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7431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唐宋史Word文件下载.docx

走向全面繁荣

①三教合一的理学:

宋代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学地位确立

②科技创新的高峰:

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③走向大众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多元发展,出现了文人的世界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加强

民族政权并立;

民族交流加快;

民族空间压缩;

民族意识增强

对外交往

航海技术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必备知识】

一、 

隋唐时期政治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演变:

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唐代:

三省六部制

(1)内容:

①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设六部

②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2)特点 

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

②职责明确,提高效率

③协商政务,集思广益

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3)影响

①在当时的作用: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对历史的作用:

是我国官制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

1、隋朝:

郡县制

2、唐朝:

(1)唐初:

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2)唐朝后期:

藩镇割据

①概况:

安史之乱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原本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军镇制度)被广泛用于全国。

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节度使不仅领兵,还兼任州刺史,同时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之名。

于是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

中唐以后,节度使辖区也称道,不过这时候的道不是唐初那种单纯的监察区划,而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划了。

这种道也成为“方镇”。

②评价:

部分节度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威胁中央集权,成为唐朝后期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监察制度】

御史台。

御史台;

谏官制度。

(1)御史台:

在隋朝基础上,在御史台下设三院:

台院(侍御史,纠察百僚,弹劾不法;

审判皇帝待命案件,诸御史中地位请关注

(2)谏官制度。

谏官在先秦时期便设立,魏晋时期粗具规模,唐朝逐渐成熟,谏官的设立是为了减少君主过失以及对决策进行监督。

唐朝在中书省、门下省设立谏官官职。

谏官权利主要包括两项:

一是言谏之权,谏官可以随宰相入阁议事,参与决策权,同时也可以独立向皇帝进言;

二是封驳之权,如门下省接到中书省诏书后其要进行复议,若有不同意见,可送回要求重新拟定。

【选官制度科举制】

(隋朝--1905年清末新政)

(1)隋文帝时分科考试

(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

(1)唐太宗时以进士科明经科为主

(2)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3、科举制评价

(1)进步性

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追求公平公正

(2)局限性

①考试的科目及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③是一种将知识分之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说明:

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表现,科举制度通过公平考试的方式,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固化的等级制度,因此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二、隋唐经济

【农业】

1、土地制度:

均田制

(1)隋朝至唐朝前期,仍然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其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经营方式仍属个体经营的小农经济。

(2)至唐朝中叶,土地兼并空前盛行,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减少,政府已无地授田,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交纳定额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投靠贵族官僚地主成为佃客。

随后,均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

2、赋税徭役制度

(1)租庸调制。

①内容:

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徭役制度。

凡均田户,不论授田是多少,按丁交纳定额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租”即田租,每年纳粟二石;

“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役二十日,也可以“纳绢(布)代役”;

“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交纳定额的绢或布。

②意义:

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障,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2)两税法。

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与之相对应的租庸调制也无法推行。

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

两税法不再按丁征税,而是根据资产定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

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

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两税法。

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按财产征收赋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3、耕作技术

(1)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2)水利灌溉:

①隋朝:

开凿京杭大运河。

②隋唐五代:

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③唐设职官管理水利。

4、农作物

(1)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

【手工业】

1、纺织业

(1)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2)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某些风格和织法。

2、制陶业:

唐三彩。

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唐代盛极一时的厚葬之风是促成其诞生的直接导向。

3、冶铸业:

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4、制瓷业

(1)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

(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景德镇、大邑白瓷。

(3)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

【商业】

1、水陆交通发达(唐朝:

海上交通和路上交通并重)。

商船规模宏大;

陆路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兴隆。

2、市的发展:

唐代的“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同时也实行“坊市”制度,市有官吏管理,交易时间受到限制;

唐朝后期“夜市”繁荣。

逐渐突破时间限制。

3、商业都会:

北方,长安、洛阳最为繁荣;

南方有“扬一益二”,扬州和成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4、为商业贸易服务柜坊和飞钱出现。

柜房:

专营钱币和贵重物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

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机构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目,之请关注5、对外贸易发达: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唐朝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

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

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

6、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陷入混乱,大量人口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三、隋唐思想文化

【思想--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玄学出现,新思想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方。

(3)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助长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概况: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

与韩愈同时的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和李翱成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科技】

1、火药

(1)火药在唐朝开始应用于军事,出现火箭。

(2)外传:

12、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意义: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印刷术:

雕版印刷。

唐朝敦煌《金刚经》868年,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文学】

1、唐诗

(1)繁荣原因:

①经济:

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繁荣。

②政治:

国家统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③文化:

科举考试,以诗取士的推动。

(2)代表

①唐初: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盛唐:

“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派”岑参、王昌龄;

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浪漫主义,盛唐)和“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唐由盛转衰)。

③中唐:

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④晚唐:

李商隐、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2、传奇小说:

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艺术】

1、书法

(1)楷书: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代表人物有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2)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代表人物有唐朝:

怀素、张旭。

2、绘画

(1)隋朝:

展子虔《游春图》。

(2)唐朝:

阎立本《步辇图》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吸收了印度、波斯的绘画风格,展现了盛唐气象;

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

墓室壁画都是传世3、戏曲:

隋朝的四方散乐,唐朝的杂技歌舞与后来的戏曲有渊源关系。

宋朝时期

(一)政治

【中央官制】

宋代:

二府三司

(1)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赠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2)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3)设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地方行政制度】

路、州、县

(1)路设四司:

转运使司(负责财赋和监察,削弱地方财力);

提点刑狱司(负责刑狱);

提举常平司(负责仓储);

经略安抚司(负责军事)。

四司都属于中央的派出机构,分别执行中央各部门命定,没有一个凌驾四司之上的机构或个人。

(2)派文官担任知州,通判监督知州。

中央设御史台;

路设提点刑狱司负责刑狱;

州设通判监督知州。

【选官制度】

(1)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

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2)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请关注(3)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改革—王安石变法】

(1)宋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①北宋时期,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局面。

②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

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局面

③伴随冗官、冗兵而来的是国用大增,每年还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2)赋税徭役繁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