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00597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研组工作手册.docx

教研组工作手册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教研组工作手册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上新庄初中教研组工作手册

(20————20———学年度第——学期)

组别——————————————————————————————————

 

上新庄初中校本教研制度----------------------------------------------------------(3)

上新庄初中教研组长工作职责--------------------------------------------------(4)

上新庄初中学科组评价表-----------------------------------------------------------(8)

本组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9)

教研组活动计划----------------------------------------------------------------------(10)

教研组活动安排----------------------------------------------------------------------(12)

本组教师承担教改、科研专题情况-----------------------------------------------(13)

教研组活动记录----------------------------------------------------------------------(14)

教研组工作总结----------------------------------------------------------------------()

附页-------------------------------------------------------------------------------------()

 

校本教研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解决问题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新思想。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

1、组织系统;校长——教务——教研组——教师

(1)校长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抓校本教研,指导教务处制定计划,发动教师参与,并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经费、组织等多方面支持。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教育教学问题独到见解的研究者,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示范者、引领者。

(2)教务处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学校教研计划,组织教研组长参加理论学习、交流研讨,进行实践指导,负责校本教研活动的常规管理及宣传工作。

带头学习、参与研究,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师的忠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主要力量。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发现问题,修订计划。

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整合资源,确保学习资料的及培训的经费到位。

(3)教研组是组织教材研究,进行教学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组织单位,其职责为及时制定学期教研计划,组织常规建设,组织教师每周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观摩交流、教材研究、课题研究、课堂评价等,做好推广经验、提供信息、申报课题等工作。

(4)教师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是这一活动的承受着、受益者,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

全体教师要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努力完成各项教研任务,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讲座,形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把教研成果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2、教研常规管理:

(1)、校本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每天有一个组活动,时间为两节课。

(2)、全体教师都要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教研活动,不得迟到、缺席,有事有病向主管领导请假。

(3)每次教研活动时,教研组长要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好教研内容、主题和活动形式。

要保证效果,讲求实效,解决实际问题,并做好记录,及时进行总结。

(4)教导处不定期对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作为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依据,并把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主管领导和各教研组。

3、校本研究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教导处对校本教研档案资料要及时立卷归档,分类装订,书写规范,分类存放,同时做好借阅利用工作。

三、校本教研的具体制度

1、校长的主要任务为

(1)每学期至少听推门课20节。

(2)每学期参与教研活动至少2次。

(3)每学期开展一次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年级组或学科组至少一次)。

(4)每学期写出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调研报告(论文)。

2、教务主任的任务

(1)每学期至少听推门课(新教师的汇报课)30节(政教主任听班会5节)。

(2)搞好每学年一次的教学大奖赛活动。

(3)每学期参与教研活动至少4次。

(4)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展示活动或其他教师的研究课(主要以学科组为单位)。

(5)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或先进教学经验,或读书讨论等一次(年级组或学科组至少一次)。

(6)每学期写出一篇教学方面的调研报告或论文(政教主任写德育方面)。

3、教研组

(1)组织教师每学期开展两次问题研究,或磨课研究,或课题研究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2)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3)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理论、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一次。

(4)每学期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

(5)每学期上交一份教研工作或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4、教师:

(1)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

(2)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小故事(随笔)、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报告),每月上交其中的一份,并上传校园网。

(3)每学期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持活动、或搜集信息资料、或整理活动成果、或撰写教研案例、或组织讲座一次。

(4)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新教师)、做一节示范课(骨干教师)或研究课。

(5)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理论书籍,读教育名著、上网浏览等,并有重点地摘记,撰写业务学习笔记,每月学习笔记不少于4篇,每篇不少于200字。

每学期总数不少于16篇。

四、校本教研活动活动模式

1、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布置备课任务—教师个人主备—打印下发给同伴—各自修改—集体研讨—形成成果(修改后印发给学生)”

(2)将各自批注、使用过的学案学期末上交学校,并将电子稿件上传于校园网。

(3)将集体研讨的材料每月上交到教务。

2、问题研究:

(1)、活动前搜集整理问题,确定一两个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主题。

(2)、确定授课内容、时间,明确分工,分头准备。

(3)、利用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进行课堂展示与研究。

(4)、在不断的讨论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经验与方法,形成成果。

3、磨课研究:

(1)、学习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或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提炼其先进的理念、最佳的教法。

(2)、以模仿的方式先确定授课内容,、时间,明确分工,分头准备。

(3)、利用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进行课堂展示与研究。

(4)、在不断的讨论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经验与方法,形成成果。

4、同课异构:

(1)、方法有:

一个教学内容一人上几次;一个内容几个人轮流上;几个人上几课。

(2)、每次上完后及时反思,同伴及时帮助修订,在反复的研究中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五、校本教研评价

1、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及教师听课次数达到要求得满分,达到80%扣0.5分,达到50%扣1分,次数50%以下不得分。

2、要求组织(参加)的各种活动少一次扣0.5分,不组织(参加)活动不得分.

3、要求上交的材料每少一份扣1分,不上交的不得分。

4、上课评价结果由学科组长提供,作业、备课的评价结果由年级组长提供,最后纳入年终考核。

 

上新庄初中教研组长职责

教研组长是在校长领导下的进行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带头人,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能够团结和善于团结全组教师一道工作,并能团结其他年级学科的教师,共同协作,完成好教研组的工作任务。

(1)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教育方针的认识和教育理论水平,引导教师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工作。

组织本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认真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并制定实施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2)主持本学科组的教研、教改活动,组织观摩教学、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

指导和组织本学科教师撰写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科研论文。

(3)紧密结合本学科特点,组织本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4)组织本学科各年级期中与期末考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指出指导性意见。

严把单元质量关,期中、期末要按时完成考核登统,同时组织教师对考核进行典型分析。

(5)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综合实践课、校本课、地方课的教学与研究,开展学科竞赛和辅导活动。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负责安排对本组新教师帮教活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

对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推动教师在个人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好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7)协助教教务处安排本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检查、考核评比工作。

(8)关心本组教师思想、工作、生活及健康状况。

(9)做好组内财产使用及保管工作,注意积累教学资料。

学科组评价考核表

序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记录

分值

得分

1

周活动

按照计划组织活动,有记录,有成效,每周1分

20

2

校本教研活动

完成学校安排的活动得10分,承担校、镇、片(县)、市(省)级活动加2、3、4、5分

20

3

学科竞赛活动

组织学科竞赛活动,按照次数、成效积分,每次1-2分

10

4

教学质量

按照学科组教师统考成绩与镇均比较,正负累计后按照教师人数平均

20

5

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得5分,资料齐全得2分,有成效得2-3分

10

6

其他工作

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按照完成情况积分

10

7

校本教研积分制管理落实

学科组对积分制管理办法逐项落实,纳入教师个人积分卡

10

合计得分

教务主任(签字):

学科组长(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本组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组长: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称

任本学科年限

任教班级

周课时

兼职工作

骨干类别

教研组活动计划

教研组活动计划

 

组长:

年月日

主管领导审阅意见:

 

签名:

教研活动安排

周次

活动内容

承办人

备注

本组教师承担教改、科研专题情况

教师姓名

专题名称、级别

承担何

任务

备注

注:

包括本组的集体课题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活动记录

第周年月日

活动主题

教师签名:

 

未出席人姓名及原因:

应到人,实到人

出席领导

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教研组

学生数

本教研组教师数

单元考核把关次数

教研组活

动次数

组内教师听课总数

组内教师听讲座、辅导次数

各教师的

教研专题

校、镇、县、市做课情况

论文发表

情况

本学期抽测情况(镇、县)

老师、学生获奖情况

期末考核情况

优秀率

良好率

合格率

待合格率

待合格人数

年级平均成绩

二、履职情况

教研组工作总结

三、专题研究情况

教研组工作总结

四、本教研组需改进的教研工作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组长(签名):

年月日

领导审阅意见

附页:

 

附页:

 

附页:

 

附页:

 

附页:

 

请删除以下内容后使用本资料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互联网的诞生

互联网诞生的历程;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通过互联网的诞生及知识经济的发展的认识,理解互联网迅速普及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网络在当今时代所起的巨大作用。

通过了解互联网的诞生及特点,知识经济的发展的认识,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合作交流

通过对互联网的诞生及特点,知识经济的发展的认识,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对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影响

面临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对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互联网的诞生

1.互联网诞生的历程

2.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

1.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

2.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概况

3.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四、面临的问题

重点: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

知识经济的内涵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网络发展的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20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是高科技层出不穷的世纪。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

信息网络化成为20世纪新生的事物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都产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互联网的诞生

1.互联网诞生的历程

提问: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虽然它是一个几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耗资巨大且功能不够完善,但它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随后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四大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

这个网路的基本要求是当战争爆发时,即使网路上的线路或设备部分遭到破坏,系统仍能正常运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顾名思义就是包罗万象的可存取信息的全球性网络。

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抽象空间,主要由互联的文本页面、图像、动画、音像及三维世界构成。

引导学生回顾必修教材Ⅱ,媒介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然后指出: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提问:

互联网的优势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

快捷、方便、高效等。

国际互联网可以提供电子邮件收发、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等。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既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也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