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919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一是指太阳经气,“气上冲”即太阳经气上冲,与邪相争。

总为表证仍在之意。

P25

13.解肌:

解除肌表之邪。

P28

14.项背强几几:

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P30

15.遂漏不止:

遂,因而,于是。

漏,渗泄不止。

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P33

16.微寒:

此处应为脉微恶寒。

P36

17.目瞑:

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P42

18.额上陷脉急紧:

指额部两旁凹陷处(太阳穴)的动脉拘急。

19.眴:

目动也,即目睛转动。

20.寒栗而振:

即寒战。

21.恍惚心乱:

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22.坏病:

即变证。

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P61

23.消谷引食:

消谷,消化谷物;

引食,能食、求食。

消谷引食,即易饥而多食的意思。

P64

24.客热:

邪热,此处作假热解。

25.客气:

即邪气。

因邪从外来,故称客气。

P110

26.振寒:

畏寒怕冷而身体颤抖。

P65

27.清谷:

清,同圊,指厕所,此活用作动词。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P67

28.清便自调:

指大便已恢复正常。

29.虚烦:

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P69

30.心中懊憹:

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31.胸中窒:

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

32.心中结痛:

心中因热邪郁结而疼痛。

33.叉手自冒心:

两手交叉按压于心胸部位。

冒,覆盖、按压之意。

P78

34.奔豚:

证候名。

即以(小)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之证,该证时发时止,发时痛苦异常。

P82

35.动经:

扰动经脉。

P85

36.振振:

动摇不定貌。

37.振振欲擗地:

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

擗同仆,跌倒。

P93

38.胃中干:

指津液耗伤,胃中津液不足的病理。

P100

39.消渴:

指口渴而饮水不止的症状,非病名。

40.水逆:

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

41.热结膀胱:

指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部位。

P104

42.少腹急结:

指下腹部拘急硬痛。

43.剂颈而还:

剂通齐。

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44.日晡所:

指申时前后,即下午3至5时左右。

45.潮热:

一种热型。

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增高。

46.柔痓:

痓当为痉,证候名。

痉病的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其中汗出者名柔痉。

(无汗者名刚痉)P112

47.麻沸汤:

滚沸的水。

P119

48.胃家实:

指胃、小肠、大肠邪气盛实,是对阳明热证、实证病机的高度概括。

P152

49.脾约:

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50.不更衣:

即不大便。

51.汗出濈濈然:

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52.外证:

阳明病里热实证反映于外的症状,称为外证。

P154

53.心愦愦:

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P155

54.怵惕:

恐惧不安之状。

55.饥不能食:

言懊憹之甚,似饥非饥,心中嘈杂似饥,而又不能进食。

56.口不仁:

口中感觉失常,食不知味,语言不利。

P157

57.蒸蒸发热:

形容发热从内达外,如蒸笼中热气蒸腾之状。

P163

58.转气:

即腹中有矢气转动。

P166

59.喘冒:

气喘且头目昏眩。

P168

60.循衣摸床:

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61.目中不了了:

视物不清。

睛不和:

眼球转动不灵活。

P170

62.面合色赤:

满面通红。

P182

63.固瘕:

指胃中虚寒,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大便初头硬,后溏薄,且日久不愈。

P183

64.热越:

热邪向外发泄。

P186

65.郑声:

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P195

66.往来寒热:

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P202

67.胸胁苦满:

苦作动词用,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68.嘿嘿:

表情沉默,不欲言语。

69.蒸蒸而振:

蒸蒸,内热貌,气从内达,邪从外出,而周身振栗颤抖,即寒战高热。

P206

70.阳微结:

因热结于里而大便秘结,叫做“阳结”,热结的程度轻,叫做“阳微结”。

P208

71.纯阴结:

因脾肾阳虚,阴寒凝结,温运无力所致的大便秘结,叫做“阴结”。

没有兼夹证的阴结,叫做“纯阴结”。

72.支节烦疼:

支,通“肢”;

烦,犹剧也,剧烈之意。

即四肢关节剧烈疼痛。

P210

73.心下支结:

即患者觉心下有物支撑结聚。

P211

74.心下急:

即胃脘部拘急不快或疼痛的感觉。

P214

75.胸下结硬:

指胃脘部痞结胀硬。

P229

76.脾家实:

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P234

77.但欲寐:

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P238

78.温温:

心中自觉蕴结不舒。

P241

79.微续:

指脉搏由小到大,逐渐浮起。

P245

80.口中和:

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P247

81.下厥上竭:

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

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P258

82.泄利下重:

下利重坠不爽感。

83.气上撞心:

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P272

84.心中疼热:

自觉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

85.脏厥:

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四肢厥冷。

P273

86.蛔厥:

因蛔虫内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四肢厥冷。

87.寒格:

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P275

《伤寒论》必背条文

第一单元太阳病篇

第一节太阳病辩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二、太阳病分类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6)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53)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

(二)桂枝汤禁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下)

(三)桂枝汤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2.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证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8)

3.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

4.桂枝去芍药汤证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2)

二、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

(二)麻黄汤兼证

1.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2)

(40)

2.葛根加半夏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3)

3.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

4.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41)

三、表郁轻证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3)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5)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27)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一、辩证治则及辩证要点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上)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1)

二、热证

(一)栀子豉汤类证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6)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

(四)葛根芩连汤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

三、虚证

(一)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64)

(二)脾阳虚证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67)

2.小建中汤证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2)

3.桂枝人参汤证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

(三)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1)

2.真武汤证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2)

(四)阴阳两虚证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

四、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1)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