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物理好课的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
《一堂物理好课的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物理好课的评价标准Word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从多渠道及时和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能精心设计好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针对性,能揭露矛盾,激发思维。
7.根据本学科特点,能充分地、有效地使用教具,包括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的网络条件下,从实际出发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
8.教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强,有感情和吸引力。
9.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二.备课的六项要求
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
备好课,也就是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每上一堂课,教师就应充分备课。
备课,是教师对本职工作责任感的表现。
对这些工作是充分准备、一丝不苟呢,还是马虎从事,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责任感的重要标准。
备课,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过程。
世界在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向前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
不先当学生,不进修提高,不认真备课,就很难教下去。
此外,教师要把自已懂的知识教懂学生,还有一个怎样教的问题,必须考虑教学步骤和方法,做好精心的、周密的教学程序的设计,这就得认真备课。
因此,如何备好课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的基本功。
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六备:
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备习题,并做好集体备课。
1.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备内容,就是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
钻研教材,就应从全局到局部。
要把自已所教年级的教材熟读一遍,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科学知识是有系统的和连贯性的,不知道后面的内容,就难体会出每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前面的也就不会讲得深刻。
从全局到局部,就能掌握整个知识的整体体系网络。
从全局到局部,是掌握教材的一种极重要的方法,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
因此,应在熟悉所教年级整个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单元备课,分节讲授的方法。
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新老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
他们备课时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具体课题考虑多,对教材整体分析少。
这种单纯一课一课的备课方法是不可取的。
掌握教材,就必须深刻理解教材,掌握住关键,抓住教材中的"
注意点"
。
能否准确地指出教材中的注意点,是体现教师对教材掌握的深刻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备内容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应该强调的是,教学目标中不但应有知识教学的目标,还应有科学方法的培养的目标,能力培养的目标和非智力素质培养的目标。
是否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
还必须指出,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要求。
对于课本,我们主张钻研课本,但不主张单纯照搬课本。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讲课的安排,例子的选取,以及采用的方法,都可与课本有所不同。
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是要分析课本,参照课本内容来讲,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
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
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憧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
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
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
同一年级不同的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会有不同。
同样的内容和教法,在一些班可能受欢迎,另一些班可能反映内容太浅,信息量太少,吃不饱。
因此,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的班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
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是评定一堂课的教学水平的又一标准。
3.备教法和学法,落实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在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之后,备课时还必须全盘考虑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根据"
系统论"
、"
控制论"
信息论"
等到现代理论,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控制联系"
是保证教学系统发挥有效功能的基本联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寻求"
与学生自主性对比关系的最佳尺度。
教学过程是信息的加工、传输、存贮的过程,要发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
编程"
和"
调控"
作用,使教学要求和教法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识特点,达成最佳匹配,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处于"
共振"
状态,从而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
因此,教法的选择,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
创设多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多向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探究交流、情感交流)、开放性的教学形式。
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
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学校设备实际,从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出发,精心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启发式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我根据自已对启发式教学的长期研究和实践,总结出"
三启发,五要从"
的经验:
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去分析和概括事物的规律;
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启发;
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启发;
要从揭露和分析矛盾中进行启发;
要遵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进行启发;
要讲练结合,从练中进行启发。
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对"
启发什么"
如何启发"
,进行具体的精心设计。
讲练结合法是一种可以较常用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的讲要讲得精,讲得有启发性,掌握好讲和练结合的时机。
练的内容要精选,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并贯彻面向多数,因材施教的要求。
练的重点应随着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
在练的形式上,可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进行。
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课堂讨论、课堂小实验,也是常可采用的练的形式。
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对讲和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
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有下面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
要正确确定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时机。
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参与度,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
(2)精心考虑如何提出问题。
备课时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发掘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精心准备好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疑惑、惊奇,这样提出的问题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激起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层层波澜,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感到豁然开朗。
提出问题是否有针对性(针对重点和难点),是否有启发性(揭露矛盾,激发思维),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
启发式必须注意实效,不要只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要防止形式主义和庸俗性。
不能认为一问一答,学生经常齐声大合唱就是启发式。
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
为了使这方面做得更好,应把自已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语言写在教案上。
(3)对同一个内容,不要多次单调重复。
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
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是这样的:
讲新教材时,里面就包含着旧教材的内容;
做新练习时,里面就包含着旧的练习。
这样就可使学生总觉得是学习新的东西,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在这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每节课应该有足够的信息容量,但也不应开快车,赶进度,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上不吝惜时间,使他们更深刻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为做到这些,就要求做好周密的教学时间计划安排。
(4)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根据地怀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
因此,是否突出学法指导,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重要标准。
4.备教具,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运用
教具是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单凭教师一张咀巴、一根粉笔,往往达不到目的,而必须借助教具。
常用的传统教具包括黑板、实物、模型、仪器、挂图、图表等。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收录机、多媒体电脑,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具,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这一前所未有优越条件,认真做好准备,熟悉它们的原理和操作,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观察、思考、分析和操作,对于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应遵循下述三条基本原则:
(1)对于物理、化学、生物这一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实验是教学最基本的媒体,首先要充分发挥实验作为基本媒体的作用,正确处理实验与其它教学媒体的关系。
(2)各种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必须从效果出发,为教学目标
(3)各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必须与教法改革相结合,特别是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相结合。
关于电脑应用于备课和教学,大体应包括下述的一些方面:
教师自制或下载软件进行演示;
教师自制或下载软件用于学生实验;
学生自制软件,用于学生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探索,或提供于教师教学之用;
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学习和探索研究。
上述这些方面都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是否能充分地和有效地利用教具,包括各种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备课时必须充分做好这方面的设计和准备。
5.备习题,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
解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径途径,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
所以,备习题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选习题,就要求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本单元的习题和例题全部做一遍,掌握题目的深浅度和各种解法,然后确定题目中哪些作为课前预习题,哪些作为课堂提问或课堂练习用,哪些作为课堂举例,哪些作为课外作业,或作单元复习之用,都要统筹安排。
选用例题应具有典型性,既能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能对解题方法起示范作用。
教师对例题的讲解要规范,着重分析题意,步骤要清楚,书写和作图要工整,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对课本外的补充作业,也要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
对批改课外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记下加以分析,及时在课堂上给予讲评和纠正。
这些工作,都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做好的。
6、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制定好学年、学期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写好教案。
在学年或学期开始,同年级备课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