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建立流程.docx
《企业标准化建立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化建立流程.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标准化建立流程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
】
企业标准化建立流程
企业标准化概念
1.“标准”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定义: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WTO/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
“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持性的文件”。
上述定义,深刻提示了“标准”的内涵。
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共同效益”。
“最佳秩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而“最佳共同效益”指的是相关方的共同效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某一方的效益。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
制定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
标准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
2.“标准化”的定义
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定义: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
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除了为达到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之外,还包括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范的活动,所建立的规范(条款)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
3.“企业标准化”的定义
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要点是:
(1)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可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保持高度统一行动和高效率的运行,从而实现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组织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和评定并分析改进。
这些活动应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
(4)企业标准化是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下,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标准化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资源,规定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系统活动。
企业标准化活动示意图:
企业标准化基本任务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1.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
我国制定、颁布的与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是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遵守的法律依据。
如《标准化法》明确规定了对标准的制定、实施及其监督和对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产品质量法》以及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工业技术等方面亦对有关标准问题做出了规定。
2.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标准化法》明确规定: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企业是组织生产产品的基本单位,因此全面、认真、正确地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占领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3.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可见,企业标准是企业内必须执行的规定。
在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或不宜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时,应该制定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应在企业内部组织实施,在法律、法规有要求时,在企业之外亦起作用。
订货合同采用企业标准供货时,按《经济合同法》规定,该企业标准对供需双方都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4.标准实施的检查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对于推动标准的正确、持久的实施,企业建立内部监督、自我约束的机制,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企业可通过标准化审查、产品检验、质量体系审核等手段实现标准实施的检查。
有关主管部门可依法进行检查,有关标准化机构、组织可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做好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标准化工作内容
1.技术业务工作
(1)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复审。
积极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有能力的企业应力争参与、承担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2)组织实施标准及其监督检查。
(3)采用国际标准。
(4)参与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标准化技术服务等。
(5)积极推动产品的三化(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组合化、模块化和成组技术。
(6)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7)参与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工作。
2.管理工作
(1)机构和人员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
这要求企业应设立标准化专职机构或专职、兼职人员。
一般来说,大中型以上企业应设立标准化专职机构,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设立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小型企业及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应设立专、兼职人员。
(2)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标准
1)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应明确规定企业标准化管理原则、管理机构、工作机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权限、工作方法和要求,以及与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业务关系、标准化奖惩制度等;
2)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管理细则。
此项细则应规定企业标准制定、修订和复审的原则、工作程序和要求;
3)企业实施标准与监督标准实施管理细则。
此项细则应规定实施标准及对实施标准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法、要求、程序、分工和责任;
4)企业标准资料管理办法。
此项办法应规定标准和有关资料的收集、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5)企业标准信息管理办法。
此办法规定标准化信息搜集、传递程序方法和要求,规定执行标准中信息反馈及处理程序方法和要求;
6)企业标准化计划管理办法。
此办法规定企业标准化计划编制原则、项目、方法、程序和要求以及考核、奖罚等细则。
(3)编制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
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方法、目标、发展规划、计划,上级部门提出的标准化工作任务,企业标准体系表中待制定、修订的企业标准项目,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需要补充和修正的标准化事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4)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与服务
标准化信息是指标准化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有关资料和数据,是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础。
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收集与本企业标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各种现行有效的标准文本、目录、图书资料、杂志,并对所有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参见“企业专用标准化全文信息系统”),保证标准的时效性,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
(5)企业标准化宣传与培训
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广泛宣贯标准,研讨实施标准的措施、派员参加国内外各标准化活动,以各种方式宣传标准政策和知识,增强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标准化意识,提高企业标准化人员技术业务素质,保证企业标准化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企业标准制定
制定企业标准,就是企业对需要制定的标准,编制计划,组织起草、审查、编号和发布的活动。
1.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标准制定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需要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其包括的对象范围很广,可参见企业标准体系表。
(2)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按《标准化法》的规定这种标准都是作为交货验收的依据,即贸易型标准。
作为交货验收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按规定要向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企业可根据市场竞争需要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此类标准是“生产型”标准,标准的技术参数、经济指标要高于交货验收的规定,是企业内部生产、检验产品的依据。
(4)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选择或补充而制定的标准。
通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品种规格较多,企业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从中选用一部分进行生产或外购,并制定为企业标准;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不全面,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时,企业可作出补充规定,并将补充规定制定为企业标准。
(5)从技术引进的有关标准转化的企业标准。
企业在技术引进时必须重视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引进,要及时抓紧引进技术标准的转化工作或是代替原有的相应标准,或是作为有关标准的补充,或是另列标准。
(6)合同中重复较多的技术要求应纳入企业标准。
在市场机制下,企业应以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
反映在双方合同中就是“按标准”或“按标准加补充技术要求”或“按协议技术要求”作为交货质量条件。
这些补充技术要求、协议技术要求如果重复较多,则应纳入标准。
2.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则
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应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在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遵循如下原则,提高制、修订标准的质量,确保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
(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我国制定的大量强制性标准,对保障人类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重要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有关的强制性标准,这些都是指导企业制定、修订标准的重要依据,企业必须贯彻执行。
(2)充分考虑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顾客对产品的(服务)的满意程度,任何企业均应始终关注顾客,将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作为首要目标来考虑。
通过制定标准将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企业标准。
(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
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要着重做好采标项目的选择和对有关标准本身的消化理解工作,并处理好与相关标准的协调配套问题。
(4)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
除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外,企业还应加强引进技术和设备进口的标准化研究,组织力量对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进行攻关,建立标准化快速反应机制。
开展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制定标准的能力和标准水平,为企业参与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创造条件。
(5)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在制定企业标准时,对标准中规定的指标、特性和要求,应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力求应用最新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使制定出来的企业标准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使产品(服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6)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在企业标准体系内,存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子体系,子体系与子体系之间,子体系与标准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的关系。
只有当各个子体系、各个标准彼此协调一致时,才能发挥出标准体系的最佳功能。
同时,企业标准之间,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也应协调一致。
3.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程序
4.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补充规定:
“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