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1121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文档格式.doc

14.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

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2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张岱《湖心亭看雪》)

2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二、理解型默写。

29.《行路难》(其一)中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30.《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自己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4.李商隐的《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6.《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7.《醉翁亭记》中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主题型默写。

38.友情,它是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心之所系;

是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互励互勉。

39.“无私奉献精神”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是奉献。

40.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借月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借“乡书”“大雁”传递着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一)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

A.《行路难》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共三首。

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解析: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出作者内心悲愤、失望的情绪。

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试举例分析。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对前途信心满满。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

道理:

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说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两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句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引人深思;

第二句是一个细节描写,既写出了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流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这几句从人到月,从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现了洒脱、旷达和无奈的复杂情感。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题。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

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

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

“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

“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选自《宋史·

范仲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增其旧制     制:

制度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

C.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

胜景、美景

D.南极潇湘     极:

至、到达

A.制:

规模。

(2)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3)语段

(一)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从语段

(一)和语段

(二)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看待为官之道的?

他又是怎样做的?

语段

(一)中范仲淹针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进一步提出了无论是当官还是不当官都应该为君王或百姓担忧,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

语段

(二)中他指出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提醒皇上不应该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都委托给宰相;

主动率军支援潘原,吓退敌军,但却以无功而不受封赏,可以看出他一切为君王、为百姓的为官之道。

附语段

(二)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年轻时就有志气有操守。

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多出自他的门下。

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

“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

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

”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

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

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

“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

“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

”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

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题。

(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