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8040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ord下载.docx

1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

1定位原理:

1定位精度:

1用户容量:

1生存能力:

1实时性:

1自身的特点:

1北斗被破解事件

工作原理

1建设原则开放性

1自主性

1兼容性

1渐进性

1系统特色及优劣势特色

1劣势

1与GPS系统比较GPS简介

1覆盖范围

1数量和轨道

1定位原理

1定位精度

1用户容量

1生存能力

1实时性

与伽利略之争

战略意义

1实际应用军用功能

1民用功能

1覆盖全球

1未来发展发展进程

1面临挑战

1“三步走”计划及步骤进展“三步走”计划

1北斗系统10月完成全面测试明年覆盖亚太区

1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与GPS系统比较GPS简介

战略意义

实际应用军用功能

民用功能

覆盖全球

未来发展发展进程

面临挑战

“三步走”计划及步骤进展“三步走”计划

北斗系统10月完成全面测试明年覆盖亚太区

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

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盟伽利略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1A已经结束任务),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目前全世界有4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

其中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已建成投入使用。

中国北斗,欧洲“伽利略”仍处于建设阶段。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9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

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

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

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我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北斗2012年底前要达到16颗星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发展历程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从古至今,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了多种导航方法。

例如,天文导航是通过观测天体的位置来确定自身的位置和航向,此法设备简单,但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

无线电导航是接收海岸电台发出的无线电波来确定舰船自身的位置,它虽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但由于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有限,故用于远航时有困难。

其他导航方法也不尽如人意。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可以预见的将来看,卫星导航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导航工具。

卫星导航技术是指利用一组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全户进行精确的定位。

它具有全时空、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的特点,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导航定位技术。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重要的空

系统图

间基础设施,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诸多原因而夭折。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得以实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就结合国情,科学、合理地提出并制订自主研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是试验阶段,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等;

第二步是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二号”区域系统);

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四大功能  

短报文通信:

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精密授时:

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定位精度:

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工作频率:

2491.75MHz。

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

每小时540000户。

发射时间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A。

2000年12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B。

2003年5月2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C。

2007年2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D。

北斗二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7年4月14日04时11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M1)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长

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2009年4月15日,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G2)由长征三号丙火箭顺利发射,位于地球静止同步轨道。

2010年1月1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1)。

2010年6月2日夜间,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G3)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2010年8月1日05时30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I1)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26次飞行。

2010年11月1日00时26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G4)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3次飞行。

2010年12月18日04时20分,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I2)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飞行,亦是该年中国的最后一次发射。

2011年4月10日04时47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I3)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7次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2011年高密度发射拉开序幕,同时也是“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

2011年7月27日05时44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I4)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2011年12月2日05时07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I5)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

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导航卫星

北斗一代

北斗卫星(7张)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北斗一号”)“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也称“双星定位导航系统”)为我国“九五”列项,其工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号”,其方案于1983年提出。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前两颗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

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GPS和俄罗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