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3322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icro LED显示技术入门大全文档格式.docx

Micro-LED的支持者宣称其整体亮度较OLED高30倍,同时提供更高的每瓦流明效率。

Micro-LED采用的是1-10微米的LED晶体,实现0.05毫米或更小尺寸像素颗粒的显示屏;

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则是采用数十微米级的LED晶体,实现0.5-1.2毫米像素颗粒的显示屏。

而小间距LED,采用的是亚毫米级LED晶体,最终实现1.0-2.0毫米像素颗粒显示屏。

小间距LED显示屏是指LED点间距在P2.5(2.5毫米)及以下的LED显示屏。

2、Micro-LED的发展简史

Micro-LED技术是2000年由德州理工大学教授HongxingJiang和JingyuLin率先提出。

之后的多年里,全球已有众多厂商投入相关技术的研发。

3、Micro-LED技术特性

Micro-LED是新一代显示技术,比现有的OLED技术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

比现有的LED、小间距LED更加应用广泛,可实现更加细腻的显示效果。

4、Micro-LED的应用

如果考虑目前现有技术能力,Micro-LED有两大应用方向,一是可穿戴市场,以苹果为代表,据传苹果将在未来的苹果手表和iPhone上使用Micro-LED技术;

二是超大尺寸电视市场,以Sony为代表,2016年,索尼展出Micro-LEDcledis,在分辨率、亮度、对比度上都具有优良的性能。

从短期来看Micro-LED市场集中在小型显示器,从中长期来看,Micro-LED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横跨穿戴式设备(SmartWatches)、超大室内显示屏幕、电视、显示器(Monitors)、手机(MobilePhones)、头戴式显示器(HMD,HeadMountDisplay)、抬头显示器(HUD,HeadUpDisplay)、车尾灯、无线光通讯Li-Fi、AR/VR、投影机等多个领域。

5、生产工艺

对于一个Micro-LED显示产品,它的基本构成是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驱动IC三部分。

这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量继承于已有的液晶和LED产业,如可直接继承于LED晶粒(如三安)、半导体显示(如京东方)、IC设计企业(如聚积、奇景)等。

因此,Micro-LED技术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发展。

但Micro-LED的核心技术却是纳米级LED的转移,而不是制作LED这个技术本身。

从目前Micro-LED主流技术路径来看,Micro-LED制造过程主要包括LED外延片生长、TFT驱动背板制作、Micro-LED芯片制作、芯片巨量转移四部分组成。

目前,Micro-LED在外延和芯片的关键技术上都需要取得突破。

Micro-LED的外延关键技术包括三个:

波长均匀性一致性、缺陷和Particle的控制、外延面积的有效利用。

而Micro的芯片关键技术包括五个:

Sub微米级的工艺线宽控制、芯片侧面漏电保护、衬底剥离技术(批量芯片转移)、阵列键合技术(阵列转移键合)、巨量测试技术。

Micro-LED想要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其中的四个关键步骤尤为重要,包括:

微缩制程技术、巨量转移技术、键结技术(Bonding)、彩色化方案,其中又以微缩制程与转移技术最为棘手。

具体的技术难点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Micro-LED制备需将传统LED阵列化、微缩化后定址巨量转移到电路基板上,形成超小间距LED,以实现高分辨率。

整个制程对转移过程要求极高,良率需达99.9999%,精度需控制在正负0.5μm内,难度极高,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操作技术;

一次转移需要移动几万乃至几十万颗LED,数量级大幅提高,需要新技术满足这一要求。

以一个4K电视为例,需要转移的晶粒就高达2400万颗(以4000x2000xRGB三色计算),即使一次转移1万颗,也需要重复2400次。

以一个4KUHD(3840*2160)的显示器件为例,有8,294,400个像素单元,包含24,883,200个RGB子像素。

即使生产时有99.99%的良率,仍会有2488个子像素会出现问题。

微缩制程技术

一片6英寸的晶圆(Waffer)上可以制作出1.65亿颗10X10μm(间距10μm)的Micro-LED晶粒,如果是5X5μm(间距5μm)尺寸就会有高达6.5亿颗。

生产LED芯片经常导致一些微小的“侧壁”损坏,通常是在250x250微米(um)的LED芯片上出现约1-2um的缺陷。

但是,制造Micro-LED所需的LED芯片小至5x5um,2um的侧壁缺陷已经足以导致破坏性的影响,留下的可用面积极其微小,大约仅占总芯片尺寸的4%。

微缩制程技术是指将原有的LED毫米级的长度微缩至预期目标10μm以下,即1-10μm,也叫μLED芯片技术。

Micro-LED的μLED芯片与现有量产的LED红蓝黄芯片相比,在材质和外延工艺上通用。

差别之处以及相应的技术难点在于:

(1)Micro-LED需要用到微米级别的LED制程,现有的LED芯片量产工艺及设备无法满足μLED芯片加工要求。

(2)μLED芯片需要做衬底剥离,现有的激光剥离衬底工艺,成本高、效率低,需要开发适合于μLED芯片的衬底剥离技术。

μLED芯片尺寸缩小到了10μm,但是现有设备的加工极限在100μm以上,需要开发更高精度的工艺和设备。

巨量转移技术

巨量转移必须突破的瓶颈包括设备的精密度、转移良率、转移时间、制程技术、检测方式、可重工性及加工成本。

巨量转移方面的技术难点有两个部分:

(1)转移的仅仅是已经点亮的LED晶体外延层,并不转移原生基底,搬运厚度仅有3%,同时Micro-LED尺寸极小,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操作技术。

(2)一次转移需要移动几万乃至几十万颗LED,数量巨大,需要新技术满足这一要求。

目前巨量转移技术,主要有几大技术流派:

精准抓取(FinePick/Place)派,包括:

静电吸附(StaticElectrostatic),范德华力(VanDerWallsforce),电磁力/磁力(Electromagnetic/Magnetic);

选择性释放(SelectiveRelease)派,包括激光剥离(Laserablation);

自组装(Self-Assembly)派,包括流体自组装(Fluidselfassembly);

及转印(RollPrinting)派。

还有黏附层(Adhesivelayer);

真空吸附(Vacuum);

超声释放式(UltrasoundRelease)等。

目前Micro-LED巨量转移技术可谓是百花齐放,并且均有不同技术特性,因此针对不同的显示产品可能会有相对适合的解决方案。

2018年3月,初创企业X-Celeprint提交了关于他们的微转印技术(μTP技术)的论文。

μTP技术最初是由美国IllinoisUniversity的JohnA.Rogers等人利用牺牲层湿蚀刻和PDMS转贴的技术,将Micro-LED转贴至可挠式基板或玻璃基板上来制作Micro-LED阵列的技术,该技术于2006年Spin-out给Semprius公司,而2013年X-Celeprint获得Semprius技术授权,并于2014年初开始正式运营。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微转印技术,就是使用弹性印模(stamp)结合高精度运动控制打印头,有选择地拾取(pick-up)微型器件的大阵列,并将其打印(放置)到替换基板上。

首先,在“源”晶圆上制作微型器件(芯片),然后通过移除半导体电路下面的牺牲层获得“释放”。

随后,一个微结构弹性印模(与“源”晶圆匹配)被用于拾取微型器件,并将这些微型器件打印(放置)在目标基板上。

通过改变打印头的速度,可以选择性地调整弹性印模和被打印器件之间的黏附力,最终控制装配工艺。

当印模移动较快时,黏附力变得很大,得以“拾取”被打印元件,让它们脱离基板;

相反,当印模远离键合界面且移动较慢时,黏附力变得很小,被打印元件便会“脱离”,然后“打印”在接收面上。

印模通过设计,可以实现单次拾取和打印操作,转移成千上万个分立元器件,因此这项工艺流程可以实现大规模并行处理。

例如,240平方微米的芯片被放置在间距为250um的晶圆上,需要把芯片“打印”(放置)到间距为2mm的新表面上,印模上的末端(参考下图转印印模)就会被制作成2mm的间距,然后从晶圆上拾取1、8、16等芯片,一次打印完成后再回来拾取2、9、17等芯片。

该技术已经在众多“可印刷”微型器件中得到验证,包括激光、LED、太阳能电池和各种IC材料(硅、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和包括金刚石在内的介电薄膜)的集成电路。

还有超声释放式Micro-LED巨量转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转移准备,转移基板水平放置,转移基板的下表面富有弹性膜,Micro-LED晶片粘附在弹性膜的表面,在平放转移基板的上表面的位置设有超声发生单元,在该超声发生单元表面安装有超声换能器;

B、选择对齐,超声发生单元与转移基板上某处Micro-LED晶片对齐,通过超声换能器实现直接接触;

C、形变释放,超声作用在某些特定位置时,该处的弹性膜产生变形,在Micro-LED晶片背面拱起,使晶片脱离转移基板,在重力作用下落到目标衬底上;

D、持续释放,释放转移基板某处Micro-LED晶片后,超声发生单元移动到下一释放位置,与该位置上的Micro-LED晶片对齐,释放该处Micro-LED晶片。

巨量移转技术为目前各大厂的专利布局重点,集中在静电吸附、范德华力转印、流体组装、激光剥离、电磁力/磁力、黏附层、真空吸附。

磊晶与芯片、全彩化、电源驱动、背板及检测与修复技术,仍有许多专利布局空间。

键结技术

Micro-LED与TFT驱动背板的连接方式,主要研究方向有芯片焊接(chipbonding)、外延焊接(waferbonding)和薄膜连接(thinfilmbonding)。

Chipbonding(芯片级焊接)

将LED直接进行切割成微米等级的Micro-LEDchip(含磊晶薄膜和基板),利用SMT技术或COB技术,将微米等级的Micro-LEDchip一颗一颗键接于显示基板上。

Waferbonding(外延级焊接)

在LED的磊晶薄膜层上用感应耦合等离子离子蚀刻(ICP),直接形成微米等级的Micro-LED磊晶薄膜结构,此结构之固定间距即为显示像素所需的间距,再将LED晶圆(含磊晶层和基板)直接键接于驱动电路基板上,最后使用物理或化学机制剥离基板,仅剩4~5μm的Micro-LED磊晶薄膜结构于驱动电路基板上形成显示像素。

Th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