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红色经典课文阅读教学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
《例谈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红色经典课文阅读教学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红色经典课文阅读教学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色经典;
阅读策略;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3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
2020—05—29文章编号:
1674—120X(2020)29—0029—03
一、缘起:
疫情复学后教学现状亟待突破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延迟开学的日子里,为了保证正常的学习进程,学生通过网课方式进行了语文课程的学习,笔者布置了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
复学之后,笔者通过在线表单调查和线下访谈,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在线、身心状态疲怠不佳,教师的教学缓慢低效,学生情绪看似平静实则焦躁等,这些教学现状需要改变。
第一,学生疲怠的身心状态需要调整。
复学后,学生整体精神状态正常,情绪稳定,却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复学前的网课基本达到效果,学生的水平与上学期期末基本持平;
忧的是在平静表象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减退,学习状态疲软懈怠。
复学后整体教学进度放缓,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
笔者认为,需要用红色经典阅读来帮助学生调整茫然混沌的状态,回到正常的学习节奏。
第二,学生不当的阅读结构需要调整。
复学前的课外阅读的书目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寒假时间充裕,学生自选书目的量远超推荐书目。
笔者通过钉钉群在线表单调查发现,在自选书目中,校园小说占46%,网络电子漫画读物占28%,科学知识和英语读本占19%,其余为各类杂志等。
可知,学生的阅读结构也需要调整。
笔者认为,学生需要增强对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书籍的阅读,更需要进行能振奋精神、激发动力的“红色元素”的阅读。
第三,教材经典的红色课文需要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笔者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内容(《小英雄雨来》《黄继光》)为出发点,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红色魅力,传承红色基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思考:
经典红色课文的阅读实践可成为突破口
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
“语文教材要继续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量阅读和实践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可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在复学后,开展以课内红色经典课文为基础的阅读实践,是响应国家时代强国立德树人的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植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正确方式。
儿童阅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打好儿童的精神底子,红色经典阅读的意义在于在特殊疫情背景下,改善学生疲怠的精神状态,扩大学生阅读的选择范畴,为疫情后学生复学注入鲜活的精神力量,给学生整个人生带来精神的引领和启示,让学生能享受阅读的愉悦,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奠定精神和思想的基色。
疫情期间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和当代先锋人物事迹阅读是能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阅读。
如《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书籍中,有生命的卫士钟南山,“铁榔头”中国女排,“为人民服务”雷锋、“两弹一星”钱学森等一系列现当代杰出人物的故事,是非常贴近学生生命时空的优秀爱国主义读本。
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语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心理篇、学习篇、社交篇、安全篇和志向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树立远大理想,做奋发向上、遵纪守法、拥有梦想的少年,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爱国理想的优秀文本。
疫情期间,学生身边还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和事件,应把这样的“生活阅读”也纳入红色阅读体系中,通过走访人物、了解事件、感受魅力、指导行动等,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从“高大上”走向
“平朴近”O
三、实践:
红色经典课文的阅读策略探寻与实施
(一)红色经典阅读的意义再认识
红色经典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屈辱、苦难到觉醒、抗争的经典文学体裁作品和能够铭记历史、弘扬传统,激发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情怀的历史题材作品。
红色经典阅读是学生阅读范畴内的一个分支,不能因过度担心时代的“陌生与隔阂”而望而却步,不能因担心作品离学生的生活遥远而轻读浅读,可选择教材内外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红色经典分级阅读系列书目,体现历史与当下的融合,与时俱进,常读常新。
对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喊口号’’"
抹抹眼泪”“转身就忘”,不能将红色元素简单铺排,而应该把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红色”价值与当下的爱国主义思想有机整合,让学生体会到红色经典阅读是培植在优秀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上的红色基因,是当下每个中国人热爱祖国必须具备的红色基因。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避免“说教式”的讲解,而学生应避免“口号式”的阅读,要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和消化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要设计贴合学生语文能力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情节中体会人物形象,采用旁批式阅读、圈点式阅读、提要式阅读、随笔式阅读等多种方法展示阅读成果。
红色经典阅读应关注选文的时代性特征。
2020年的疫情中涌现了一大批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优秀人物,有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那样的大人物,也有像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社区医生护士、学校值班教师、外卖配送员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小人物。
通过阅读新近出版的书籍、报刊、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以及实地访谈等方式,学生可把握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红色经典课文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笔者梳理四年级下册部编教材中的红色文学作品,有体现科技发展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
有展示优秀革命传统的《小英雄雨来》《黄继光》;
有展现爱国强国意义的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提升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同时,更加关注红色元素的现代意义,感受革命故事中英勇牺牲背后的爱国主义,并加深对和平社会的爱国主义新内涵的理解。
1.关注文本,积累和运用双向结合
以《黄继光》阅读活动设计为例,文本中含有较多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词汇,教师没有时间在课堂中对每个词语进行深入解释,且由于知识储备的差异,不同学生在阅读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困惑。
为了突破这一阅读壁垒,教师可设计“寻找历史印迹”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寻找文中有关战争的不了解的词语,通过根据文本语境猜测词义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来进行阅读。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对“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高地”等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词汇进行了“寻找历史印迹”的学习资料收集与查询,有了相应的史料知识作为课文学习的起点,这是比较有效的切入文本情境的学习方法。
对文本中展示的经典画面——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画面,多媒体教学资源很丰富,有图片,有视频,但是笔者没有一味地简单呈现图片和视频,而是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和体味本课的重要语文要素,即神态和动作描写,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这幅经典的负伤匍匐爬行和胸膛堵枪口的画面,体会黄继光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
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片段,将画面进一步细化和升华,并将之定格于自己的脑海;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
在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况之下,这个英勇的画面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即让学生思考体悟人物精神对自身的现实意义,并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在书页空白处。
2.关注品读,理解和思维同步发展
(1)整体感知,训练思维的概括性。
《小英雄雨来》教材节选部分内容较长,为避免学生阅读时浮于情节、流于形式,教师可设计阅读任务单,以任务驱动学生深入阅读:
通过照样子列小标题,在阅读中提炼要点,感知选文的整体结构;
默读后半部分文本,关注雨来和鬼子截然不同的表现,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鱼骨图,以简洁的语言概括鬼子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和雨来的坚持不说、抗争到底,有序理解雨来与鬼子斗智斗勇的过程。
上述阅读任务有利于学生理解重点,明晰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
(2)问题统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笔者关注到课后练习第一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是一个统领全文的指向性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题,往往觉得无从下手。
笔者让学生思考:
“雨来是如何从一个小顽童成长为一个小英雄的?
促使他改变和成长的力量来自哪里?
”考虑到选文较长,教师以序号标示的方式对选文进行了板块区分,鼓励学生分组选择文段后,细读文本,合作讨论。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融入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及时引导点拨学生的思路。
之后的分享环节,学生呈现出深度思考。
A组认为,雨来成长的力量来自夜校女教师的教导,教师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的爱国因子注入了雨来的心中;
B组认为,雨来成长的力量来自爸爸妈妈和李大叔的行为,雨来耳濡目染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全心投入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雨来心里也觉得自己是革命的一分子了;
C组认为,雨来成长的力量来自乡亲们听到河沿枪声后对雨来的肯定赞扬和惋惜之情,来自伙伴们对雨来的深厚友情;
D组认为,日本鬼子的威逼利诱,虽然很残酷、很可恶,但是也是一股促使雨来成长的力量,因为雨来勇敢地面对敌人,不屈服,越是打击越是顽强,雨来愈挫愈强;
E组认为,雨来妈妈也是功不可没的,如果雨来不是为了躲避妈妈的追打,大概也练就不出这一身高超的游泳本领,为后来的枪口逃生打下了扎实的技能基础。
这样的小组讨论后的观点碰撞和分享,是学生在经历了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理解之后,真实的思维在发光。
(3)关注表达,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为促进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笔者还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本中出现了几次?
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是课文重点写雨来掩护交通员和雨来勇斗鬼子,那么写还乡河景色的文段可否删去?
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们讨论。
用两个小问题作为问题支架,继续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特点。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发现反复的写法是强调雨来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也是雨来跟敌人斗争的力量之源。
学生研读景色描写后发现,景色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第一次:
宁静美好的芦苇景色显示了当时乡亲们平静祥和的生活,与后文的鬼子扫荡时的惊慌害怕形成氛围的对比;
第二次:
静静的河水其实是映衬乡亲们不平静的心;
第三次:
飘飞的芦花象征着表面的宁静美好似乎又回来了,但乡亲们压抑和沉痛的心情是无法掩饰的。
这样的阅读实践,引领学生纵观全文,聚焦细节,进行由表象到品质的探寻,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3.聚焦主题,多篇和一本有序拓展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展现了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想的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是令人自豪的,从中可体会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的伟大精神和爱国情感。
笔者推荐阅读《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发射4艘载人飞船》等近期新闻材料;
推荐阅读“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中的《钱学森:
月亮上的环形山》和《中国航天员:
太空追梦人》整本书,让学生围绕“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主题进行“课文+新闻+人物传记”的联动阅读,聚焦主题,培植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4.聚焦疫情,先锋人物故事即时读
疫情期间,学生从各个媒体渠道了解了不少抗疫人物和事迹,复学后很多学生在班会课中都表露出“希望成为钟南山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