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98086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放射科集体读片制度

12、放射科病例随访制度

13、放射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4、放射科上级医师审核制度

15、放射科值班制度

16、放射科交接班制度

17、放射科业务学习制度

18、放射科进修、实习人员管理制度

19、放射科库房管理制度

20、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制度

21、放射科清洁工人制度

22、DR机开机操作流程

23、DR机关机操作流程

24、CT机开机操作流程

25、CT机关机操作流程

26、放射科消毒隔离工作管理制度

27、放射科工作站、照相室管理制度

28、放射科定期质量评价制度

29、放射科工作制度

30、DR机房管理制度

31、氧气装置、电动吸引器工作管理制度

32、工作站开关机操作规程

一 

放射科管理制度

1、放射科作为影像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主任统一行政管理;

2、临床医师根据CT、DR适应症,提出检查申请。

CT、DR申请单应按规定内容详细填写,写明扫描部位、目的、病史、体征、临床诊断和需要解决问题,并附以往有关CT、DR等资料;

3、危重患者须由临床医护人员陪同,陪同人员除非必要一律不得进入机房;

4、机房要保持清洁、安静,严禁吸烟,工作人员、患者进入机房要换专用室内鞋套;

5、参观、学习须经科室领导批准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实习、进修人员未经科主任及带教老师批准,严禁擅自操作使用机器;

6、检查不合作者,检查前可使用镇静剂;

7、检查时放射科医师应根据病情决定扫描体位、参数、范围、造影剂用量和注射速度,指导技师操作。

当达到诊断要求后方可让患者离开。

在申请单标注扫描号并签名;

8、需增强扫描者,应向患者(或其亲属)介绍检查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取得理解与合作,并由患者或其亲属在注射造影剂的志愿书(委托书)上签名。

应用离于型造影剂需在检查前做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由操作者标明阴性并签名后方可行增强扫描。

患者检查当日上午禁食、禁水;

9、检查结束后,急诊15分钟出具急诊报告,门诊CT、DR检查在30分钟小时内出诊断报告,住院患者由本科人员第二天发送诊断报告。

疑难病例第二天通过集体读片后发出诊断报告。

二 

放射科工作制度

1、CT-DR的各项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

经我科登记人员审核后,登记安排进行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按约定时间来科检查。

2、特殊部位的检查,由医师和技师共同确定检查方案。

特殊扫描和重要扫描,待观察合格后方可嘱病人离开;

3、重危病人,应由临床医师陪同检查。

4、CT-DR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进修和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必须经带教医师审阅签名,上级医师签字后方可发出;

5、住院患者CT-DR照片由CT-DR室登记、归档、统一发送到相关科室。

借阅照片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手续,按时归还;

6、执行每天集体阅片制度,经常研究诊断和扫描技术,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诊断报告由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核后签发;

7、真诚为患者服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防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8、对设备仪器应严格执行“三定两严”(定人使用,定人保管,定期维修、保养,严格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手续);

9、科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建立建全各种管理制度和台帐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召开全科会议,总结和布置工作,注意防火、防盗、防水、防电等安全。

10、门诊病人CT及DR急诊报告15分钟内、平诊报告30分钟内发出。

遇有疑难病例,次日集体读片后发出报告。

住院病人CT、DR报告次日下午由我科发送到各临床科室。

三 

放射科登记室工作制度

1、登记室作为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必须主动热情、真诚地为患者服务,严禁与患者争吵;

2、登记室人员应认真负责,严禁擅离工作岗位;

3、登记室实行微机和手工登记。

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对明显不合格的申请单,应退回相关医师重新申请,对需要划价者,应严格按国家和医院规定的价格划价;

4、对申请特殊检查者,应及时与相关检查室医师、技师联系确定预约检查的时间,并向患者交代有关检查注意事项和检查时间;

5、登记资料需由专人保管并按时入库;

6、登记室应保持清洁有序,严禁吸烟、进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本科人员聚集聊天;

7、严禁使用登记微机进行非工作性操作。

四 

放射科CT扫描检查制度

1、每日开机前首先做好交接班工作,检查各设备间的温度20℃(±

2℃),湿度40~70%,磁体间温度20℃(±

2℃),操

作间温度20℃(±

2℃)。

2、仔细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

3、开机后观察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观测MR液氦量及压缩机的压力,认真记录,观察显示屏,开机过程中了解有无错误显示,并保持显示屏的清洁。

4、做好扫描前准备,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族别及CT、DR登记号,对孪生者要特别注意加以区分并做标记。

5、根据扫描部位及患者的年龄、体重情况,合理选择扫描方法、条件、参数。

6、检查前病人的准备,除去影响扫描部位的衣物,腹部扫描前应当做肠道准备,胃肠道扫描前应当做清洁灌肠;

确定扫描位置;

扫描胸、腹部时,应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动作。

7、设计好扫描位置,病人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

8、启动机器,调节控制台上各个按键,核对各种指示情况。

扫描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机器工作运行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机器故障,保障患者的安全检查。

9、较复杂的扫描,应待扫描符合诊断要求后,再让患者离去,出现偏差应及时补充扫描。

10、认真在交接本上填写检查记录和各种异常情况并签名。

11、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向可主任及维修工程师汇报,并做好记录,配合维修工程师完成检测维修。

五 

CT、DR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规范的CT、DR诊断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般项目、标题及副标、叙述、诊断意见或印象、签名。

1、一般项目: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CT、DR号、检查和报告日期、住院或门诊号、申请科室、病案号、床位号等;

2、标题及副标:

扫描部位及位置、检查方法;

扫描序列、CT、DR片张数;

3、叙述:

应在全面观察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重要性次序描述CT、DR所见,书写报告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字迹端正,与诊断有关的阴性结果应加以说明,复查时应与原片进行对比;

4、诊断意见:

应以CT、DR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乎客观的诊断结论。

一般分为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及征像性诊断。

对后两种诊断,可以建议行其它方法进一步检查;

对少见或疑难病例可进行集体阅片,并作好登记及随访临床、手术、病理诊断。

5、签名:

签名必须清晰工整,实习、进修人员需经带教老师签审后科主任签字方可发报告,报告必须双签名。

六 

放射科放射防护和保健制度

1、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放射诊疗理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防护的基本规则是:

缩短时间、增加距离和使用防护物或屏蔽,严禁吸烟、进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本科人员聚集聊天;

2、防护物(如基础建筑、铅玻璃、铅屏、铅围裙、铅领、铅手套、铅玻璃眼镜等)应具有所使用射线能量相适应的防护性能。

易损坏防护物,应及时检查更新;

3、超过允许剂量的操作,须慎重执行,尽量减低mA,曝光时间;

4、减少不必要的X线检查应尽量避免;

5、对婴幼儿的CT检查,应尽量减少使用;

6、孕妇,特别是妊娠3个月以内,不得轻易使用CT检查;

7、年龄不足18岁者,不应参加放射工作;

8、准备参加CT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检,不适应者不得参加CT工作;

9、对放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档案,随工作调动转移;

10、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劳保措施,应按照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

七 

放射科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在科主任领导下,各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2、建立设备档案,对各种设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说明书、线路图、数据等)必须交设备部妥善保管,严格执行“三定两严” 

(定人使用,定人保管,定期维修、保养,严格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手续);

3、每日工作前,用干布对机器进行一次清洁工作;

4、要经常注意控制台面的各调节器位置是否松动、移位:

5、检查时应密切注意各仪表、参数的指示、显示情况,注意有无异常响声;

6、检查床要保持清洁干燥,在CT、DR检查时,如有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渍要及时清除,及时更换床单,以免对机器造成损害;

7、经常检查机器各部件的固定螺丝、螺母、销钉有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机房要保持清洁、干燥。

有特殊要求的机房要保持恒温。

每日下班前打扫室内卫生,关闭机器电源,关好机房门窗;

9、定期对机房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常接触的部件或传染病患者接触的部件,应在检查后及时做清洁消毒处理;

10、严禁在机房吸烟、进食、打手机,禁止将水杯放于操作台,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本科人员聚集聊天;

11、发现机器故障要及时记录,并向上级技师及科主任汇报。

八、放射科碘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

1、应立即停止造影检查,病人平卧,头侧位,松解衣领及裤带,清除口、咽、气管分泌物;

2、立即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0.1m1。

如症状不缓解,每20-30分钟继续应用一次,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温,如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行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

4、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5—10mg或静滴氢化考的松200—400mg或肌注异丙嗪25—50mg;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适当补充血容量,首次输液宜快速输入500ml;

6、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

阿拉明10—20mg、多巴胺10一20mg等;

7、注意纠正酸碱中毒及电解质失衡;

8、缓解气管痉挛,伴有哮喘发作者应用氨茶碱静注或用异丙肾上腺素;

9、应立即通知经治医师,严重者请麻醉科医师共同抢救;

10、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平稳后送人病房。

九 

放射科影像资料保管制度

1、门诊患者CT、DR照片由咨询台发放患者;

2、住院患者CT、DR照片由放射科专人发送,本科依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制度》确定相应的保管时限;

3、当前住院患者CT、DR照片须外借,由主管医师亲自办理借片手续,按时归还。

未出报告的CT、DR片一般不借出,特殊情况需借阅者,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并及时归还;

4、如非本人亲自借片,须出示患者签名的借条或能证明委托关系成立的证件,并登记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号码或存留相关机构的公函;

5、CT、DR照片及报告由患者凭发票领取并签名。

本科将以磁光盘形式存档;

6、使用影像资料应注意保护,防止遗失、卷折、损坏或在照片上划线;

7、影像资料保管室须有防火设备等措施;

十 

放射科值班管理制度

1、科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本科医技人员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必须在职在岗,严禁擅离职守。

急诊病人半小时内出急诊报告。

2、安排有二线急诊值班医生,对突发医疗事件随叫随到,坚决杜绝延误患者的检查。

2、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安排本科高年资医技人员值二线班,主要负责CT、DR报告签发并指导值班人员工作。

3、认真履行交接班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