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6890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5.使学生养成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

6.提高学生的林业法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

单元序号

课程内容

课内学时数

其中

教学实习

理论

讲授

室内实验、实训

项数

学时数

绪论

2

林木良种选育技术

16

8

4

6

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管理技术

林木种子生产技术

5

10

苗圃建立

播种育苗技术

3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12

移植苗及大苗培育

1

苗木抚育管理

苗木出圃

容器育苗和温室育苗

十一

组织培养和无土育苗技术

合计

90

40

24

50

45

备注:

该课程实习时间为1周,实习每天按6学时计,共30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我国林业种苗工作的现状。

3.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自觉性。

教学内容

1.林木种苗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2.我国林业种苗工作的现状和前景;

3.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4.如何学习本门课程。

教学建议

在讲授绪论内容时,可选择反映我国林业种苗工作为主题的电教片、图片等穿插到教学内容中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

第一单元林木良种选育技术

第一节林木种质资源

1.认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意义,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

2.懂得种质资源的分类、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方法。

3.学会调查某一特定种质资源的现状并提出利用意见。

相关理论知识

种质资源的概念和意义;

种质资源调查搜集;

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实训内容

树木种质资源调查(种质资源调查及分类研究;

地区种质资源状况分析评价;

本地种质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实训场所

所在地5-10km2行政或自然区域范围内或某(几)种树木的自然分布区。

主要实训设备与材料

选择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1~2种,如松、柏、杉、杨、柳、榆等。

记录用品、简单测量用具、测树工具、标本夹及其它采集用具、照相机、天秤、有关工具书。

实训措施

1、每组完成一份本地区有关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

2、每人写一份本地有关种质的专题报告。

本章应着重讲解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

配合课堂讲授可安排放映相关教学影片。

第二节选择育种技术

1.了解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2.掌握实生选择、无性系选择方法。

3.掌握选择育种的程序及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园林植物的自然变异;

选择育种的方式方法;

提高选择效果的基本途径。

优树选择

实验实习林场

树种如松、杉、杨、柳、泡桐等林分。

放大镜、游标卡尺或量径尺、钢卷尺、挂牌、记录本、铅笔、毛笔、种子袋、罗盘仪、生长锥、测高器、轮尺、油漆、记载簿、调查员手册、计算器、照相机。

教师讲授、实物投影演示与学生观察操作相结合。

本章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良种选育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优树选择、类型选择及无性系选择应在教学实习中重点安排。

第三节树木引种技术

1.熟悉影响树木引种成败的因素。

2.掌握树木引种的步骤、方法。

3.明确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

4.能够正确选择引种材料,会设计具体的引种驯化方案并科学预测结果。

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引种的原理;

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

种内变异的利用;

引种的方法和步骤

树木引种因素分析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引种成功植物、引种失败植物和拟引植物种(品种、类型)。

计算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两地气象土壤等资料工具书和表格纸等。

教师讲授与学生观察操作相结合。

讲授时应尽量应用当地生产实例进行教学。

第四节杂交育种技术

1.明确杂交育种的概念;

2.熟悉杂交亲本选配原则;

3.掌握人工杂交的方式、方法,认识树木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4.会收集和储藏花粉,会选用1~2种方法鉴定花粉生活力;

5.掌握授粉技术,熟悉杂种后代选择的主要环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杂交亲本选配和杂交方式;

杂交技术;

远缘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克服;

杂种苗培育;

杂种优势及其利用。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实训基地或校园

修枝剪、硫酸纸袋、纱布、细绳、棉花、标签、铁牌、回形别针、毛笔、授粉器、记载薄、梯子、铅笔等。

各种杨树或柳树的雌雄花枝和已达到开花年龄的杉、松、月季、牡丹等植株。

3人一组,合理分工,坚持始终。

第五节育种新技术

1.掌握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航天育种概念;

2.明确倍性育种的途径,掌握多倍体诱导的主要方法。

3.了解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航天育种的意义及其过程。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航天育种。

实训内容

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

苗圃或实验室

各种园林植物的种子和幼苗。

培养皿、指管,播种箱、木牌、记录本。

后续的筛选环节放安排在实验地进行。

有条件时安排参观Co60、Cs137源室。

也可参观当地的航天育种基地。

第二单元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管理技术

第一节母树林

1.了解母树林的选择条件;

2.掌握母树林营建的方法和步骤,母树林的经营管理技术。

母树林的选择与区划;

母树林的营建技术;

母树林的经营管理。

母树林的调查。

实验林场

罗盘仪、测杆、皮尺、角规、测高器等。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训。

可结合教学实习进行集中训练,也可选择样本进行演示或模拟或参观学习。

第二节种子园

1.了解种子园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种子园的建立与管理方法。

种子园的概念和类型;

种子园园址的选择与区划;

种子园的建立方法;

种子园的管理。

种子园的规划设计。

实验林场。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

可结合教学实习进行集中训练,或参观学习。

第三节采穗圃

1.了解采穗圃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掌握采穗圃的建立与管理方法。

采穗的类型与区划;

采穗圃的建立;

采穗圃的管理。

第三单元林木种子生产技术

第一节种实产量预测

1.了解树木的发育周期、特点及其林木结实年龄和影响因子;

2.掌握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缩短、消除的途径;

3.掌握影响林木结实的因子及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4.掌握林木种实成熟的概念和特征;

5.了解林木物候观察方法,掌握林木结实的各种预测预报技术。

树木生长发育周期的划分及各特点结实的年龄,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概念、形成原因和缩短与消除的途径,影响林结实的因子及提高种子产量的质量的措施;

林木种实成熟的概念和特征;

林木结实产量的各种预测预报技术。

林木种实产量测定。

种子生产实训基地。

罗盘仪、测杆、皮尺、测绳、剪枝剪、高枝剪、天平或台称等。

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和计算。

根据本地区特点和条件,可选择2种常用预测方法进行实训教学。

第二节林木采种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采种前的准备工作及采种注意事项;

2.掌握采种期的确定方法;

3.掌握种实采集的方法及采种登记方法。

采种林分的选择方法,采种期确定的原则;

采种前的准备工作和采种注意事项,种实采集方法,采种工具的使用;

采种登记。

林木种实的采集。

采种所需的工具及安全防护用品。

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相结合。

可结合国庆节假期进行分散采种实践。

第三节种实的调制

1.了解种实调制的工序和常见种实调制的机具及使用方法;

2.掌握种实脱粒、干燥、净种、分级的方法。

种实的脱粒;

种实的干燥;

净种;

种子分级;

种实调制常用机具。

实训内容

种实调制方法。

苗圃或实验室。

盛种容器、塑料布、各种孔径的筛子等。

根据各地区情况,可选择2-3种林木种实进行实训。

第四节种实贮运

1.了解种子贮藏期间种子的生命活动及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

2.了解我国林木种子区区划情况和已制订林木种子区和未制订林木种子区的种子调拨原则;

3.了解种子包装与运输的有关技术要求;

4.掌握种子的各种贮藏方法。

种子生命力与环境的关系;

种子贮藏技术;

种子调拨的原则和方法,种子包装和运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种实的贮藏方法。

盛种容器、铁锹、沙子、稻草及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