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5272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的回顾与展望Word下载.docx

山东省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性建设,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和方式的“升级版”,提出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程度,确保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供给丰富、服务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价值

自2005年中央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添加“现代”二字,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

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文化建设理论和发展方向的新表述,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新概括。

可以说,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在以往建设基础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和升级。

打造升级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今后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一经提出,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引起文化界、学界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热议。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较早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着重体现在价值取向、政府行政理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服务能力和服务方式五个方面,并进一步阐述道: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载着培养现代公民、培育现代文化、传播现代价值观的任务,其建设体现了现代政府的职责,体现了法制社会的特征,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李国新教授则在公共文化发展目标、治理理念、主要任务、传播手段、评价机制方面指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属性和主要标志,认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就是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必备要素”[1]。

对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诠释。

结合我国文化建设实践,归纳学界的观点和认识,我们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理念方面,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国梦,把培养现代公民、培育现代价值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作为建设目标,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二是体制机制方面,由单一运用行政手段逐步过渡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妥善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开放竞争的市场化手段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服务供给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内容制度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视需求为推动力。

具体而言,在产品提供上,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要更加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和人的现代化需求;

在标准制订上,既要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技术标准,也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在供给主体选择上,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勇于进行文化改革与创新。

供给主体既要关注群众需求,更要注重服务效率、效能的评价,以完善的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考核工作绩效。

四是技术手段方面,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与新科技的融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鉴其他领域先进服务方式和经验,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

科学运用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现代传播方式,推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满足公众多元文化服务的需求。

由上可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以往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基础上,更加凸显了时代特征、开放特征、创新特征和现代特征。

这些基本特征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催生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性构建的政策选择和制度保障,必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的时代高度。

二良好的建设态势为构建山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山东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充分发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盛大举办的带动作用,注重放大“后十艺节”效应,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重要职责,通过完善设施网络、提高队伍素质、增加服务总量、创新服务方式、实施重点工程等举措,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构筑升级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有利基础。

(一)搭建起五级网络,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均衡布局与完善,是衡量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

山东各地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体部署,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筹备“十艺节”为契机建立健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指出“要把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列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规划建设”。

各地区遵循省委、省政府精神要求,大力推进当地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的规模、档次和水平。

截至2014年底,新建的省博物馆、省美术馆、省图书馆和省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

17个市均有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的艺术馆和图书馆;

全省140个县(市、区)均建有文化馆;

除聊城东昌府区没有区图书馆编制外,139个县(市、区)建有公共图书馆;

1380个乡镇和480个街道均建成综合文化站或文化服务中心。

全省157个公共图书馆中(1个省级馆,17个市级馆,139个县级馆),有76个国家一级馆,42个国家二级馆;

158个文化馆(1个省级馆,17个市级馆,140个县级馆)中,有70个一级馆,37个二级馆。

省二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数,全国位居第一。

此外,在全省1860个乡镇和街道文化站中,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水平的有835个。

全省71000个行政村中,建成文化大院或综合性文化中心69900个。

全省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覆盖的目标。

(二)人才培育出实招,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有了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关键要靠人才支撑。

近年来,省文化管理部门下大气力壮大队伍规模,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全省“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者占55%以上。

一是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辅导工程。

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落实的办法,省、市、县、乡层层抓辅导培训。

2010年起,山东下决心对乡镇(街道)文化站长实施全面培训。

这一措施得到国家文化部好评,并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训示范班在各地推行。

几年来,1820多名文化站长中绝大部分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培训学院得到培训。

省里每年都将“免费培训1万名公共文化骨干队伍”作为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实事抓好落实,并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2013年在山东大学举办了7期“群众文化艺术和文化共享工程”等培训班;

2014年先后在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举办了5期“广场舞辅导员培训班”及“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骨干培训班”,均收到良好效果,带动了全省各级文化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强化培育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

制定出台了扶持激励文化志愿服务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级公共文化单位建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全省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发展到21万人,经常开展志愿服务的庄户剧团达到52000多人次。

肥城市“文化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滨州市开展了“文化达人”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志愿者。

这些都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促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繁荣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基于各地文化志愿服务的良好发展态势,省文化厅于2014年底开展评选全省“十佳文化志愿者”和“优秀文化志愿者”活动;

同时,制定出台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增强全省文化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三是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配备。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省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配备要求,明确规定乡镇和街道要严格落实“一类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要有3个编制,二类至少要有2个编制,三类至少要有1个编制”要求,规定行政村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每个村和社区要明确一名干部分管文化工作、一名文艺骨干担任文化协管员、培养一支文艺队伍”的基层“三个一”文化队伍建设意见。

这些举措为全省大力开展公共文化建设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三)公共文化产品丰富多样、质量大幅提高,拉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近三年来,全省每年平均组织国有院团免费送戏下乡演出达21000多场次,新创作群众文艺优秀作品660多部,举办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活动32000多场次;

县级以上举办较大规模展览2100多次,制作和整合数字公共文化信息资源70TB。

在公共文化产品创作方面,通过借用外力对创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免费演出听取群众意见并及时更改创作方案等方式,每年推出优秀作品200多部。

在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十艺节)评选中,全省获得“群星奖”32项,位居全国第一,是第二名(广东15项)的两倍还多,成为历届“群星奖”参赛中得奖最多的一次。

在公共文化活动方面,将演出与评奖有机结合,要求把新创作品纳入“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文化惠民活动中,要求无偿演出达到100场次以上,作为申报省、市级优秀文艺作品评选的基本资格条件。

在“六进”活动带动下,全省参加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群众年均超过2900万人次。

(四)深入实施公共文化重点工程,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多年来,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益性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等公共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均走在了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唯一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省,山东近年创新研发了“一站双网三平台”的技术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上网学习和娱乐。

2013年5月,开通了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系统——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在全国首创了“一站、一库、一网”(数字图书馆网站、视障人员数字资源库、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服务模式,随着省内11个视障数字阅览室相继投入使用,将吸引更多盲人走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山东积极为残障人士提供文化服务的方式,将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向前迈进一步。

山东属于较早开展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的省份。

在青岛市、烟台市成功入选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基础上,2013年评选表彰了5个市、17个县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带动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区域性整体发展。

近年来,山东连续三年把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机构作为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重点工作。

2012年和2013年,全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站“五馆一站”新增服务项目和服务窗口分别为2970个和2180个,有效服务群众达6433万和8155万人次,增长幅度显著提升。

全省现有全国文化先进县35个、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88个,总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五)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