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587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doc

论文题目: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姓名:

杨江华

性别:

职务职称:

中学二级

工作单位:

松桃县盘信镇初级民族中学

通讯地址:

松桃县盘信镇初级民族中学

联系电话:

13908567970

主要内容: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二、引导学生善“问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初级民族中学杨江华554102

摘要: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素质教育,实验教学,观察,实验,创新

Abstract:

Implementsthe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inthejuniormiddleschoolphysicsexperimentteaching,focusesindevelopshuman'spotential,trainsthestudenttobegintomovethebrainandinnovationability.

Keyword:

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experimentalteaching,observation,experiment,innovation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也就是是主体性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是为创新素质的培养作准备。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实验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去感知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观察和发现引起这个物理现象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并向学生阐述这个演示实验所要说明的物理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

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如观察物体的惯性现象实验中,当小钢片被弹簧片弹出时,而放置在小钢片上的铁球却稳稳地落在了钢柱上,这是什么原因?



(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校现行使用的初中物理九年级教科书(人教版)中共安排了七个学生分组实验,其中“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

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程中,能看到什么?

是哪些条件(或因素)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学习滑轮组的相关知识后,我就组织学生观察师生自制教具《起重机模型》的工作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滑轮组的相关物理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式,它使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的限制,我还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料投影于大屏幕,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有趣的画面,悦耳透彻的知识讲解,学生们被吸引了,感到新鲜。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知识复习、思考练习;操作模拟仿真的实验,学习了实验方法,锻炼了实验技能,为课内外动手实验作出了成功的基础准备。

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某些物理现象,如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惯性、压强、物体浮沉等等,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于物理现象,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受性材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



(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

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老师多做实验,实际上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物理实验。

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

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

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

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以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

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

这个阶段主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物理实验。

初中阶段学生做实验时,其动机和目的往往是有不确定性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

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

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

我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新产品。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

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

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

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

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

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

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

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来,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

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

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②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⑤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⑥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又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2、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掌握已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

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但学习了知识后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3、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

(1)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

(2)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宜急刹前轮?

(3)自行车在正常使用时有几种摩擦?

(4)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

(5)自行车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6)自行车上使用了那些简单机械?

(7)自行车的座垫下面为什么要安装弹簧?

(8)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9)普通自行车与比赛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

(10)自行车上的那些材料可用非金属材料替代?

等许多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编委会.

2、《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