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6788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

《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Word下载.docx

“以知识技能为本”就是把知识技能的掌握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见物不见人”,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未来生活、生产的需要。

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知识碎片和掌握一些肢解的技能要领,根本无法把知识和技能提升、内化成思想理念,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以分数为本”就是以眼前利益为本,根本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把学生当成得分的机器,甚至牺牲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学习兴趣来换取高分。

这种做法仅把学生的考试分数当成衡量自己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中只有“分数”,没有“学生”,甚至为了考试取得高分不择手段。

短期看学生因获得高分而成功,似乎教育的目的达到,长远看则严重损害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侵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要求教育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把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结合在一起,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

立德树人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德智体美的核心和灵魂是德,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德的健康发展。

教育包括育德、育智、育体、育美,但首要是育德,育德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醒学习热情,塑造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坚持育德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原则,把育德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要潜移默化、知行合一。

这样,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坚持教育部提出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自觉的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做到尊重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

笔者认为,中学地理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有以下四个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从来不应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

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可以细化三个层次“知国、建国、护国”。

知国就是知道、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包括自然、人文,历史、现实建国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国家,让自己的国家更富强护国就是要保护国家的利益,不允许国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受到伤害和损失。

三个层次中,知国是知识层面的,建国是行为层面的,护国是精神层面的。

其中知国是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国家的基本国情都不了解,建国、护国就很难做到了。

知国层面教育的主渠道就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通过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危机感。

例如,在地形的学习中,可以告诉学生我国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居第三位,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

但是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三分之二,平地只有占三分之一。

2012年我国耕地20.2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0,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

因此,我国的耕地资源是非常紧张和宝贵的,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耕地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必须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再如,在工业区位因素学习中,可以告诉学生,我国上海宝钢,1978年建厂,短短30多年就已经发展成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挤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之列,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通过对中国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强心。

二、国际视野大爱美德教育 

 

国际视野的大爱美德是指对异域文化的态度,可以分成理解、欣赏、借鉴三个层次。

理解是异域文化的包容和尊重,每一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欣赏是对异域文化喜欢、羡慕借鉴是把异域文化中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吸收进来,促进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无论是对异域文化的理解、欣赏还是借鉴都是建立在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基础上的。

只有了解了众多地区文化的特点、成因、分布、及其差异,才能建立起具有国际视野的大爱美德。

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分布差异。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着丰富的关于世界各地人口、民族、聚落、工业、农业等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异地的文化和学生所在地的差异都较大,都是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大爱美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例如,南亚的恒河,被誉为印度的母亲河,不仅为印度人民抚育出肥沃的恒河平原,也是印度人心里的“圣河”。

恒河水污染严重,水很脏,河水中充斥着大量垃圾、排泄物和漂浮着未燃烧尽的尸体。

但是,印度的人们

却直接饮用恒河水,并在恒河水中刷牙、

洗脸、沐浴、游泳。

在我们眼里恒河水很脏,但在印度人心里恒河水很圣洁,她可以洗尽人的一切罪孽。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把学生对印度人不讲卫生的蔑视、嘲笑提升到对印度人的虔诚、对信仰的忠诚的尊重和理解上。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德教育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史可以划分四个阶段,“天人合一”、“人弱天强”、“人强天弱”、“人地和谐”,这里的天和地都指的是自然。

“天人合一”思想是人类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处于原始的平衡关系。

“人弱天强”的思想出现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开发并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使粮食的供应基本稳定,人类开始对抗自然,改造自然,但仍以靠天吃饭、以迁移方式逃避自然灾害的惩罚的现象为主流。

“人强天弱”思想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出现了“征服自然”的口号,但自然也开始报复人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从局部扩展全球,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人地和谐”思想出现在后工业时代,20世纪60年代人类社会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人们认识到工业文明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去修复,是根本解决不了的,人类必须调控自己的行为,努力去谋求“人地和谐”的关系。

“人地和谐”思想必须建立在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地理环境和人类关系的科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大气、水、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人文现象,本身就是人类运用自然,造福人类的产物,人文地理内容的学习本身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建立和谐、正确的人地关系。

例如,通过地球上的大气内容学习,学生们知道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把一部分热量留在了地球,保证了地面和近地面大气有一定的温度。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近地面大气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极端天气频繁,自然灾害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性燃料(煤炭、石油等)和破坏森林。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强调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与二氧化碳有关的是私家车使用和植树造林活动。

这样,就把人们的个人行为,提高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

四、具有爱护环境、建设环境高度责任感的个人品德教育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爱惜家园、保护家园、建设家园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爱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责任感是公民个人品德的重要内容。

对环境的责任感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环境保护,环境建设认真负责,不糊弄,不走过场其二是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扯皮。

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大量有关环境问题案例,既有人类不合理行为导致环境破坏的教训,也有人类遵循规律建设环境的成功经验,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的重要资源。

贵州省盘县红果镇有个纸厂村。

多少代,纸厂村的村民都以竹子造纸为生。

竹子是他们最主要最宝贵的资源。

这里的人对竹子倍加呵护,从不肆意破坏。

靠着竹子造纸,村民们过着既不富有也无饥馑的生活。

1996年,这里发现一个煤矿。

多少代造纸为生的村民们一下子转移了注意力。

集中全部精力采煤,冷落了造纸。

造纸业失宠,竹子也跟着遭殃。

仅一年多的时间,附近的竹子已全被砍光,竹子被砍光后人们又砍竹根,原本一座绿茵茵的山彻底被剥去了皮。

1997年7月4日,大暴

雨引发山体在骤然间四分五裂,巨石裹着泥浆铺天盖地地压向村中的两层小楼。

瞬间吞噬了聚集在小楼中看电视的31名村民的生命。

这个典型的案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地理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紧密结合地理智育、地理美育来完成。

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把“育德”、“育智”、“育美”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为使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世界,具有人地和谐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威(美).杜威五大讲演[M].北京:

金城出版社,2010.

「2」赵才欣.从地理科学文化贡献看地理学科育人功能[J].地理教学,201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