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1124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

本章内容包括两节,讲述植被与土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

人与自然"

的关系也尤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土壤,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第二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活动与探究形

式阐述如何观察土壤。

然后教材以文字叙述、示意图和活动形式阐释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案例形式阐述了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本节内容分为“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三部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视频等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观察土壤的方法;

2.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3.明白土壤的功能及如何养护。

(二)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

学生通过对土壤的观察,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功能及养护,明白土壤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

运用图表、示意图、视频等资料,归纳土壤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

结合实际及图文材料,认识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土壤自然现象。

4.地理实践力:

通过观察土壤、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分析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功能,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观察土壤的方法;

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养护的重要意义。

2.难点:

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五、说学情。

学生已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已经掌握的

关于土壤的知识是肤浅、零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另外,高中学生以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

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六、说教学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采取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七、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拟图。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

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5.13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生认真观察。

2.由此提出问题: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

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

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

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

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观察土壤

1.生阅读教材,思考探究问题:

①什么是土壤?

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②在野外如何观察土壤。

③土壤的颜色主要有哪些?

④按土壤矿物质颗粒大小,可分为哪些种类?

⑤按土壤质地划分土壤可分为哪些类型?

⑥土壤的剖面构造分为哪几层?

各层有哪些特点?

2.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3.师生共同总结。

4.活动与探究:

观察家乡的土壤

(1)生课前做以下活动。

A.观察土壤块。

①观察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②用干纸巾分别贴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稍过一会,观察纸巾的潮

湿状况,判断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的湿度差异。

③观察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疏松状况的差异。

B.将土壤块侧面平放,并轻轻捣碎。

注意,尽可能保持捣碎的土壤按表层至底层排列,且不发生遗洒。

①分别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小团大小相当的土壤,用手掂掂重量,是否有差异?

②分别用手指研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土壤,感受土壤的湿度和土壤矿物质的颗粒大小。

③在土壤中有没有发现小动物?

C.将捣碎的土壤晾晒一天后称重,比较与刚挖出时的土壤块重量的差异。

D.分别从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部分土壤,加适量水搅拌,试着用手搓土条,看看哪个部位的土壤更容易搓成土条。

(2)整理上述活动的结果,描述家乡土壤的特点,并与同学交流。

(3)师指导性讲解。

(二)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②各个主要因素在土壤形成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③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1)师出示材料: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①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②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③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2)讨论交流问题:

①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②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①土壤的功能有哪些?

②土壤与人类的关系。

③为什么要养护土壤?

④如何养护土壤?

4.拓展运用:

案例分析“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讨论交流。

(四)拓展运用:

课后自学窗。

环节三:

全课总结。

九、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壤

观察土壤:

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结构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功能、养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