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9157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知识教学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

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

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

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

):

黄莺。

诗词段落解析

释意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诗词里的故事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

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

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的弊病。

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背景介绍 

 

诗人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诗人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

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

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

《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

梅子黄时日日晴。

梅子刚开始的时候是青色,称为青梅,等成熟的时候就变成了黄色。

这句诗的意思是:

梅子成熟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

小溪泛尽却山行。

泛在这里是乘船的意思,咱们不是经常说“泛舟湖上”的吗?

坐着小船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就上岸再走山间的小路继续前行。

却在这里是在的意思。

绿阴不减来时路。

(路上的树木茂密,苍翠),形成了树阴,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不减的意思是没有减少,差不多。

添得黄鹂四五声。

树林里还传来了黄鹂的叫声,比来的时候更增添了一些乐趣。

黄鹂就是黄莺,在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比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等等。

这首诗,作者曾几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拓展阅读

《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

亨利的作品。

琼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并且其病情越来越重。

作为画家的她,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

于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作为她的朋友苏很伤心,便将琼西的想法告诉了老画家贝尔曼,这个老画家是个脾气火爆,爱取笑人的酒鬼,终日与酒为伴。

画了近四十年的画,一事无成,每天都说要创作出一篇惊世之作,却始终只是空谈。

但是他对这两位年青的画家却是照顾有佳。

他听到了此事后,便骂了一通,但仍无计可施。

然而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

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

琼西看到最后一片叶子仍然挂在树上,叶子经过凛冽的寒风依然可以存留下来,自己为什么不能?

于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

可是故事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真相才刚刚打开:

原来是年过六旬的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因着凉,染上了肺炎。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完成了令人震撼的杰作。

练习题及答案

(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

(2分)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初夏。

(1分)从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可以推知。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

(2分)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借景抒情)。

(1分)“睛”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

“绿阴”,绿阴添凉爽,走起路来轻松,此二可喜也。

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能朗读、背诵《塞鸿秋浔阳即景》。

初步具有创造能力、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理解《塞鸿秋浔阳即景》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这首诗,第一句强调“晴”,第二行主要讲“行”,第三行主要讲绿阴,第四行突出黄莺,是山行中的景色。

作者在诗里描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曾几(1084—1166)字吉甫,宋代诗人。

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省衢县。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泛”,指乘船。

“却”,再的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都是晴天,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苍翠的树阴还和来时路上的情形差不多,只是在山林中添了几声黄莺清脆的叫声。

这里用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又通过写黄莺、绿阴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这首词如词题所示,是写梦境。

这是秦观当年寓居处州择山下隐士毛氏故居文英阁所作,词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

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

起首两句,写词人步入春山小路漫游,春路经雨,春雨催花,花添春色。

首句构思新妙,一反雨打花落常套,偏说春雨催花。

次句饶有风趣,写花使满山春色“动”起来了,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承前意,写词人沿着山路越走越深,行到小溪深处,景色蔚为壮观。

成千成百栖息枝头的黄鹂,因了词人的突然深入,惊动喧腾起来,立时打破一片岑寂。

这时黄鹂飞鸣于上,溪水潺湲于下,春山满布鲜花,境界美丽极了。

词的过片一、二句,作者欣赏的视线移向天空,侧重描写白云的动态。

写霎时飞云迎面扑来,盘曲伸展,有如龙飞蛇舞,叫人惊恐不安。

时而烟消云散,又是碧空万里,此间云气真是变幻无穷。

词的歇拍两句,写词人心旷神怡,在古藤树下,举杯豪饮,醉卧树荫,浑浑然与大自然合为一体,进入“无我之境”,不知南北,物我而忘。

  这首小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

但仅欣赏到这里罢手,未免失之过浅,因为秦词最主要的特点是写心中忧苦之情。

清代评论家冯煦《蒿庵论词》说:

“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故所为词,寄慨身世。

”作者在“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的悠闲淡雅的词句下面,实际隐藏着一颗无比痛苦的心。

秦观的好友黄庭坚揭示秦观痛苦心灵说: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喝一杯?

”可谓抓住秦词的要害。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第12课古代诗词曲四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能朗读、背诵《天净沙·

春》。

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创造能力、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能理解《天净沙·

春》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

《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

又云:

“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

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

”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

【注释】:

浔阳:

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

写眼前景物。

练:

白绢。

淮山:

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

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

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

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