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自然情怀散文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自然情怀散文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自然情怀散文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了解相对应的描写技法和描写角度。
2.反复咀嚼涵泳,关注写景文章的语言艺术,能够从用字、词、句式等方面来进行细细品味。
3.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初步感知情景交融中“景映情,情限景”的特点。
4.分析情理结合的手法,抓住文章情“隐”理“现”,理“明”景“变”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初步感知情景交融中“景映情,情限景”的特点。
2.从字词、句式方面进行仔细品析,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相应的鉴赏知识框架图里的内容。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给散文集命名,制作腰封。
【情境】根据课文内容,编订散文集。
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课文节选的内容为这本书取一个名字,并设计好“腰封推荐语”。
【腰封示例】
【美】库尔特•冯内古特《囚鸟》腰封:
“作品被翻译成15种语言,畅销30多个国家。
”这个世界欠冯内古特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阎连科《我与父辈》的文章起始语:
讲述两代人的爱恨,折射一个时代的变迁。
【散文集名】
①《写给大地的情书》
②《人间草木》
【散文集腰封示例】
①写给大地的情书,一本述说不尽的书
②一木一石皆世界,一花一草具情意
③寻觅美的印记,刻画爱的心灵
任务二:
诉说风物巧配图
【情境】在编写散文集的过程中,需要对编订好的文章进行细读,现需要对该部分进行插图配置。
这三篇文章中均有许多值得细究的画面,有些画面虽小,但是却不能忽视,甚而是支撑整篇文章的骨架、具有展示作者性格,揭示主旨的作用。
为给整部散文集插入配图,配图要求能够给展现文章的整体风貌,请找出可以作为插图的点。
参考——
《故都的秋》:
①一朵蓝色的牵牛花周边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陪衬着
②落蕊铺得满地都是的一株槐花
③一只停歇在树上、叫声衰弱的秋蝉
④几个立在桥头树底的都市闲人在曝背谈天
⑤一株生长在屋角墙头的枣子树
……
《荷塘月色》: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弥望着田田的叶子,荷叶衬托着朵朵荷花
②沐浴在月光下的荷花
③薄薄的青雾中若隐若现的荷花
《我与地坛》:
①高墙坍圮,门壁上朱红淡褪的衰败地坛
②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
③万道金光中,窸窸窣苏、万千植物萌动生长的园子
④如一朵小雾稳稳停在半空中的蜜蜂
(2)蝉与花的配图
针对散文集中这三篇文章究竟配上哪一幅图片,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现在有以下几幅图片可供选择:
①蝉②花③蜜蜂。
我们可以看到《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同时出现一种共同的植物和动物,如果以该共同的动物和植物入画,相信呈现出来的图画效果会比较美观,而且对两篇文章还能起到点缀和搭配的作用,学生猜测进入绘图的动物和植物究竟为何。
点出所插入插图的动物和植物:
《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中出现的一种共同动物为蝉,出现的一种共同植物为花,但是《故都的秋》中出现的是一只秋蝉和一树落寞的槐花,而《荷塘月色》中出现的是一只夏季的蝉,以及散发着处处幽香的荷花。
(3)点出两只蝉的不同之处
《荷塘月色》中的蝉打扰了朱自清的宁静,将朱自清从原本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惊醒出来,这只蝉起着反衬的作用。
《故都的秋》里面的蝉,是起到点缀的作用,“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郁达夫以疏淡的笔触,寥寥数笔,对于秋蝉的描绘从正面验证了作者独特审美情趣,对悲凉、哀婉之美的崇尚,对于“物哀”的崇尚。
借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放在散文集中,在这篇文章后面要插入一幅插图的话,插入的选择是动物,那我们可能插入的选择会是一种昆虫,而这种昆虫可以是一只蜜蜂,也可以是一只瓢虫,也可以是一只蚂蚁,但要明确所插入的图画,色彩明亮,以表现史铁生此时情感在经历低沉过后的一种蓬勃向上。
同时也明白自然万物对史铁生的刺激和鼓励,明白史铁生超越了自我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的思考,包括对生和死都有很明确清晰的思考,感知史铁生的人格力量。
(4)指明《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插图的绘制笔法和背景颜色
这两篇文章表面上很相似,但仔细深究却发现很不一样。
学生需要明确两篇文章的不同情感基调,因此我们选择的抵达该教学重心的方法是绘制蝉和花的插图,对于插画的背景颜色和绘制笔法进行一番挑选。
由于《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的细节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前者挥毫泼墨,写意味道十足,后者精雕细琢,精细刻画。
“《故都的秋》是直线式的直接抒情,浓烈的欣喜欢快和悲哀之情溢于言表,作者急于与读者沟通心灵,热切地袒露自己的胸怀。
”由于《故都的秋》写意抒情的特性使得景物在描写上呈现出写意铺展的特点,不细加点缀,而是急于表白一种情绪和心结,因此在为《故都的秋》的《秋蝉秋槐》插图配以写意手法的绘制,在色彩搭配上,以冷色调为主,文中说到:
“牵牛花,我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做陪衬。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
插图采用冷色调的搭配,以表现郁达夫喜欢北国秋天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由于《故都的秋》采用直观景物,直述印象的方式,比如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这些描写和述说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绘制的笔法上,宜采用水墨画的形式随意点染。
而《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有意隐匿自我,情意世界是朦胧封闭的”,他有意转变自己的注意力,转为对景物的悉心观察和描写上。
因此在对景物的刻画上,作者细腻传神,多感官多角度进行描绘,在对其《夏蝉荷花》插画绘制时,宜以工笔画为主。
色调的选择上,宜暖色调,表现作者此时暂时寻得宁静,沉浸在这荷香月色的宁静世界中,享受到了这短暂的自我世界。
依照此,学生给《我与地坛》配置插图颜色,借助插图,让学生明白史铁生在残疾以后一路上的心路历程,由灰暗变得积极乐观,地坛中的花草树木、小昆虫给了他无尽的生命启示: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露水在百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而他也由消沉低落开始变得积极乐观,因此在配置的底色上呈现出明亮的色调。
任务三:
巧手点缀述妙处
【情境】:
该散文集在编排文章内容外,还需要有点评。
(1)为散文集中的这三篇文章作批注
金圣叹点评批注《水浒传》,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或剔肉见骨,无不情有独钟,无不独有新见,写尽文字风流,成为研究古典小说的重要资料。
评点批注,用通俗的话可以作如下解释:
评点:
“点”就是圈点,即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
“评”就是评价,即对作品的思想或艺术等内容写进自己的意见观点。
批注的形式有三种:
①A.眉批:
批注在课本的空白处。
B.旁批:
批在句子边上。
C.尾批:
批在一段之后。
②如何给文章或书籍做批注?
A.思维困惑处
B.有所感悟处C.环节要害处
D.求异创新处
③如何批注?
A.分析式B.概括式C.感想式D.质疑式
(2)评点批注
(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一个“租”字给人一种漂泊),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一“坐”字,体现一种悠闲)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细数”和“一丝一丝”可以让人感觉到作者作为都市闲人的悠闲),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2)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这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听见它们的啼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文人对秋日的感觉是悲凉的,但是郁达夫对秋天的这种清、静、悲凉的喜欢)
《我与地坛》句子欣赏:
A.四百年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鉴赏点评:
时间的流逝在文字中轻轻滑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不说是琉璃自己被剥蚀了,高墙自己坍圮了,而是采用主动语态,表明了地坛的寂寞和无人管理的悲凉,同时以地坛周围的悲凉来映衬自己双腿残废后的悲凉,反衬出自己的伤感。
文字字字珠玑,在行文的脉络中流转着伤感的气息。
B.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略
C.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
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任务四:
建构鉴赏示意图,提升审美能力
为提升大家的审美鉴赏能力,仍然需要在散文集的编制中,加入进一些可以辅助鉴赏的材料,让大家在鉴赏的过程中有迹可循,让散文集在编订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大家有心灵上的依归,又能够让大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提升鉴赏能力。
并将鉴赏图表作为散文集的附录部分穿插进集子中。
具体要求是要制作抒情方式、描写方式、文学类文章语言特点鉴赏框架。
读细(古文部分)
从文人山水到人文山水
——《赤壁赋》《登泰山记》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1.结合作者简介和文本注释,掌握基本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了解《赤壁赋》《登泰山记》情景交融的特点,感受中国古代文人或显或隐地将个体思考寄托于山水之景中的文学自觉。
2.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
感受作者借山水书写世俗困境、于山水中寻求突围途径,最终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实现个体自由的生命历程。
1.掌握基本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对比阅读这两篇写景抒情名篇,感受中国古代文人或显或隐地将个体思考寄予于山水之景中的文学自觉。
2.学会运用批注式鉴赏方法,文本细读,品鉴此类散文的创作特点。
3.在山水之境中,感受作者借山水书写世俗困境、于山水中寻求突围途径,最终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实现个体自由的生命历程。
1.学会结合文体特点(如《赤壁赋》的“赋”)、文言字词、艺术手法等,挖掘与归纳中国古代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创作特点。
2.结合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