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C
【详解】A.冰雪融化成为水,冰和水的构成相同,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该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新分子)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挥发,溶质氯化氢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B不符合题意;
C.纸张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C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由固体状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详解】试题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取用固体
C.
蒸发食盐水
D.
二氧化碳验满
【答案】D
【分析】
【详解】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防止污染药品,该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固体时,操作要点:
一横(试管横放),二送(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三直立(将试管直立起来,使药品落到试管底部),所以该操作正确。
C、蒸发食盐水时,要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且蒸发皿要直接加热,该操作正确。
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烧的木条要放在集气瓶口。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砂纸打磨光滑后
铝不仅能与氧气、酸溶液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CO2
B.O2
C.H2O
D.H2O2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上述化学方程式,反应后H原子个数6个,反应前也应是6个,同理,反应后O原子个数为4个,反应前也应是4个,X的系数为2,故一个X的分子中应含有2个H原子,1个O原子。
6.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的pH。
他记录的实验数据一定错误的是
A.食盐水pH=7
B.纯碱溶液pH=11
C.柠檬汁pH=3
D.炉具清洁剂pH=1
【详解】A、食盐水显中性,pH=7,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纯碱溶液显碱性,pH=11,正确,不符合题意;
C、柠檬汁显酸性,pH=3,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炉具清洁剂显碱性,pH应大于7,错误,符合题意。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D.将稀盐酸滴入混有酚酞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答案】A
【详解】A、木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是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将稀盐酸滴入混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注入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
B.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染料以及金属除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测定稀硫酸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稀硫酸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
D.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都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详解】A、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B、硫酸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金属除锈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测定稀硫酸的pH: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会稀释稀硫酸,使测得的数值偏大,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不符合题意。
9.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涉及四种分子和三种原子
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没变化
D.化学反应中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详解】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化学反应中涉及四种分子和三种原子,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化学反应中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
3,故D说法正确。
10.在反应
中,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
11。
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
A.2.3g
B.3.6g
C.4.2g
D.6.5g
【详解】假如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和11,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x,
x=4.4g,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知C的质量为1.6g+6.4g-4.4g=3.6g;
故B正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
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B.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吃蔬菜能补充蛋白质
D.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因此锌元素摄入的越多越好
【详解】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吃蔬菜不能补充蛋白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但摄入的并不是越多越好,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
C
KOH
K2CO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
NaOH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答案】BC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2CO3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过滤,除去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OH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需进行过滤,应进行蒸发,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C。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下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NO3、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A.甲:
熟石灰乙:
稀盐酸
B.甲:
水乙:
氢氧化钠溶液
C.甲:
氢氧化钠乙:
水
D.甲:
稀盐酸乙:
氯化钠溶液
【详解】由鉴别的流程可以看出NH4HCO3、NH4NO3、KCl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两种铵盐放出氨气,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
两种铵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一种酸。
14.下列是有关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及图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甲将烧杯改为塞有胶塞的锥形瓶后,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乙剧烈反应喷射出大量泡沫,根据该原理设计某种灭火器
C.实验丙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因为盐酸太浓
D.图像丁中a点所对应溶液中阳离子只含有钠离子
【详解】A、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散逸到空气中,将烧杯改为塞有胶塞的锥形瓶后,该装置是密封状态,二氧化碳不会逸出,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浓碳酸钠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剧烈,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能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C、如果盐酸的浓度过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澄清石灰水不能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D、a点时,稀盐酸过量,故所对应的溶液中阳离子有钠离子和氢离子,符合题意。
15.下列选项符合图中物质转化关系的是(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甲
乙
丙
CaO
CaCl2
CaCO3
H2O2
H2O
O2
CuSO4
Cu
FeSO4
K2SO4
【答案】AD
【详解】A、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选项A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