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461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经济法概论.ppt

经济法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第一章基础知识概述第一节法学基础知识,什么是法?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产生,

(一)古代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近代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三)现代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1、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法2、社会主义经济法,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定义,

(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二)经营协调关系1、经济联合关系2、经济协作关系3、经济竞争关系(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四)涉外经济关系(五)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经济法是有关确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他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

三、经济法的特征,

(一)具有广泛的综合性1、调整对象2、调整方法3、法律性质

(二)具有直接的经济性(三)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四)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四、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劳动者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四)责、权、利、效相结合(五)公平原则,五、我国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

(一)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我国经济法的作用1、有利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3、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4、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5、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发展对外经济关,第二节民法基础知识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

(一)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三)诚实信用原则(四)合法原则(五)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六)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经过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是为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

1、特征:

(1)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

(2)是平等主体间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2、分类:

(1)根据民法调整的对象:

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2)根据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根据权利人权利实现的方式:

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4)根据能否独立存在为标准:

主法律关系和从法律关系(5)根据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分配的不同:

单务法律关系和双务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客体、内容。

(案例)指出其中的三要素。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1、自然人

(1)概念

(2)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生始死终(3)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2、法人

(1)概念和特征

(2)应具备的条件(实质条件)(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4)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种类主要有:

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事实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

分为民事法律事件和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事件是指与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与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具有如下特征:

1、是以发生一定法律后果为目的的民事行为。

2、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3、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违法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

(二)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三)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四)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五)有因法律行为与无因法律行为(六)单务法律行为与双务法律行为,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推定形式4、默示形式,四、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1、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五、无效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一)无效的民事行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是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2、显失公平的,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的民事行为的区别:

六、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的后果,

(一)返还财产

(二)赔偿损失(三)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给第三人。

第三节代理,一、代理的概念概念特征分类二、代理权的产生和终止三、代理中的责任承担

(一)无权代理

(二)具有代理形式的无效民事行为的责任承担(三)委托书授权不明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义务的责任承担(四)表见代理,第四节时效,一、时效的概念概念特征二、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中止:

暂时停止时效的进行。

中断:

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三)占有时效,第5节财产所有权,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其特征如下:

(一)自权性

(二)完全性(三)恒久性(四)弹力性(五)基础性(六)独占性、排他性。

二、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财产所有权的主体:

权利主体义务主体

(二)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三)财产所有权的客体:

物,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一)财产所有权的取得1、原始取得2、传来取得

(二)财产所有权的消灭5种原因,第六节经济法律关系概述,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1、概念2、经济关系及其特点3、经济关系(物质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思想关系)4、经济关系与经济法律关系的关系5、经济法律关系形成的条件,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主体主要是组织。

2、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意志相互制约、彼此协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3、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4、一般采取比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

5、从内容和范围上看,变动性比较大。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概说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一)国家机关

(二)社会组织(三)内部组织(四)个体工商户、承包户和公民(自然人)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经济权利

(二)经济义务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财务

(二)经济行为(三)智力成果,四、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1、经济法律、法规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3、经济法律事实(事件或行为)具体条件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一)产生:

行为合法的条件

(二)变更:

应遵循的原则(三)终止:

2种情形,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

(一)经济法律关系管理和保护的概念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