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7141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场封场及渗滤液整治工程初步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场内无防渗层,渗滤液在底部迁移,易造成堆体的滑动,且无处理设施,对地面、地下环境已造成污染;

在填埋完成区域

33

未覆土和设置导气井,填埋气呈无组织排放,形成事故隐患。

在垃圾场进场方向的左部,XXXX房地产公司已将此处约50亩左右的垃圾进行了覆盖(用建筑弃土),厚度为2米左右,渝中区环卫局于

2002年12月在此处打井钻气,间距约25米,采用穿孔钢管导出填埋气体,部分管头正在燃烧。

在垃圾场进场方向的右部,因西部XX场地平整施工,将大量的建筑弃土堆填在垃圾场填埋区内,并覆盖了拦渣坝及坝外部分。

现坝外溪水每次涨水,其回水将淹至拦渣坝底部,给今后的封场造成困难。

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由市环卫处组织,市市政委、渝中区环卫局、XX区市政局环卫处、中国市政工程XX设计院和XX市环境卫生科研所等单位参与的XX村垃圾场封场整治工程工作会议在市环卫处召开。

与会的各位领导在肯定了封场实施方案的同时,提出了以下封场整治工程总体原则:

1、由于建场时的先天不足,该场不仅存在填埋气体爆炸、垃圾堆体坍塌等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因此,此次封场时主要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完善设施和设备,实现确保封场后的安全和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的目标。

2、在封场设计时同时充分考虑该场地封场后的使用,以避免建设的盲目性。

3、作好与土地使用权所有者及时沟通方案设计,保证工程设计得到

XX房地产公司和中国西部XX公司的认可。

二○○三年五月,XX区市政局环卫处委托中国市政工程XX设计研究院和XX市环境卫生科研所进行XX村垃圾场封场整治工程设计。

中国市政工程XX设计研究院和XX市环境卫生科研所技术人员在对

XX村垃圾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过程中,多次到现场与上述两公司进行协调,在设计和施工建设上有交叉之处也及时进行了沟通。

该工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家俱城与XX的规划建设。

同时,考虑到家俱城与XX对封场后场地的规划建设,封场后该场地的使用必须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规范》CJJ17—2001中的相关规定:

1、埋场土地达到安全期后方能使用,在使用前必须做出场地鉴定和使用规划。

2、未经地质、建筑、环境专业技术鉴定之前,填埋场地严禁做永久性建(构)筑物用地。

3、在场内甲烷气体的含量不得超过5%,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不得超过1.25%。

在本次初步设计中,我所将经优化后的方案作为设计实施方案。

该方案垃圾场总占地面积75亩,其中渗滤液处理单元占地2.22亩,垃圾场总装机容量66.9kW。

在本次初步设计过程中,得到了XX市市政委、市环卫处、区建委、区环卫处及XXXX房地产公司和中国西部XX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 概 述

1.1设计依据

1、XX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封闭XX区XX村垃圾处理场有关问题的通知

XX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三年四月

2、2003年垃圾成分调查表

XX市环卫处科研所 XX区环卫处 二○○三年五月

3、XX村垃圾场2003年6月渗滤液化学指标

XX市环卫处 XX区区环卫处 二○○三年六月

4、XX村垃圾场地质勘察报告

5、XX村垃圾场地形图(1:

500)

1.2设计范围

根据《XX市XX村垃圾场封场整治工程》设计合同,本次初步设计的设计内容为:

(1)调整已填埋垃圾的堆放形式,使其形成稳定的堆放坡度;

(2)垃圾拦渣坝的设计;

(3)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4)垃圾场气体的收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1.3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本次初步设计所遵循的主要标准与设计规范如下:

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规范 CJJ17-2001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三级排放标准。

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7、《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CJ3025-93

8、《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GBJ69-84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87

10、建筑设计抗震规范 GBJ11-89

1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19-93

12、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GB68-84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

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15、砼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3-88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17、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2

18、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2

19、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2

2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2

21、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22、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的端子板 NEMA-ICS4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项目背景

XX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XX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

XX村垃圾场位于XX市XX区花溪乡XX村流水岩,距南坪八公里约

800米,始建于86年,现在日消纳垃圾量1200吨,已填埋垃圾约220万吨,属民办公助的社办渣场,占地面积约50000m2。

为配合XX市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如期运行,改善XX市城市环境,XX市XX村垃圾场封场整治工程要求在2003年8月初进行入场施工。

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持续增长,XX村垃圾场所在区域即将建设成家俱城与XX,因此对于XX村垃圾场的封场整治已迫在

眉睫。

2.2垃圾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XX村垃圾场内有近220万吨垃圾,已服务14年,已接近封场阶段,目前日消纳垃圾量约1200吨。

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垃圾场所在区域也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用地,垃圾场北侧是XXXX房地产公司规划用地,南侧是中国西部XX公司规划用地,这些规划将在若干年内实施。

该垃圾场为简易垃圾堆场,场内垃圾为自然堆放。

目前,该垃圾场存在以下问题。

1、垃圾场内垃圾采取自然堆放方式,垃圾堆放的倾角为垃圾的自然休止角,在雨天或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坍塌;

2、垃圾场四周排水沟建设滞后且不够完善,地表径流进入垃圾场,增加了渗滤液产量;

3、垃圾场无防渗层,原场内所做的渗滤液收集沟也几近堵塞,造成渗滤液在场底迁移,对地面和地下环境形成污染。

4、在垃圾堆放区域内未覆土,同时也未设置导气井,垃圾场内气体向不同方向逸出,形成事故隐患。

2.3工程条件

2.3.1气象条件

多年平均降雨量:

1204.3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011.1mm

主汛期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二,2001年最大降雨量:

44.7mm,持续时间1小时13分钟

风向:

主导风向为北风全年平均日照率:

26%

2.3.2地质条件

场区位于南温泉背斜的西翼,岩层倾向285°

,倾角50°

无断层通过;

场地地表的斜坡上见有大面积的基岩裸露,经地表调查构造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场区土层为软弱土,基岩为坚硬土,土层厚度一般小于3.0米,仅在坡脚深沟部,位稍后,约4米,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本场地类别为Ⅰ~Ⅱ类场地。

场区斜坡地带土层较薄,沟底平缓地带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地段有砂土及杂填土分布,现为菜地,土层一般厚2~3米,最厚达4.50米。

在斜坡和坡坎部位见有基岩裸露,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泥岩和砂岩。

场地地层分布连续,岩体完整,构造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场地地形坡向倾向基本一致,地形坡度缓于岩层结构面倾角,且岩层结构延伸不远,坡体现状稳定。

场地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

2.3.3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场地内有从北东侧流经场地中部向南西侧蜿蜒流出场外,沟内常年有流水,主要为现有垃圾场西侧截排的地表水,水量为

0.066m3/s(5728.32m3/d)。

主要为上游七公里家俱城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从北东流经场地向南西侧排出场外。

2、地下水

场在位于丘陵斜坡及一深沟部位,场地内粉质粘土与泥岩为相对隔水层。

场地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第三章 整治工程方案选择

3.1整治方案选择

XX村垃圾场为非规范垃圾填埋场,所谓非规范垃圾填埋场,是指未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进行防渗、污水处理、气体导排和标准卫生填埋作业的垃圾填埋场。

目前,国内对于非规范垃圾填埋场封场的方法主要有:

搬迁法、生化法和就地封场法。

搬迁法是将主城区垃圾场的垃圾搬迁至另一偏僻地带,再按标准卫生填埋场进行选址、勘测、填埋与封场建设,此方法投资较大,在经济上不合适。

生化法通过对垃圾填埋场强制通风好氧发酵工艺方案,可使场内垃圾由厌氧发酵状态转入好氧发酵,堆体温度高,垃圾降解速率快,场内垃圾经半年的沉降可基本稳定。

此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可靠,稳定化时间短;

缺点是技术工艺较复杂,设备的管理与操作要求较高,运行费用高,适合平原垃圾堆场,不适合XX市的实际情况。

就地封场法,即对现有非规范垃圾填埋场的水、气和外形采取补救措施实行封场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安全系数高,生态恢复完全等优点,符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因此,本方案选定就地封场法。

下面章节对就地处置方案进行进一步论述。

3.2封场工程基本要素

非规范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基本要素有:

封场覆盖及植被恢复;

填埋

场外貌改形;

气体的安全控制与处置;

气体迁移控制;

径流的控制;

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

3.2.1垃圾场外貌改形设计

由于现有XX村垃圾场的边坡在40°

~80°

之间,为控制垃圾堆体因自然沉降而产生的不稳定性,必须对现有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