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84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docx

班级

学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姓名:

2019年11月

目录

实验一数字基带仿真实验 1

1.1实验目 1

1.2实验原理 1

1.2.1差错控制原理 1

1.2.2跳频扩频原理 3

1.2.3保密通信原理 4

1.3实验内容 4

1.4实验结果及数据剖析 5

1.4.1差错控制 5

1.4.2 跳频 7

1.4.3加密解密 12

实验二通信传输有效性与可靠性剖析 14

2.1实验目 14

2.2实验原理 14

2.2.1数据传输流量控制 14

2.2.2误码与差错控制 15

2.2.3信道共享技术 15

2.3实验内容 16

2.4实验结果及数据剖析 17

2.4.1性能仿真 17

2.4.2.速率测试 22

2.4.3.文件传输 24

实验三无线多点组网 27

3.1实验目 27

3.2实验原理 27

3.2.1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7

3.2.2路由技术 28

3.2.3广播与组播 28

3.2.4Adhoc网络 28

3.3实验内容 28

3.4实验结果及数据剖析 29

3.4.1组网过程 29

3.4.2单跳与多跳转接 31

3.4.3.单播(Unicast) 31

3.4.4.路由协议 32

3.4.5.广播(Broadcast)与组播(Multicast) 32

实验四语音传输 34

4.1实验目 34

4.2实验原理 34

4.2.1脉冲编码调制 34

4.2.2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35

4.2.3随机错误与突发错误 36

4.2.4内部通话与数据传输工作过程 36

4.2.5蓝牙设备身份切换 37

4.3实验内容 37

4.4实验结果及数据剖析 38

4.4.1参数相同时波形 38

4.4.2相同误码率不同频率波形 39

4.4.3用蓝牙连接传输过程 42

实验一数字基带仿真实验

1.1实验目

此实验软件主要对蓝牙(bluetooth)技术中基带信号处理方法作了仿真,包括差错控制方法、跳频扩频原理以及保密通信等。

本实验要求实验人员利用本软件对通信系统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基带信号处理方法有较深入认识与理解,具体有以下几个目:

1、理解基带传输中差错控制方法、差错控制编码分类及其纠检错能力;

了解差错控制编码生成与纠、检错方法。

2、理解扩频通信(特别是跳频扩频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优缺点。

3、理解两种加密体制异同;了解保密通信全过程,以及密钥在保密通信中作用

1.2实验原理

本实验原理主要包括差错控制原理,调频扩频原理,保密通信原理等。

1.2.1差错控制原理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干扰影响,码元波形将变坏。

接收端收到后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一般理论中,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时域、频域均衡,以此来降低比特误码率,但是在实际中,许多通信系统比特误码率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差错控制。

常用差错控制方法有检错重发(简称ARQ)、前向纠错(FEC)、混合纠错(HEC)o

通常差错控制编码实现方法:

在发送端将被传输信息附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规则相互关联,然后在接收端按照既定规则校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关系,一旦传输发生错误,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关系就受到破坏,从而接收端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蓝牙基带包中采用差错控制编码如下:

a.包头附加循环冗余校验码以保证包头完整性,该差错控制通常被称为包头检查(HEC)oHEC生成示意图见图1。

在产生HEC前,线性移位反馈寄存器(LFSR)需要初始化。

为易于理解,初始化值采用设备高8位地址(UAP)。

输入数据为10位包头信息(低位先入)。

输出数据为包头信息(10位,低位先出)+HEC(8位,低位先出)。

在接收端,恢复包头信息示意图与图1同。

此时,输入数据为18位附加HEC包头数据。

若8位寄存器结果值全为0,则说明包头信息传输正确;反之,则说明包头信息传输错误,需重传。

图1HEC生成示意图

b.有效载荷校验(采用CRC,cyclicredundancycheck)o添加到有效第17页

载荷中16位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用来判断有效载荷数据传送得是否正确。

该16位码通过CRC-CCITT多项式210041(8进制表示)生成,见图2生成示意图。

在生成CRC码前,采用设备高8位地址初始化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实验中规定输入数据为80位有效载荷信息(低位先入)。

输出为有效载荷(80位,低位先出)+CRC码(16位,低位先出)。

在接收端,恢复有效载荷信息示意图与图2同。

此时,输入数据为96位附加CRC有效载荷数据。

若16位寄存器结果值全为0,则说明有效载荷信息传输正确;反之,则说明有效载荷信息传输错误,需重传。

图2有效载荷校验码生成示意图

c.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FEC)O本实验包含两类FEC码:

1/3FEC与2/3FEC。

对包进行FEC纠错目是减少重传次数。

但在可以允许一些错误情况下,使用FEC会导致效率不必要减小,因此对于不同包,是否使用FEC是灵活。

因为包头包含了重要链路信息,所以总是用1/3FEC进行保护。

1/3FEC仅仅是使对每个信息位重复三次,见图1.31/3FEC码示意图。

图31/3FEC码示意图

2/3FEC码则是个缩短(15,10)汉明码。

该码用于有效载荷数据纠错控制。

其生成示意图见下页图1.4O2/3FEC码能纠正1位错码,且能检出所有2位错码。

图42/3FEC码示意图

1.2.2跳频扩频原理

扩频通信技术是广泛运用在公网与专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扩频通信主要有直序列扩频与跳频扩频两种,本实验重点研究跳频技术,以具体蓝牙技术跳频方案为例介绍跳频扩频技术。

直序扩频技术请参见其它资料。

所谓跳频,就是指用一定码序列进行选择多频率频移键控,也就是说,用扩频码序列去进行频移键控调制,使载波频率不断地跳变。

由于跳频具有抗干扰、抗截获能力,并能作到频谱资源共享以及可以抗衰落、抗多径、抗网间干扰与提高频谱利用率等而被业界广泛使用。

对于使用79个频道蓝牙系统,它工作频段为2400-2483.5MHz,射频信道为2402+人MHz(妇0,1, 78),每个信道带宽为lMHzo蓝牙系统一共

定义了5种跳频序列。

为易于理解,本实验只介绍其中3种:

查询状态跳频序列,查询扫描状态跳频序列与连接状态跳频序列。

跳频计算框图见图1.5o

图5跳频计算框图

查询与查询扫描状态是联系在一起。

如果一个蓝牙设备希望发现在其工作范围内有哪些未知地址设备,就进入查询状态,成为主设备;而一个蓝牙设备允许自己被其它设备发现,就进入查询扫描状态来响应查询消息,成为从设备。

二者跳频速率都由本地时钟(28比特计数器)决定。

查询状态跳频序列以3200跳/秒速率进行跳变,而查询扫描跳频序列则以1.28秒/跳变化率进行跳变。

当查询设备跳频频率与查询扫描设备跳频频率发生击中时,从设备就向主设备发送ID包,从而完成链路建立第一步。

当主、从蓝牙设备进入连接状态,跳频频率都由主设备地址码与时钟决定。

连接状态跳频速率为1600跳/秒。

1.2.3保密通信原理

加密系统通常由未加密报文(即明文)、加密后报文(即密文)、加密解密设备或算法以及加密解密密钥组成。

对明文进行加密需要加密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需要解密密钥。

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信息发送方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为明文。

如果传输中有人窃取,由于没有解密密钥,他只能得到无法理解密文,从而对信息起到保密作用。

蓝牙加密技术属于常规密钥密码体制。

所谓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即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密码体制。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保密性取决于对密钥保密,而算法是公开。

蓝牙加密算法示意图如图1.6所示。

图6蓝牙加密算法示意图

RSA属于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使用不同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一种由已知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密码体制。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示意图如图1.7所示。

图7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示意图

1.3实验内容

1.蓝牙基带包差错控制技术

1) 包头检查(HEC),用于保证包完整性;

2) 数据有效载荷信息循环冗余校验;

3) 包前向纠错(FEC)控制。

2.蓝牙系统跳频原理

1)查询状态跳频原理;

2) 查询扫描状态跳频原理;

3) 连接状态跳频原理。

3.数据流加密与解密

1) 蓝牙加密技术(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加密与解密);

2) RSA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加密与解密过程。

4.编程实验

在VisualC++环境中,按照上面图42/3FEC码生成示意图,试编写2/3FEC编/译码程序,比较程序执行结果与实验所得数据是否相符。

1.4实验结果及数据剖析

1.4.1差错控制

1.蓝牙基带包差错控制技术实验

实验中用到软件界面如图1所示,包括:

包头校验(HEC),有效载荷校验(采用CRC),1/3FEC以及2/3FEC四个部分。

实验中,要求记录包头校验、有效载荷校验、1/3FEC以及2/3FEC在有误码与无误码情况下输入输出结果并加以剖析。

图1差错控制实验界面

(1)包头检验实验结果:

输入UAP:

46;HEAD:

66

编码后HEC包头数据为:

011001100011010110

按“编码”及“校验”按钮以后输出结果为:

UAP:

46;HEAD:

66—>HEC包头数据为:

011001100011010110

信道传输正确或产生不可检错误码!

校验结果(移位寄存器结果值)为:

00000000

按“误码”按钮后修改编码结果为:

011001100011010110再“校验”后输出结果为:

信道传输产生误码!

此时接收包头数据为(LSB->MSB):

011001100011010110

校验结果(移位寄存器结果值)为:

11010110

从以上实验数据中,我们加以剖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包头校验可以检验出误码但无法纠错,所以在检出误码以后,需要通知发送端重传。

(2)数据有效载荷信息循环冗余校验结果:

输入:

UAP:

46,有效载荷:

45875168752963255265

编码后结果为:

A67845875168752963255265

按“编码”及“校验”按钮后输出结果为:

循环冗余校验CRC码(MSB—>LSB):

1010011001111000

附加CRC码信息比特(MSB—>LSB):

01000101100001110101000101101000

0111010100101001011000110010010101010010011001011010011001111000

信道传输正确或产生不可检错误码!

此时接收信息比特为(MSB—>LSB):

10100110011110000100010110000111010100010110100001110101

0010100101100011001001010101001001100101

校验结果为:

0000000000000000

按“误码”按钮后修改编码结果为:

A67845871568752927255265再“校验”后输出如下结果:

信道传输产生误码!

此时接收信息比特为(MSB—>LSB):

101001100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