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6592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C.在世代相传中保留本色永不改变

D.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答案] B

[解析] 《舌尖上的中国》讲述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这种饮食习惯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B正确;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说法错误;

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错误;

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基本内涵不变,但形式会与时俱进,C错误。

3.图书《舌尖上的中国》荣膺2013年度“世界最好的美食图书大奖”称号,该书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

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舌尖上的中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这部书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

故该题选C。

4.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陕西、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

广东、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

江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

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

材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解析] 不同地方的剪纸有不同的特色,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5.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说法错误;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说法错误。

故选D。

6.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代,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解析]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儒学确立至尊地位出现在汉代,而不是隋唐时期;

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是隋唐,早于宋元明,A、B、C三项是不正确的。

2013年8月25日,首届华文书法国际文化节在京举行。

回答7~8题。

7.本届文化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汉字文化、展示汉字的独特文化魅力。

我们之所以要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因为(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具有关键意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②是从人类的角度讲文字重要性的,不符合题意;

热爱和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不具有关键作用,④错误;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专家预测,到2013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5亿。

这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具实用价值

③西方人习惯对外来文化全盘吸收

④中华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解析] 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表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提升和传播加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①正确。

中华民族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和与时俱进也是被世界各国接纳的原因之一,④正确。

东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不能认为西方文化不如东方文化,②错误;

③是对西方人的错误认识。

9.逢年过节,人们聚在一起不仅仅品味美食佳肴,更多的人开始聚在一起品茶,研究和交流茶道,就连很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品茶。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

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

C.民族性D.世界性

[解析] “这”字型选择题解法:

明确代词“这”指代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这”指代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的过程,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10.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解析] 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等这一切说明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B、D不符合题意。

11.云纹(如图所示)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

而且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解析] 云纹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

体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博大精深。

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故①②符合题意。

兼收并蓄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能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题中未体现此点。

也未讲弘扬传统文化。

故③④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2.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吉祥物“凤舞东方”是一只载歌载舞、欢乐喜庆、吉祥美丽的凤凰形象。

古代有“凤鸟至,河出图”,象征文化盛世的吉祥和瑞的说法,凤凰形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象征吉祥的瑞鸟,民间有“百鸟朝凤”的说法,以凤凰作为吉祥物,喻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发展。

可见,“凤舞东方”吉祥物的设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只有东方文化才是文化宝库的瑰宝

③“凤凰”已化身为伸展凤翼、踏歌起舞的小女孩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②观点片面;

③与题意无关;

古代有“凤鸟至,河出图”、民间有“百鸟朝凤”等说法体现了①;

“以凤凰作为……繁荣发展”,体现了④。

13.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中国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都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

这表明(  )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解析] 两岸有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故选C。

14.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很多其他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但最终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说法为主流。

这主要说明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生命力之中

A.①②D.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从端午节的起源、寓意,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③符合题意;

①指明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题干无关;

④强调中华文化的力量,也不符合题意。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

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C.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D.发挥“主心骨”作用

[解析]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B当选;

A、C、D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但与题干无关。

16.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中国精神”造就了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②③正确;

①④不符合题意。

17.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中都含有“和”。

“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与尊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

“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

“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

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

B.和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D.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

[解析] “承认与尊重”“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当选。

A与题干无关;

B的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材料不是强调文化的民族性,C不符合题意。

18.“从最早的历史纪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英国作家德昆赛著《鞑靼人的反叛》)。

”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历经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