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6282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

《“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评”教学新模式-三环节有效促互动Word文档格式.doc

 

众所周知,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繁冗拖沓,充斥多余的环节和无效的程序,教师随意消费学生的时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空间受限,从而导致低效学习。

“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1+1>

2”的集合效应,科学地将40分钟历史课堂变革为“10+20+10>

40”的高效模块,实现预习、互动、测评三环节的有效互动,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绿地。

一、“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如果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不仅会让自己极度疲劳,而且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缺少了兴趣的课堂,被动接受知识,不会有高效的教学效果。

要想彻底改变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状况,让教师享受工作、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达到互助互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历史教学课堂就要以人为本,要创造性地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碰撞、交流、对话。

同时,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以便让学生理解特定时空、特定环境里发生的事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社会文化)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信成长,应该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爱默生说过:

“教育的最大秘密就在于相信学生。

”新课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秉持“相信学生的一切——相信学生的学习本能,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学生的展示需求和展示能力”的人本理念。

从相信学生的高度将历史课堂交还于学生,让学生去大胆展示自我,同时将课下也交与学生,让他们去自主学习,这样就充分“发动”了学生的“内驱装置”,产生了一个充满激情的历史课堂,培养出一群充满自信的学生。

正是基于这种理论支撑,“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才把学生自主探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让课堂始终处于互动状态。

二、“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解读

“导学评”教学模式将40分钟课堂时间划分为前10分钟、中间20分钟、后10分钟,三段时间各有不同的教学任务。

前10分鐘:

分组研讨、合作交流。

研讨的内容在上一节课上发放的导学案中,只要学生有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就可通过生生互动得以有效解决。

历史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自学、研讨的情况,要搜集疑难,提炼出重点、难点和易错问题以及新发现的相关问题。

中间20分钟:

师生互动,展示提升。

针对各小组提炼的问题,教师迅速加以组织整理。

在此过程中,倡导每组选派1-2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交流成果,并对其他组的质疑予以解答。

同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予以鼓励;

学生偏离主题,教师适时纠偏;

学生点评不到位,教师再做重点引导。

这样就能做到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在互动的氛围中,师生共同解决重难点问题。

后10分钟:

盘点检测,发放学案。

在最后10分钟里,各组应该迅速整理和盘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要点,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就重点问题当堂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总结。

然后布置作业、分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

可以说,在这种“10+20+10>

40”课堂模式中,教学时间明确,教学课堂程序清晰,生生充分互动,在其自主、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分享”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尤其是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益,历史课堂焕发出以生为本的巨大效能。

在人人参与、讨论热烈、活力四射的激情氛围中,学生们培养了个人能力,开发了个体的思维,张扬了独特的个性。

三、“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的三大特色

特色一:

一课两案。

“导学案”是师生共同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程序”,是教师、学生、合作小组三边互动的“交换内存”;

它既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智慧的魔法石,又是课堂高效的制胜法宝。

“课时设计方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案模式,分四环节设计。

环节一为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哪些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

环节二为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哪些内容,教师要讲哪些内容。

环节三为当堂检测试题。

环节四为教学反思。

特色二:

一课两评。

当堂检测与课后检测将对学生的评价由课上延续到了课外。

设计的评价内容,极其注重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大板块的测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知识、方法、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以期实现课堂效能的最大化,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特色三:

一课两本。

为配合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人人都开发出自己的一种非同寻常的作业本——“我的收获与积累”、“我的反思与提高”,它们不是打满“补丁”的普通笔记本和纠错本。

作业本里圈圈点点、剪剪贴贴、密密麻麻,不仅记录着各种类型的错误、原题正解,还记录了教师的评价和个人感悟反思。

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已错题、易错题进行摘录、剪贴,使学生对一段时间的学习做出必要的总结归纳,可以更好地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而变得智慧起来。

两本的建立和使用,让学生从错题中得到启发,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使教学效率较大幅度地提高,并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也为将来的学习做出重要的积累。

新课程体系下的历史新教材,对于历史课堂的传授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40分钟科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构建“导学评”课堂教学模式,是将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最佳范本,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