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活动反思.docx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生活活动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一: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
今天学了什么呀。
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了什么呢?
长
期以来我们片面地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
《纲要》,使我们领会到除了学习知识,帮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尤为重要,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阶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
好基础,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长远的意义。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和实践,使我们对小
班生活活动有了一定的感悟,那如何开展生活活动更有意义呢?
第一, 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生活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根据目标有计
划地将生活教育内容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有关环节。
也可以在有关活动中体现生活特
点。
比如说,在操作活动中,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整理,把废纸之类的送到垃圾桶。
这
样便很自然地让孩子接受并养成整理和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第二,组织活动时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的教学方法也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
说教的方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小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他们感兴
趣的事。
老师可以说一些比较形象的词语,比如孩子忘记关水龙头时,可以说水宝宝
要哭了;鞋子没放好时说鞋宝宝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整理玩具时说送玩具宝宝回家
等等。
又比如,孩子进餐时,虽然我们要求孩子样样都爱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于
是,我们组便开展了一次《吃饭香喷喷》的活动,活动中既生动地讲述了吃饭时的要
求,也包含了排序方面的知识,孩子始终都是在主动的学习中进行的。
活动后的效果
也是可喜的,孩子的进餐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见教学方法的重要。
第三,学会挖掘生活活动中的价值。
生活活动多姿多彩,形象具体。
都是关于具体的
事情。
在这类活动中我们主要是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
比如,让孩子学脱衣服,刚开始总是困难的,但通过多次学习还是学会了,在潜移默
化中使孩子了解坚持努力后的成功。
在其他活动中,孩子就会遇到事情自己想办法解
决,或者是先尝试,而不是急着退缩或者是放弃,这对孩子的将来都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在平时,老师要更好的引导孩子。
第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强,模仿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学
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别人来获取经验和习惯,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言和动作。
而老师
是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平时,老师自己要文明用语,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会带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当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毕竟孩子更多接触地是家
长。
第五,耐心教育和指导。
当然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教育和指
导,幼儿的每一种经验的获得不是孤立的,每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日积月累逐渐
养成的,而且孩子的这种习惯有反复的特点。
生活教育强调在做中学,做中培养,要
注重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练习。
第六,关注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生活教育时要注
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而相对于能力
弱的孩子,教师更要有耐心,适时的帮助幼儿,使他们有信心,在原有的生活技能上
有所提高。
总之,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更加重要,对幼儿以后的生
活影响很大。
我们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在
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动作,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二:
小班生活活动的案例反思>>(1441 字)
一、细节描述:
我准备分发幼儿的衣服,让他们自己学会折叠。
可是,刚刚将这些衣服准备分发,幼
儿却已经一拥而上。
一个孩子大声地叫了起来:
“老师,那是我的衣服,还给我!
”
另外几个孩子也大声嚷嚷:
“老师,她的一件是我的,不是他的”“老师,我的衣服上
有米老鼠的呀,我要米老鼠衣服”“我不要这件!
我要我自己的衣服”,有几个孩子则
一声不响地离开位置到别人手中去抢自己的衣服,于是“抢夺衣服”大战开始上演。
呵,原来这些衣服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班孩子来说,根本不能容忍老师擅自把它们
分发给其他小朋友。
活动开始了,我先进行示范:
这只袖子盖上来,那只袖子盖上来,
中间折一折。
可没想到这些孩子根本不愿意好好配合我,回应者寥寥无几,他们拿着自己的衣服,
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似乎对失
而复得的衣服更加的珍惜,很少有孩子在关注老师的示范。
二、评价分析:
现在的幼儿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穿衣、吃饭都是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代劳,
这对于他们将来接触这个社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这个必要要开展这
个活动。
可是看到幼儿的这种反应,我知道自己的这套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活动还
没有开始,他们已经闹成这样了,哪还有时间来讲怎样折叠衣服呢?
于是,我换了几
种方法:
1、我重新选择了时间,不是选在课堂上,而是选择在吃好饭,即将要午睡之前,因为
午睡的时候,幼儿本来就要将自己的外套脱下。
午睡前的场景不就是孩子学折衣服的
最佳教育情景么,而且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更自然一些更随意一些。
2、让幼儿尝试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折外套,目的是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学以哪儿为起点。
我想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种不同
帮助,这样,我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
3、幼儿互相观察,互相讨论。
我请出了几个有不同折衣方法的幼儿来表演,其他幼儿
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松开,哪种最不费力?
并让幼儿想想,为什么用团或
卷的方法不好,衣服会马上松开?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知道哪种折法好,而且也体验为
什么这种折法好。
4、延伸活动。
在积累折叠外套的经验基础上,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
刺激。
因为有些幼儿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比别的幼儿先学会如何折叠
衣服,在这个基础上,我请他们试着来折叠裤子,比较开衫和套衫的不同折法。
三、 所思所悟:
经过这样的训练,幼儿折叠衣服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可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
我得到了以往不能得到的启示:
1、要正确看待生活课程。
生活课程,其实是生活与教育的有机整合。
因此,一方面要
求我们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像本活动
中通过折叠衣服促使孩子生活中整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要求这类教育体现
生活的特点,如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
2、生活活动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
历来,生活教育往往以传递的方式进行,大的
传小的,经验丰富的传经验浅薄的。
为引发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生活
的主人,生活活动也需要同时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
在本活动中,我事先并未要
求孩子运用何种方法折叠衣服,只是为孩子提供一些探索的条件如时间如材料,鼓励
支持幼儿尝试操作。
演示讨论也是在孩子对各种方法已有一定经验基础上组织的,究
竟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同样也未有一种预期的结论,而是让孩子自己观察自
己体会,自由表达对各种方法的感受和认识,这种学习就是一种自我探究的过程,自
然有益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三:
小班生活活动的案例反思>>(2385 字)
背景:
小班的孩子的生活能力比较差,他们大部分的事情都由爸爸妈妈做,他们自己
锻炼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现在天气冷了,孩子们在睡觉的时候脱的衣服比较多,他们
会将衣服到处乱放,为了让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整理衣服的习惯,我就设想让他们自
己折衣服。
第一次活动过程:
我手捧一大堆衣服,一件一件地把它们分给每个孩子。
而吵闹声也
由此而生,一个孩子大声地叫了起来:
“老师,那是我的衣服,还给我!
”另外几个
孩子也大声嚷嚷:
“老师,我的衣服上有米老鼠的呀,我要米老鼠衣服”“我不要这件!
我要我自己的衣服”,有几个孩子则一声不响地离开位置到别人手中去抢自己的衣服,
于是“抢夺衣服”大战开始上演。
呵,原来这些衣服是孩子们脱下的外衣,对于以自
我为中心的小班孩子来说,根本不能容忍老师擅自把它们分发给其他小朋友。
对此,
我先是好言劝说,再是表扬激励,可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没办法,只得“知错就改”,
把一件件衣服物归原主。
我一看手表,就分发衣服差不多用了整整一刻钟。
活动开始了,我抱出一个布娃娃,用着急的口吻说:
谁来帮我折衣服呀?
只见大多小
朋友跃跃欲试想过来帮忙,却被老师一一挡了回去。
等小朋友安静一些,我就边念儿
歌边进行示范:
这只袖子盖上来,那只袖子盖上来,中间折一折,这样折你们会了吗?
可没料这时孩子们就是不肯好好配合老师,回音者寥寥无几,他们拿着自己的衣服,
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似乎对失
而复得的衣服更加的珍惜,很少有孩子在关注我的示范。
于是我一边走到那些游离在
外的孩子身边摸摸头以暗示,一边再次进行示范:
把衣服放平,一只袖子……,而此
刻的孩子显得不耐烦了,有走动的,有讲话的,在一个孩子向老师提出上厕所请求后,
大部分孩子一哄而上,都捧着自己的衣服离开了自己的座位,留下口瞪目呆的我。
活动后的反思:
我向自己提了两个问题:
一、觉得这类活动放在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
适?
以何种形式开展比较妥当?
二、如果用儿歌来帮助孩子了解折叠衣服方法,怎样
的儿歌才能吸引小班孩子?
我的答案是,这次活动我是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活动设计开
展的,没有好好的经过自己大脑处理。
如果我把这个活动放在幼儿午睡前不是更好么,
这样根本无需再分发衣服,无需牵强地抱出娃娃创设毫无价值的教育情景,更无需如
此一个个排排坐地组织上课了.“这本来就是一个生活活动,完全可结合孩子生活,在
相应的环节中开展,午睡前的场景不就是孩子学折衣服的最佳教育情景么,而且在组
织形式上可以更自然一些更随意一些。
对于小班孩子,儿歌要生动形象有趣,这样才
会被吸引,可怎么改呢?
”于是我酝酿了一首儿歌:
左边抱一抱,右边抱一抱,再来
弯弯腰。
第二次活动:
正如我所料,由于抓住了合适的教育时机,活动显得自然流畅,更没有
时间上的浪费,而那首儿歌孩子也很喜欢,他们一边念着儿歌一边折着衣服,兴致很
高。
然后我还来不及得意,却发现好多孩子都不能折成功而且也无意想成功,儿歌结
束,他们随手一扔衣服就钻进被窝睡了。
我的思考:
其实昨天我也仅仅关注了形式上的东西,只是对表面的内容进行了“对症
下药”,如用生动形象的儿歌来激发孩子外在的兴趣,而没有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
更没有了解孩子是怎么学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同方式及不同水平,也就是
仅仅关注了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孩子的学,因此导致今日活动本质上的“有教无学”。
虽这只是一个生活活动,可孩子怎样的学折衣服才更有价值?
孩子怎样学才能更主动?
教师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架才能促使孩子生活能力发展?
第一步:
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毛线套衫。
目的是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学以哪儿
为起点,即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
种不同帮助。
用毛衣折,是想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减缓幼儿探索坡度,因为从上次
活动中发现毛衣套衫孩子最容易折叠,这样可使孩子不至于因难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积
极性,这也是教师用适宜材料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的有效支架。
第二步:
演示观察,交流讨论。
也就是在孩子几天的充分探索后,老师通过观察孩子
折衣细节,让不同折衣方法的几名孩子来演示,大家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
松开,哪种最不费力?
这是让孩子在与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
同化或接纳外界信息的过程。
同时这里也采用的自然后果法(用团或卷的方法折衣服
马上就会散开),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知道哪种折法好,而且也体验为什么这种折法好。
因为新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儿童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并不满足于“知其然”,其能
动性主要体现在追究“其所以然”。
而且这一过程中也是孩子以个人体验的形式学习初
步的比较事物的方法,这也是默会性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经历。
第三步:
梳理总结,图文展示。
这是帮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经验的过程,也是促使孩子
的无意行为转为有意行为的过程。
然后用图文的形式把折法步骤展示在墙上,是想发
挥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这样做不仅解放老师,同时也诱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因为折叠衣服对孩子来说是天天重复的劳动,养成习惯需要孩子的一贯坚持。
当然图
画上可配上有趣的儿歌。
第四步:
再次探索。
在积累折叠毛衣的经验基础上,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
索需求刺激,如让孩子探索折开衫、折带有帽兜的衣服、折厚外衣、折背带裤方法等。
学折毛衣不是活动的结束,更不是目的所在,通过随后的探索,提供给孩子积累大量
生活经验的机会,同时让孩子在积极探索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
自
信才能摆脱依赖,自信才能让孩子走向独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实现“学会生活”
“学会生存”。
后来,这个方案在另外几个小班开展,效果非常不错。
开展活动的老师都说,这个方
案至少有三方面的优点,其一:
挖掘了生活活动的多种价值。
其二:
尊重了幼儿学习
过程,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提高了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 。
其三:
把孩子发展作为一
个过程,一个小步递进的过程来提高,遵循了孩子发展规律。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四:
小班社会活动《甜甜的招呼》反思>>(446 字)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简单的与人打招呼的经验,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熟悉的人能够容易
与人接近打招呼,但面对陌生人有时可能会产生害怕不敢接近。
刚好这次有小朋友不
认识的老师来班上听课,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陌生的客人,所以这次我选择上关
于打招呼的课,让幼儿能克服心理的胆怯与陌生的客人打招呼。
本次活动我采用是师幼问好互动导入活动,鼓励幼儿有礼貌的跟客人老师打招呼。
小
班年龄小所以用小奖品吸引他们大胆的介绍自己,然后引用天线宝宝的视频吸引幼儿,
引导幼儿观察天线宝宝是怎样和朋友打招呼的,再听音乐找朋友学一学天线宝宝与同
伴打招呼,讨论平时自己是怎样跟朋友打招呼的。
最后,玩游戏“打招呼”,请小朋友
上来游戏,老师带着小朋友手拉手牵成圆圈行走,跟唱儿歌《我的朋友在哪里》,儿歌
结束就跟朋友打招呼“Hello!
你好!
”,幼儿游戏两遍,再让幼儿请客人老师一起游
戏。
整体感觉自身课堂的驾御能力还不够,随机应变还不是很顺,整个环节层次还不够明
朗,但活动中小朋友还是很积极地参与,小朋友、老师都玩得很开心,活动在快乐中
结束。
>小班生活活动反思五:
小班生活活动《抹香香》案例与反思>>(1925 字)
设计思路:
冬天天气寒冷,孩子柔嫩的皮肤需要得到适当的呵护,尤其是小班的孩子。
每天晚饭后孩子们都会涂宝宝霜,这是生活中很细小的一个环节,但又是每个孩子亲
身经历和体验的事情。
但我发现许多孩子在自己涂宝宝霜时,往往只在脸上胡乱的抹
一通,脸上到处都是没有涂均匀的宝宝霜。
因此想到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来帮助孩子们
学习抹香香的简单方法。
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以小熊开商店邀请孩子们去
参观商店的情景导入,激发孩子想要涂宝宝霜的兴趣。
再通过请孩子操作、小熊示范、
一起涂宝宝霜这几个环节,以不同的形式和孩子交流,形成互动、宽松的氛围。
小熊
开商店的主题贯穿整个活动,使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了解涂宝宝霜的简单方法,并乐
意接受与尝试。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脸上的每个地方都应涂到宝宝霜,这样
做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皮肤。
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将进一步引发孩子对涂宝宝霜开瓶等方法进行观察、讨论与
操作的兴趣,提高自我服务的意思和能力。
生活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本身,涂宝宝
霜只是生活活动的一种情况,对孩子而言 “愿意、乐意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是非
常重要的,就让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每天的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知道天冷要保护皮肤,并乐意接受与尝试自己涂宝宝霜。
2、 知道宝宝霜的颜色和特征。
3、学习在脸上不同部位点和揉搓香香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孩子喜欢擦香香,学会擦香香的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
让孩子学会把香香抹到脸上的每个地方,这样做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的皮
肤。
活动准备
1、一个包装好的礼物盒、孩子自带一种宝宝霜(放在桌上)、小熊头饰
2、环境创设:
舞蹈大厅有一面大镜子、磁带(自编儿歌配音乐)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幼儿涂宝宝霜的兴趣
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小熊,我们欢迎小熊。
(小熊哭着出来)老师:
小熊,你怎么
啦,怎么哭了?
小熊:
“我的脸好疼,红红的。
”老师:
“没关系,我送你一样 礼物,
用了它你的脸就不会疼了。
”
老师出示宝宝霜打开瓶子:
夸张地做“闻”的动作“哇,好香!
是宝宝霜。
宝宝霜也
叫香香,是白色的,冬天的时候,皮肤很干燥,它可以很好的保护我们的皮肤。
”
二、抹香香:
学学涂宝宝霜的方法
(一)小熊操作
老师:
“小熊,你赶紧试一下?
”(小熊只涂在额头上并且任意在脸上乱涂)
小熊:
“我的脸还是很疼啊?
”(带着哭腔)
“哈哈哈,你们快看小熊成了一只大花猫了!
”(小熊继续哭)
老师:
“小熊别哭,抹香香的时候,少取一点,脸上每一个部位都要先点一些香香,
涂完后要照照镜子看看还有没有香香没有抹均匀”。
(二)老师示范
1、老师:
“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我一起学一学涂香香的方法。
”(老师上前带动每
一个小朋友都参与进来)
2、老师边说边涂宝宝霜:
宝宝霜,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
蘸一蘸:
用食指轻轻地在瓶子里按一下。
点一点:
点在额头,下巴,脸,鼻子上。
抹一抹:
两只小手转圈圈。
照一照:
照镜子。
小脸蛋儿香又滑。
3、老师:
“小熊你学会了吗?
请你再试一试?
你的脸一定不会疼了”小熊边念儿歌边
做动作:
宝宝霜,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
蘸一蘸,点一点,抹一抹,照一照,小脸
蛋儿香又滑。
(三)一起来涂宝宝霜
1、小熊:
“我的脸不疼了,你们快给我检查一下,我脸上还有白的吗?
哇,我的脸真
香、真滑、真舒服!
谢谢你们!
”
2、老师:
“你们想涂吗?
我给你们也准备了很多不同味道的宝宝霜在桌子上,你们去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宝宝霜试试。
”(引导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宝宝霜)
3、老师巡回指导:
“涂好宝宝霜要照照镜子,看看脸上还有白的吗?
涂完宝宝霜给你
身边的好朋友和老师闻一闻、抱一抱,香不香?
皮肤滑不滑?
(音乐)
4、小熊小结:
我好高兴,你们高兴吗?
我们会自己保护皮肤了,以后我们每天都和它
做朋友,我们会越来越漂亮的!
附:
自编儿歌
宝宝霜,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
蘸一蘸,点一点,抹一抹,照一照,小脸蛋儿香又
滑。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取材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我能关注孩子生活中一个细小的环节,及时发现
孩子在平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将之设计为学习活动,想法较好。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
中,我还注重活动氛围宽松、活跃,以不同的形式和孩子交流,形成互动、宽松的氛
围。
在活动中,关注个别,指导其正确地擦香香,孩子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擦香香的
经验。
活动不仅帮助孩子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遇到的困难,同时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和
自我服务能力。
2、在一起擦香香的环节中,用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来烘托整个活动的欢乐气氛,老师
与孩子相处融洽,合理巧妙地帮助个别幼儿抹好香香,并相互拥闻,使活动达到**,
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
最后老师抓住幼儿的优越心理,巧妙地将活动自然结束,更进
一步地使孩子们乐意说、乐意学、乐意做,提高自我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