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9193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4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文档格式.docx

A、某地区人口数;

B、商品库存量;

C、产品产量;

D、中小企业数

3.男女性别比是一个(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4.指标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C)

D、质量指标

5.人均粮食产量是(C)

A、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数量指标

6.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B)。

A.商品销售额B.营业员人数C.商品价格D.商品销售量

7.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D)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

8.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6311人。

该数字是(D)

A.绝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9.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B)

A.工人出勤率B.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

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10.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D)。

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

D.既可以是绝对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11.结构相对指标是(C)。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B.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

C.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D.甲单位水平与乙单位水平之比

12.某商场2003年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为8800台,年末库存量有15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B)。

A.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3.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率分别为5%和8%,则甲、乙两厂饮料的不合格品数量(D)。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

14.某商场计划6月份销售利润比5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B)。

A.66.7%B.95.1%C.105.1%D.99.0%

15.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B)。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主要有(ACE)

A、实物单位;

B、度量衡单位;

C、货币单位;

D、自然单位;

E、劳动单位

2.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BC)。

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3.时点指标的特点是(BD)。

A.不同时间数值可以相加B.不同时间数值不可以相加

C.调查资料需连续登记D.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E.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直接相关

4.在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CDE)

D.动态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

5.在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常使用的方法有(BD)

A.平均法B水平法C.综合法D累计法C.比例法

三、判断分析题

1.一个总量指标究竟应属于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应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定。

(对)

2.男女性别比为107.98:

100,这说明以男性为100,女性人口是男性人口数的1.0798倍。

(错。

说明是以女性为100,男性人口是女性人口数的1.0798倍。

3.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不同,因为它不是同质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对)

4.所有的强度相对指标都有正、逆指标之分。

有的强度相对指标有正、逆指标之分。

5.甲企业完成产值50万元,刚好完成计划;

乙企业完成产值88万元,超额完成10%,则甲乙两企业共超额完成50%。

甲乙两企业共超额完成6.15%(=(50+88)/(50+80)-1)。

四、简答题

1.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答: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取得的,它的每个数值表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总量;

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取得的,它的每个数值表示现象发展到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

(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即各时期数值相加可以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

而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即各时期数值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要受时期长短的制约;

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无直接关系。

2.简述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可比性原则。

即要注意对比的分子、分母在内容、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等方面是可比的;

(2)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原则;

(3)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3.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有何区别?

(1)强度相对数是由两个不同质但有联系的总体的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

而平均数是在同质总体内进行计算的。

(2)强度相对数的分子与分母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而平均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一一对应的,分母是分子(标志值)的承担者。

(3)强度相对数反映的是两个有联系的总体之间的数量联系;

而平均数反映的是某个同质总体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

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如何区别?

总体单位总量是指总体单位的数目,即总体个数(单位数);

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

前者是后者的承担者;

后者是前者的标志值,二者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5.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累计法和水平法有什么特点?

累计法的特点是关注计划期内的累计水平,即看实际累计数是否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如果达到了就表示完成了计划。

水平法的特点是关注计划期最末一年应达到的水平。

只要计划期内连续12月(可跨日历年度)达到了计划规定的最末一年的水平,则认为计划完成。

五、计算题

1.某地区2005年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执行结果是比上年提高了9%,问该地区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09%/108%=100.93%(超额0.93%完成计划)

2、某工厂今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与去年相比降低5%,实际降低了4.5%,问该厂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差0.53%完成计划)

3.根据下表计算相对指标并填空。

国家和地区

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 

2003年年中人口数

(万人)

2003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世界总计

3187+3037.7+2297.6+2303+178304+856.4=13465.1

630146

630476/13465.1=46.8

亚洲

3187.0

382339

120

中国

960.0

129227

129227/960=134.6

日本

37.8

12765

12765/37.8=46.7

印度

328.7

106546

106546/328.7=324.1

非洲

85056/28=3037.7

85056

28

欧洲

2297.6

2297.6*32=73523.2

32

北美洲

50667/22=2303.0

50667

22

南美洲

1783.4

1783.4*20=35668

20

大洋洲

856.4

3223

4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4.某厂生产情况如下:

(单位:

万元)

 

报告期工业增加值

基期实际工业增加值

报告期比基期%

计划

实际

计划完成%

绝对值

比重%

1

2

3

4

5

6

一厂

二厂

三厂

四厂

8000

5000

10000/80%=12500

6250/100%=6250

9500

31250*17.6=5500

10000

31250*0.2=6250

9500/31250=30.4

100-30.4-32-20=17.6

10000/31250=32

20.00

9500/8000=118.75

110

80

100

6000

4000

9500/6000=158.33

5500/4000=137.5

10000/8000=125

合计

31750

31250

100.00

31250/31750=98.43

24250

31250/24250=128.87

要求:

将表内所缺数值算出并填入。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1.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D)

A、A≤G≤H;

B、G≤H≤A;

C、H≤A≤G;

D、H≤G≤A

2.位置平均数包括(D)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A)

D、中位数

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A)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C)

A、可比性;

B、目的性;

C、同质性;

D、统一性

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C)。

A.各组的次数相等B.组中值取整数

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

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C)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

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D)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

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D.以上都不对

10.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

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A)。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