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7279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就连人们起名字,也讲究了,有的贵族不仅有了名和字,还有了号。

翻看金史,你会发现就连赫赫有名的金兀术,名字也成了“宗弼”。

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文人。

当代山西研究元好问的专家降大任先生在他的《元遗山新论》一书中统计,元好问交往的各类人员(不包括亲属)总数529人,其中除忽必烈、一些武将及其部属、孝子等50余人外,其余都是著名文臣、要员、能吏、进士、学者、文学家、诗人、才士、才女、僧、道、隐士、画家、音乐艺人、医生、乡绅,他们多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者。

据降大任统计,元好问交往的人中,有120人卒于金亡之前,不少人应该是金章宗时期乃至更早时期就有名的,他们的诗中自然是那个时期看好的气象。

如山西定襄县的孙九鼎,是太宗天会六年与他的两个弟弟孙九畴、孙九亿同榜的进士,他居第一。

他的《游金明》诗:

“片片桃花逐水流,东风吹上木兰舟,隔溪红粉休相认,年少孙郎不姓刘。

”元好问评说:

“中州文派,先生指授之功为多。

”被元好问奉为师的闲闲公赵秉文,是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

元好问评说他:

“大概公之文,出于义理之学,故长于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

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

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

至五言大诗,则沉鬱顿挫学阮嗣宗,真淳简淡学陶渊明,以他文较之,或不近也。

字画则有魏晋以来风调,而草书尤警绝”。

另一位被他尊为师的杨云翼,是章宗明昌五年进士。

“博通经传,至于天文律历医卜之学,无不臻极。

元好问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人文环境中脱颖出来,并且成为金末元初诗坛盟主大纛。

元好问,字裕之,别号遗山。

遗山(亦称神山)是离他的故里秀容县不远的定襄县平地突兀而起的一座小山。

因为他曾经在遗山读过书,金亡回归故里后,又曾经在遗山避居过,于是取此别号。

后来人们通常便称他元遗山。

他的远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魏孝文帝时推行汉化政策,举族改姓元。

唐代的诗人元结,是他的一代祖先。

元好问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出生在山西秀容县(今忻州市忻府区)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他的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担任过县令。

他的生父元德明一生不仕,在故乡以读书、教学、做学问为业,在《金史·

文艺传》中,元好问传就是和元德明在一起的。

元好问是元德明的三子,出生七个月过继给他的二叔父元格,以后就随元格先后在山东掖县、河北冀州、中都(北京)、山西陵川、甘肃陇城(今天水)任上生活,直至元格病逝。

在陵川他拜名儒郝天挺为师,饱学六年,给他的为人、为政、为文、诗学、史学修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的文化思想中儒家思想是核心,是他的精神支柱,牢牢地支撑着他,塑造了他,使他的立身行事绝不违“诚”。

以诚待君,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他的诚,首先体现于他的诗作。

由于郝天挺的教育、熏染,元好问从政做官的欲望并不强烈。

他虽然屡试不第,但在他的诗中看不到牢骚、怨气。

他虽然在诗中也议论历史政治,但只是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惜在他刚成年之时蒙古军已经攻入长城,金朝进入了后期。

1213年蒙古军顺太行山东麓南进,连破十余州,又饶太行山西麓北上,1214年3月蒙古军攻破元好问的故乡忻州,屠城十万余人,其兄元敏之被杀。

元好问由于随母避难阳曲山中(阳兴砦),幸免。

这一年“贞祐南渡”,把都城迁到了汴京(开封)。

目睹国破家残,他的诗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在逃难途中他写了一首《石岭关书所见》:

轧轧旃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戍弓刀。

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

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豺虎欲安逃?

青云玉立三千丈,元只东山意气豪。

石岭关在忻州至太原之间,是逃难的必经之路。

这时他对朝廷还没有失望,还有一股高昂的气概。

但从此忧患、苍凉的诗风时时展现在他的诗中。

正因此,他到汴京后才受到当时诗坛盟主赵秉文、杨云翼的激赏,从而迈上诗坛。

他写了《论诗三十首》,提出了自己的标准,推崇李杜苏黄,提出古代民间歌谣也是正体,提倡刚健、纯朴、天然的诗风。

从此金诗开始摆脱沿袭宋诗“江西派”从古代诗文中寻取典故、堆砌字句的通病,回归诗歌的现实主义。

元好问的诗,他的学生郝经说有“千五百余篇”。

山西出版的《元好问全集》中的诗,我数了一下,有815题1219首;

词(新乐府)368首;

散曲5首。

诗、词、散曲加在一起,共1592首。

另有赋5篇。

诗中,五言古体、律诗、绝句共165题256首;

七言古体、律诗、绝句共573题864首;

杂言44题44首;

乐府33题50首。

总体看,他最擅长七言。

元好问的诗,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反对战乱的悲歌,一类是反映人民疾苦的呼号,一类是描写风土人情的篇什。

由于元好问特别尊崇杜甫,因此无论哪类诗作,都有杜甫的影响。

思想深沉,文辞缜密。

请看《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选二):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

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这是写金朝的灭亡。

不须做什么解释,悲愤之情毕现。

他对金朝完全失望了。

但他没有忘记自己保护文化的责任:

“沧海横流要此身”。

这种儒家的诚,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

元好问同情黎民百姓,更可贵在县令任上。

哀宗正大三年至八年(1226—1231),元好问由国史院八品编修提级下放为七品县令,先后在河南镇平、内乡、南阳当权。

催逼赋税,搜刮粮食是他的主要职责,这使他十分痛苦,他写下了《内乡县衙书事》:

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

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

饥鼠绕床如欲语,惊乌啼月不堪闻。

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舂陵老使君。

他没有勇气效仿他的祖先元结“待罪安民”,宁可受处分,丢官去当渔民,也不横征暴敛。

他处于两难的境地,在夜深人静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剖析得十分深刻。

至于元好问的状物抒情之作,为数不少,且多精致。

为什么处于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他还有兴趣欣赏自然景物?

也是无可奈何的心境的表露,苍天无计,山水有情啊!

嵩山、泰山、华山、恒山、五台山以及家乡的系舟山(读书山),尽在他的诗中。

他写了多首“山居”诗。

而《台山杂咏》,一气就写了十六首,请看其中两首: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鼇。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五台山是华北屋脊,又称清凉山。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圣地,金元时期五台山的寺庙多到三百多处。

来五台山朝佛的僧俗人等络绎不绝,颂佛的诗从宋代开始,佳作迭出。

但元好问的诗却咏颂的不是佛,而是五台山的峻拔、雄伟、壮丽、奇妙。

“井底残山枉叫号”、“淡绿深青一万重”,真是无人能想象得到的出奇!

元好问出生在乡间,对草木有独特的爱惜之情,松、柏、杨、柳、槐、菊、梅、荷、海棠、桃、梨皆有描绘,而他最爱的却与众不同,竟是极普通的杏花,我粗粗数了一下,已有31首之多,有一次集中吟颂就是十三首!

这里欣赏他晚年在家乡写的一首:

芳树春融绛蜡凝,春风寂寞掩柴荆。

画眉卢女娇无奈,龋齿孙娘笑不成。

已怕宿妆添蝶粉,更堪煖蕊闹蜂声。

一般疏影黄昏月,独爱寒梅恐未平。

(《杏花二首》选一)

卢女、孙娘都是古代的美女,但是比起杏花来,不是“娇无奈”就是“笑不成”。

他怜惜她们,生怕招来蜂蝶骚闹。

他甚至对一般人独爱寒梅有些愤愤不平。

他诗里的杏花,不少是美女少妇的形象,我仿佛觉得他写的杏花是他心目中的人物,只是不知道写的是谁。

假如我写一个剧本,一定要让杏花在舞台上神采飞扬地走出来。

诗、书、画、乐以及元代以来的戏曲,都是密不可分的。

诗是书、画、乐、戏的血脉、神髓。

任何一位书画大家,都追求意境、神韵,都有诗的涵养。

任何一件音乐、戏曲文学,同时也是诗。

诗经的国风,汉魏南北朝乐府都是能唱的,戏曲则更是唱的。

因此当代著名的戏剧学术泰斗张庚先生把戏曲文学称为“剧诗”。

元好问不仅是写诗的高手,同时也是深谙音乐的里手。

在他的诗里就有一些是欣赏音乐的篇什,并且写了与三位音乐艺人的交往。

不仅如此,他的诗有一些也是音乐性很强的,最典型的是《续小娘歌》:

吴儿沿路唱歌行,十十五五和歌声。

唱得《小娘相见曲》,不解离乡去国情。

风沙昨日又今朝,踏碎鸦头路更遥。

不似南桥骑马日,生红七尺系郎腰。

太平婚嫁不离乡,楚楚儿郎小小娘。

三百年来涵养出,却将沙漠换牛羊。

辽宋金三百年间所涵养的文化被蒙古军残酷践踏,中原儿女被掠为奴隶,押送到沙漠去换牛羊,悲惨的内容,与明白易懂、流畅和谐、琅琅上口的歌唱形式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悲剧效果,更加强烈。

岂止是这样的诗,元好问写的368首词更是谙熟音乐的标志,因为宋金时期的词大部分是能唱的。

由于他对某些词牌格律烂熟,写起来得心应手,因此一个词牌他能连续写好多首,《新乐府》第三卷的《鹧鸪天》就连续有38首。

在写词方面他很像苏轼而不同于南宋的辛弃疾。

至于散曲,那更属于元曲范畴了。

有一首[双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地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

乳燕雏鹰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曲中因有“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的佳句,人们在传唱过程中把它改称《骤雨打新荷》。

前半阙描绘盛夏纳凉时的美景,后半阙即景抒怀,前后反差跌宕,似不协调,却是由金入元的文人,旷达外表掩盖下内心苦闷的写照。

从艺术上看,堪称元曲的先河。

他没有写过元杂剧剧本,但他却教出了一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

元好问对书画艺术的修养之精深,更是出乎意料的。

这除了他所受教育艺术环境的熏染外,同他广泛结识书画家和收藏家也很有关系。

据降大任统计,他交往的书画家有名有姓的有10人(张彦远、武元直、耶律浩然、李汉卿、杜莘老、赵兹、田汉卿、马云卿、马云汉、刘器之)。

在《元好问全集》中,关于书画、印章的诗有174首,除去两首吟咏印章的外,全部是题写在画上或吟咏书画作品的,就是13首扇头诗也都是题写在扇面画上的,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元好问题写在画上的诗,多如国风、乐府,即物起兴,抒发胸臆,形式不拘,比较自由,虽然四句八句居多,却并不都是绝句、律师,往往因作品而异。

《题商孟卿家明皇合曲图》就是不整齐的古体,而且前五句竟用了入声韵。

商孟卿是金末人,后来在元朝官至枢密院副使。

他不是画家,却收藏着这么一幅画,请元好问题了如下的诗:

海棠一株春一国,燕燕莺莺作寒食,千古万古开元日。

三郎搦管仰面吹,

天公大笑嗔不得。

宁王天人玉不如,番绰乐句不可无。

宫腰不接羽衣谱,

疾舞底用牧猪奴?

风声水声閟清都,梦中令人羡华胥。

何时却并宫墙听?

恨不终身作李谟!

诗中描写的画面是:

唐玄宗李隆基在海棠盛开的寒食节,和歌舞演员燕燕莺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