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998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管理概论重点.doc

第1章

1、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则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2、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占总量的70.3%、18.0%和3.9%。

3、我国能源的状况、特征及安全问题

(1)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2)能源结构不尽合理,以燃煤为主。

(3)能源资源地理分布不均。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5)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

(6)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储备体制不健全。

(7)农村商品能源供应极少。

(8)能源管理制度性困境。

(9)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4、加强能源管理的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2)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3)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4)加快发展油气。

(5)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改革城乡能源政策。

(6)积极参与能源安全的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5、我国能源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源供给能力由弱渐强(增长约为118倍)

(2)能源结构逐步优化

(3)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

(4)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大提升

(5)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6)国际能源合作取得重大成就

6、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2)能源技术比较落后,能源效率较低

(3)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4)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能源安全不能保障

(5)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

8、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1)推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2)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3)能源发展多元化,确保能源战略安全

(4)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法制建设

9、重点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

10、“三低一高”最终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11、要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能源发展的方向和总体要求: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1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

14、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把资源消耗减量化作为基本前提,包括能源消耗的减量化、能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15、煤炭对环境污染最重的燃料;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较为理想的燃料。

16、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是我国二氧化硫第一排放大户。

17、能源宏观管理主要任务

(1)重点是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宏观调控与监管。

(2)建立节能激励制度(价格、税收、融资、奖惩)。

(3)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方法,对高能耗、重污染产品实行淘汰与重税制度。

(4)制订能效标准,开展能源审计与节能监察,严格执法。

(5)各级政府要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节能指标,发布进行能源审计单位名单,开展能源审计,验收能源审计报告,特别是节能规划的落实、检查。

严格执法、鼓励先进,监管企业节能规划落实,提高能效,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持续发展生产。

第2章

1、

(1)一次能源:

它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等。

(2)二次能源:

它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汽油、柴油、重油等石油制品。

2、

(1)可再生能源:

即可以不断地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包括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地热能等。

3、耗能工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但制取时又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介质(见国家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例如新鲜水、软水、除氧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乙炔和电石等等。

4、常规能源是现阶段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已经广泛使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规能源不断转化为常规能源。

5、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氢、氧、氮和硫等五种元素。

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的混合物。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等烷烃,其含甲烷的含量在85%~95%之间。

7、水力发电的特点:

水力发电的优点是成木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是世界上公认的永不枯竭的优质能源。

其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8、风能是一次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

由大气温度差异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称为风能。

9、地热能——地球内部热量是由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释放出来的。

10、清洁煤技术即在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办法的总称。

11、火力发电是将燃料投入电站锅炉,产生过热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叶片转子,再由叶片转子带动发电机转子,于是便产生电流。

这种“化学能一热能一机械能一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就是常规蒸汽发电过程。

12、1吨标准煤=7×106千卡

13、能源计量管理依据: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以下简称《通则》)规定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独立核算的用能单位,有利于科学定量地管理能源生产、输运、消耗全过程,真正做到“能源数据来源于能源计量仪表,能源管理依靠计量数据”,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4、计量对象:

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耗能工质。

15、能源计量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文件、制度

2.能源计量人员配备

3.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4.能源计量数据管理

16、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17、以圆形面积为总量,用圆饼内各扇形面积表示分量的图形,它常常用于表示企业能源总量的构成或某一类能源量占总量的比例,也可以用颜色表明。

第3章

1、企业能量平衡的目的是掌握企业的能耗情况,分析企业用能水平,查找企业节能潜力,确定企业节能方向,为改进能源管理,实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和对企业用能的技术、经济评价时提供科学依据。

2、企业能量平衡4个位置——购人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

3、加工转换是企业工艺过程所需直接消耗的不同能量的重要制备环节,包括一次转换和二转换。

一次转换部门如发电站(或柴油机发电、燃气电站)、锅炉房、炼焦厂、煤气站等;

二次转换部门有输变电站、空气压缩站、制冷站等。

要特别注意,无论哪次转换都是一道耗能工序,是企业能量平衡与节能工作的重点环节。

加工转换过程中大重型耗能设备较多,也是节能挖潜潜力的重点环节。

应允分掌握它们的合理负荷、经济运行,加强对其计量、统计与定限额管理。

4、对大多数企业,用能单位来说,能源、能量的输送分配损失并是不构成能源能量损失的主要部分,但绝不是可以忽略的部分。

5、最终使用是企业能源系统最为复杂的环节,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用能单位,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很大。

6、能源、能量的利用率不仅体现企业和技术装备的用能水平,还能折射出能源管理的水平。

通过对它的观察、测试分析,亦可寻找出节能潜力与方向。

7、回收率则反映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的程度,亦可以初步衡量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为制定日后节能技术改造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8、企业能量平衡表的用途:

(1)分析企业能源系统状况、平衡供需之间关系,为企业加强能源管理、编制能源计划、规划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2)分析查寻企业节能潜力,明确节能方向和方法,能源相互替代,确定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3)计算企业能源利用率。

(4)为绘制企业能源网络图与企业能流图提供了详细、可靠的数据。

9、企业能量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企业能量平衡表采用矩阵形式表示,大部分是纵向排列(栏)表示能源项,横向各行表示能源的流向(来源去向)。

(2)企业用能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特别是要区分购入能源、自产能源与耗能工质。

(3)平衡表内数据关系应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

不得漏、缺项,不得重复计算。

对企业自产的二次能源与耗能工质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4)设计企业能量平衡表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如因数据不足,暂时不能考虑的项目在以后加进表格时,应不改变平衡表的基本结构与布局。

(5)企业能量平衡表格应和国家标准《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5—1996)、上级主管部门统计口径相一致。

(6)在企业能量平衡表内,要对某一局部进行详细填写时,可以编制企业能量平衡表分表,作为总表的补充与说明。

10、企业能量平衡表中,只在购入仓储环节中有等价值栏和当量值栏,企业能量平衡表中其他环节仅采用当量值。

第4章

1、定期监测须在执行监测10天前通知被监测单位;节能监测机构在监测工作结束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监测结果评价结论,写出监测报告,交被监测单位,同时抄报同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

2、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监测检查内容。

1)是否为列入国家淘汰目录的锅炉。

锅炉如果属于增容范围,应有主管机构批准手续,其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17954一-2007)一级锅炉要求。

2)锅炉主要操作人员应持有培训合格证与上岗资格证明。

3)锅炉的给水、锅水的水质应有定期分析记录并符合《工业锅炉水质》(CB1576—

2008)的要求。

4)应有3年内热效率测试报告,锅炉在新安装、大修、技术改造后应进行热效率测试,热效率测试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按《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10180一2003)进行。

5)锅炉运行负荷除短时间的负荷外,一般不应低于额定蒸发量或额度热功率的70%。

3、工业电热设备节能监测适用范围:

适用于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8千瓦、额定温度小于或等于600℃的工业用各类低温电加热设备(以下简称电热设备),包括电烘烤炉(箱)、电干燥炉(窑、室、箱)、电远红外干燥炉(箱)、电热烘道等;不适用于工业热处理电炉和机械成型加工系统中电热器具及真空电热设备的节能监测。

4、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考核合格指标线损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一级变压,α≤3.5%;

对于二级变压.α≤5.5%;

对于三级变压,α≤7.O%;

5、系统功率因数应符合cosφ≥0.90

6、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动机容量为11千瓦及其以上的离心式、轴流式通风机及鼓风机机组;不适用于输送物料的风机机组及系统。

7、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适用范围:

适用于额定排气压力不超过1.25兆帕(表压),公称容积流量不小于6立方米/分钟的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

8、节能考核与奖惩制度是《节约能源法》规定的一项基本节能管理制度,是强化政府和用能单位责任,确保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

9、千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

各节能目标责任书制定的年度节能量目标完成情况。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主要包括节能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节能目标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