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Word格式.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个里程碑的两端,站着两位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代表性人物。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必要性和伟大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前提、逻辑脉络和观点体系。
(2)每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由此可知,无论哪个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建设,都不可能照搬别国的建设模式,在中国开始社会主义摸索和建设的初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于是在建国初期便模仿和借鉴苏联的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苏联模式已经愈来愈不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在1992年,中国又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目标。
可以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便完全的开始独立自主的按照自己国情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创新,是毛泽东思想在信贷的延续和发展
四、分组分工:
五、实践过程:
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后,我们便开始了准备工作。
从三个人对教材内容的认真阅读到实践材料的收集,再到上网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都做了细致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才能进一步地了解改革开放带给我们重要成果。
整个过程花了将近两个礼拜。
首先是小组成员对主题的选定,确定完主题之后便是对选题内容的讨论和分析,分配成员任务。
其次便是从书本和网上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这一过程主要由赵文豪进行收集。
然后是PPT的制作,主要由张文强负责制作。
最后罗文俊进行实践报告的写作。
基本内容完成之后,对已完成的作业进行适当的修改。
六、实践内容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1)转移:
确立实事求是指导方针,停止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工作重点转到建设。
(2)改变:
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改变管理活动思想方式。
(3)放权:
肯定权力下放原则,大力精简各级机构,解决党政企的问题。
2、重大意义
(1)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三个转变:
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合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新道路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
从农村到城市(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自发性:
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一些地方”是指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和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
(3)主要内容: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影响(意义):
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③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毛和邓走的都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主要内容:
增强企业活力(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2)重心转移:
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3)改革的深入:
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政策依据和率先突破
(1)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国策。
(2)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
2.开放的步骤
(1)开几个点: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由点到线: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由线到面:
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新的战略: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格局特点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七实践讨论照片
八实践教案评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集体领导集体。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如果说,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站起来了,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在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了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