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广播电视学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授课计划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 广播电视学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授课计划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广播电视学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授课计划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传播系
制订:
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程组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1、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学习和研究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的课程。
新闻传播系专业的理论和业务等课程都会使用新闻史料来阐释相关问题,因此是本专业业务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包含西方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两个部分。
和《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同为史论理论基础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化、社会动因、专业背景、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全面系统分析,点面结合、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以期勾画一幅有机的全球新闻传播史,从而既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又为我国新闻传播界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提供科学的历史参照。
前导课程:
《新闻学概论》
后续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概论》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次序、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
2、本课程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实训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
并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思考题和课后实践项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新闻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核。
4、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VCD、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布置课程练习、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和推荐参考书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宏观把握世界各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独特模式和共同规律,开阔学习者的专业视野与素养,培养具有全球眼光的新型未来记者。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第一讲
绪论:
追逐新闻传播学的“光辉与梦想”
讲授、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传播从远古到今天的新发展轨迹,简单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讲
外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起源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西方的新闻传播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第三讲
17世纪:
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要求学生了解17世纪各国新闻传播业的萌芽,基本了解新闻事业第一次“狂飙突进”的情况,深入了解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历史性意义。
第四讲
18世纪:
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要求学生了解18世纪英法美新闻业的发展,深入了解美国报业的发展脉络,理解“曾格案件”对新闻业发展的意义,基本了解法国大革命期间报纸的性质,着重理解18世纪的高级报纸的定义和内容。
实践课
对高级报纸的调研
学生自主实践,教师指导
要求学生将上节课相关新闻价值的理论指导实践,带着新闻价值五要素寻找新闻线索。
第五讲
19世纪(上)和(中):
商业报刊和通讯社
要求学生理解9世纪西方政党报刊的缺陷,掌握美国三大便士报的办报风格,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商业报刊的特点。
深入了解英国的《泰晤士报》,并对法国的廉价报刊有基本了解。
深入掌握通讯社产生的原因并知晓通讯社的兴起和发展。
第六讲
19世纪(下):
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
要求学生理解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深入理解普利策其人其事其新闻理念,深入了解分析黄色新闻的成因、影响和黄色新闻大战的过程。
对现在的民生类报刊进行信息分析,是否收到“黄色新闻”的影响?
呈现出什么特点?
学生资料搜集和分析
要求学生对目前的民生类媒体众生相有大致了解,并对民生新闻的“黄色新闻”倾向表达自我看法。
第七讲
20世纪:
电子媒介之广播
要求学生对广播事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对三大广播公司有清晰的认识,深入了解广播的黄色时代的特点,理解广播在大战中的作用,对美国VOA有深入理解。
广播媒体的调研报告
学生自行实践
要求学生对目前广播业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之路做出推测。
第八讲
20世纪:
电子媒介之电视
要求学生理解电视发展的历史,尤其是社会视野的电视发展状况,着重了解西方电视媒体对政治的影响,了解西方主持人的特点,深入掌握CNN的发展及特点。
第九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理解互联网产生和发展的进程,理解互联网产生之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关系以及网络媒体的优缺点。
新媒体调查报告
要求学生对新媒体的大环境、技术、内容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第十讲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第十一讲
近代中国新闻事业的新陈代谢
要求学生了解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中国新闻改革的三次大跨越。
第十二讲
西风东渐与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端
使学生熟悉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第十三讲
清末民初:
三次办报高潮
(一)
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报业的孕育发展过程,理解维新派办报的历史作用及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
文献调查
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找有关梁启超的历史文献,使学生了解梁启超等人的办报思想对现今媒体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第十四章
三次办报高潮
(二)
使学生掌握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和新闻业务的改进,了解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演变情况、新闻业务的发展与民初新闻记者的情况。
第十五章
三次办报高潮(三)
使学生了解《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掌握五四时期新闻事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习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办报作风。
第十六章
南京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
使学生了解国统区中共地下报刊出版情况及经验教训;
了解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建立的情况;
了解邹韬奋、范长江从事新闻工作的精神、作风与经验;
深入了解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历史经验;
了解出版《新华日报》的作用和意义。
第十七章
新中国:
风雨苍茫话新闻
使学生了解全国新闻事业网的基本构成,认识党和政府对私营新闻事业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和适时性;
了解这一时期新闻工作的基本任务、重大宣传报道及其主要成果;
了解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经验。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与设计)
教学模块
学习情境
子学习情境
(项目载体)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
通过展示图片带学生回到新闻传播历程中
讨论学习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闻传播从远古到今天的新发展轨迹,简单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阶段。
3
文字和图片讲述新闻是什么
讨论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起源
古代西方的新闻传播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文字讲述17世纪是新闻事业的“创世纪”时代
图片与案例展示当时新闻事业的表现形式
17世纪各国新闻传播业的萌芽,基本了解新闻事业第一次“狂飙突进”的情况,深入了解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历史性意义。
文字和图片展示18世纪主要国家的报业发展以及高级报纸的情况
讨论三家高级报纸的特点,就“观点与事实不分”进行辩论。
18世纪英法美新闻业的发展,深入了解美国报业的发展脉络,理解“曾格案件”对新闻业发展的意义,基本了解法国大革命期间报纸的性质,着重理解18世纪的高级报纸的定义和内容。
运用图书馆和网络的途径寻找高级报纸的典范,总结其特点。
将上节课相关新闻价值的理论指导实践,带着新闻价值五要素寻找新闻线索。
由西方某一商业报刊为例引入商业报刊特点的话题
1、讨论便士报的特点2、讨论《泰晤士报》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3、讨论通讯社的成因。
19世纪西方政党报刊的缺陷,掌握美国三大便士报的办报风格,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商业报刊的特点。
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大众报刊的特点
1、讨论大众报刊的特点和作用2、讨论黄色新闻的优缺点
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深入理解普利策其人其事其新闻理念,深入了解分析黄色新闻的成因、影响和黄色新闻大战的过程。
对现在的民生类报刊进行信息分析,分析“黄色新闻”影响。
学生自行查找民生类报刊
在报刊中寻找感兴趣的新闻,分析其是否是“黄色新闻”
对目前的民生类媒体众生相有大致了解,并对民生新闻的“黄色新闻”倾向表达自我看法。
通过图片导入广播这一媒体学习情境
讨论广播媒体产生的背景、发展。
广播事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对三大广播公司有清晰的认识,深入了解广播的黄色时代的特点,理解广播在大战中的作用,对美国VOA有深入理解。
至广播媒体调研
从其发展探索广播媒体的作用、目前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对目前广播业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之路做出推测。
通过历代电视机图片导入电视的学习情境
图片或视频展示电视媒体的发展历程
电视发展的历史,尤其是社会视野的电视发展状况,着重了解西方电视媒体对政治的影响,了解西方主持人的特点,深入掌握CNN的发展及特点。
从互联网的产生进入学习环境
讨论互联网发展的情况以及互联网的优缺点
互联网产生和发展的进程,理解互联网产生之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关系以及网络媒体的优缺点。
以自己感兴趣的三个新媒体为例
从起内容、技术、受众等层面分析新媒体发展的情况
对新媒体的大环境、技术、内容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理论和案例讲述历程
讨论邸报的作用
理论讲述
讨论近代中国报纸在艰难中成长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