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623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docx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的通知

(武政〔2007〕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三十日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2010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其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等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制造业行业投资类机电产品。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要求,为加快振兴武汉装备制造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壹、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

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我市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

壹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可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原有的壹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及国家、省、市的重视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气装备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汽车、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全市规模之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05.78亿元,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39.23%;从业人员17.99万人,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36.50%;实现利润42.10亿元,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28.18%;实现出口交货值134.03亿元,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65.50%。

(壹)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优势领域不断壮大发展。

在国家确定的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项重点突破领域中,我市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具有壹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我市在湖北省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项重点领域中,有11项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

2.优势行业加速集群发展。

我市在光通信装备、激光、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工程及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中,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

在这些优势行业中,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配套能力加快集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优化。

3.优势企业加快规模发展。

长飞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邮科院(烽火)在光纤收发器、凯迪电力在电厂脱硫、武锅在碱回收锅炉、长动在热电联产机组等领域居国内第壹位;东风在汽车及零部件,武船、青船在特种船舶,武汉船用机械(461)、重工铸锻(471)在船舶配套,中冶连铸、大西洋连铸在连铸成套设备,华工、楚天、光谷激光在激光装备,凯迪蓝天、凯迪水务在除尘、水处理,都市环保在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装备,武重在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华中数控在五轴(及之上)联动数控系统领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4.创新体系助推自主发展。

我市装备制造业共拥有制造装备数字化、激光加工、光纤通信技术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数控系统、工业烟气除尘、卫星定位系统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东风、武锅、武船、烽火、凯迪、华工科技、三江航天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在光通信、激光、环保装备、冶金装备、船舶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领域,正在逐步形成以华中科大、武大、武汉理工等高等院校,国家光电实验室(筹)、安环院、中船重工在汉研究所等研究院所,中冶南方、长江船舶设计院等工程设计单位,及各行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5.工程X公司推进集成发展。

我市在环保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凯迪、都市环保、中冶南方、中冶连铸等壹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壹体的总承包X公司或工程X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工程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经济运行质量较低、效益较差,产业运行质量需进壹步提高。

2006年全市规模之上装备制造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9.08%,低于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12.37%的水平;资产负债率为66.33%,高于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59.30%的水平;产品销售率为98.03%,低于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98.50%的水平;亏损企业数为132家,占全市亏损企业总数的37.61%。

2.产业地位在国内处于中游,产业规模有待进壹步壮大。

和东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装备制造业先进地区的主要装备制造城市相比,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处于中游地位。

2005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03%,低于大连、南京1.33%和2.28%的水平,高于哈尔滨0.61%的水平;我市装备制造业资产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4%,低于大连、南京1.77%和2.31%的水平,高于哈尔滨1.08%的水平。

3.产业化协作配套能力不足,产业集群需进壹步培育和发展。

我市装备制造业虽然拥有壹批有实力的大型主机制造企业,可是零部件、元器件的协作配套能力较弱,区域内配套件制造企业和主机厂有机联系不足;部分行业主要企业的装备水平不相适应,成套能力不足;现代制造服务业不发达,制约了装备制造业产业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4.主导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壹步提高。

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长期不足,大多数行业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2005年全市规模之上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约5.96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0.73%,低于全市规模之上制造业0.83%的平均水平。

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6大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16%、0.97%、1.16%、1.14%、0.17%、0.10%,均低于2004年全国同行业大中型企业1.22%、1.24%、1.17%、1.38%、1.13%、0.89%的水平。

我市装备制造业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较少,只有少量行业和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关键成套装备及尖端装备产品研发、制造方面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二、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思路

(壹)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为动力,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为手段,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壮大壹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形成壹批具有产业集聚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有序竞争;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创新行业指导,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基础建设,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

2.坚持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

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积极扩大开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壹批创新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

3.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结合“十壹五”规划、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完善X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

依托重点工程,研制壹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的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突破;以点带面,通过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带动基础装备和壹般机械装备产品及零部件生产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发展目标

1.总量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的45%左右。

2.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初步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船舶及配套、高速铁路货车、光通信及移动通信装备、激光、电气装备、数控机床、环保装备、冶金装备制造基地,在之上9个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力争在5-8个行业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技术创新目标

到2010年,在光通信、激光、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建成壹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之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2%左右。

(四)空间布局

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引导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相对集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形成。

重点构建3大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夏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佛祖岭-藏龙岛动力装备基地、机车车辆制造基地、船舶及配套、激光等工业园(基地),重点发展光通信及移动通信、激光、电气装备、数控机床、环保装备、冶金装备、船舶及配套、高速铁路货车等装备制造行业集群。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出口加工区)-蔡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行业集群。

青山-阳逻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等园区(基地),发展船舶及配套、冶金装备、环保装备、电气装备等装备制造行业集群。

三、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

集约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基础设备和成套装备制造业3大领域,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机车车辆、光通信及移动通信装备、激光、电气装备、数控机床、环保装备、冶金装备9大行业集群。

(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汽车及零部件

以轿车为核心,以客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为特色,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

到2010年全市汽车整车产能达到80万辆之上,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之上。

努力提高整车生产能力。

支持东风X公司积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支持神龙、东风本田重点发展经济型、中高档轿车及城市越野车,提升国产化水平,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中誉、东风扬子江、武客等企业,积极发展公交客车、轻型客车等产品,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区域市场占有率;支持汉阳特汽、九通、楚天精工、玖信等企业,积极发展泵车、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环卫垃圾车、散装水泥车、通讯车、加油车等专用汽车,形成特色化、专业化,提高全国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支持在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内外饰件、冲压件、座椅、安全玻璃、汽车电器等领域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策划发展发动机、变速箱、安全系统、制动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