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XX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质处理车间主要建设4座50m×
20m×
8m的简易生物质堆棚,1座20m×
10m×
5m的生物质焚烧车间,1座容积为650m3的灰渣库,配套1台最大出力为11t/h的卧式破碎机,1台处理量为11t/h的焚烧炉,1套收灰量为0.75t/h的小型布袋除尘装置。
(3)焚烧树枝等生物质产生的1.2万t灰渣运至冷水江危险固废处置中心进行安全处置。
2、原位稳定化工程
项目采用原位稳定化技术对锡矿山地区12.00万m2的工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
选取生石灰作为土壤重金属稳定剂,用量8160.4t。
土壤表面用草袋养护,养护面积12.00万m2。
1.1.5项目工期
本项目总工期12年,其中:
建设期2年,2014年1月开始,2015年12月结束;
治理期10年,2016年1月开始,2025年12月结束。
1.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8392.73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15381.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339.05万元,基本预备费1672.07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
1.2报告编制单位
1.3编制依据和原则
1.3.1编制原则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下列原则进行编制:
(1)本项目建设以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规划为根据,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2)在城乡总体规划指导下,以专业规划为基础,采取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乡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检修维护简便的设备。
(4)采用高效节能、稳妥可靠、简单易行的处理工艺,确保处理效果,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
1.3.2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国务院令第284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9)《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
(10)《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备选项目的通知》(湘发改环资〔2012〕197号)
(12)《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3)《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2、标准及规范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标准》(GB50187-1993)
(1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
(1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5)《城市废渣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
(16)《生活废渣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
(17)《城市生活废渣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97)
(2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2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2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3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36)《污染场地环境检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37)《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38)《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
(39)《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
3、其他
(1)《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2)《冷水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3)《冷水江市城乡一体化规划(2004-2020)》
(4)冷水江市人民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参数
备注
1
设计规模
1.1
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
万m2
382.19
1.1.1
其中:
林业用地
370.19
植物修复
1.1.2
工业用地
12.00
原位稳定化
2
建设内容
2.1
植物修复工程
2.1.1
种植大叶女贞
万株
106.56
2.1.2
种植七里香
91.58
2.1.3
蜈蚣草
112.11
2.1.4
生物质处理车间处理量
t/d
250
1座,占地6809.6m2
2.2
原位稳定化工程
2.2.1
生石灰
t
8160.4
2.2.2
草袋
3
工程分期
a
12
3.1
建设期
3.2
治理期
10
4
劳动定员
人
21
5
总投资
万元
18392.73
5.1
工程费用
15410.56
5.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310.10
5.3
基本预备费
1672.07
5.4
资金筹资
5.4.1
自筹
6
环境效益
6.1
安全处置砷量
536.00
1.5结论
1、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技术、资金,特别是环保监管薄弱、环保意识不强等历史原因的制约,锡矿山地区的229家锑冶炼企业随意、无组织排放工业三废,导致锡矿山地区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根据监测结果,锡矿山地区370.19万m2林业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12.00万m2工业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出《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的B级标准,现有土壤质量无法满足《冷水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用地需求,因此,冷水江市政府决定对受污染区域开展锡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社会条件(交通、供水供电条件等)均能满足本项目建设需求。
3、本项目对锡矿山地区382.19万m2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土方总量为152.87万m3。
主要建设内容为:
对370.19万m2受污染林业用地进行植物修复,种植大叶女贞106.56万株、七里香91.58万株、蜈蚣草112.11万株,并配套建设1座生物质处理车间,处理规模250t/d,年焚烧树枝等生物质1.5万t,灰渣运至冷水江危险固废处置中心进行安全处理;
对12.00万m2的受污染工业用地进行原位稳定化处理,选取生石灰作为土壤重金属稳定剂,表面用草袋养护。
4、本项目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林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采用原位稳定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工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所有技术成熟可靠,并已有成功工程案例。
5、本项目采用项目部的管理形式对工程的建设及运行进行管理,定员21人。
6、本项目总工期12年,其中:
7、本项目总投资18392.73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15410.5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10.10万元,基本预备费1672.07万元。
8、本项目自身无直接经济效益,但投产运行后能修复污染场地382.19万m2,安全处置重金属砷536t,降低了重金属As对涟溪河沿岸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无直接经济效益,但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带动锡矿山地区土地增值,潜在经济效益显著。
9、本可研从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保、投资及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本工程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环境可行性。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1项目所在地区概况
2.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
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水质进行监测,共设置了6个河道监测断面(监测布点见图2-5),在监测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