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解】“碳九”是指石油经过催化重整以及裂解后副产品中含碳原子数在9左右的碳氢化合物,碳九属于易燃危险品,可造成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吸入、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汽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会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脱脂;
同时食用被碳九污染过的动植物海产品,还有中毒、致癌等风险。
故A、B、C错误,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是化学与社会、环境、安全等相联系的试题,课本上没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多关注实事,要注意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等的联系。
2.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Al和10Be两种元素的比例来确定“北京人”的年龄,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
下列关于26Al和10B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Be和9Be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
B.10Be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C.5.2g26A13+中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2
1023
D.26AI和26Mg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相同
【答案】C
【分析】
A.10Be和9Be互为同位素;
B.10Be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中子数为10-4=6;
C.结合n=
、N=nNA计算;
D.26Al和26Mg的质子数分别为13、12,中子数分别为13、14,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详解】A.10Be和9Be互为同位素,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10Be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中子数为10-4=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5.2g26A13+中所含的电子数约为
×
(13-3)
1.2
1024,故C错误;
D.26Al和26Mg的质子数分别为13、12,中子数分别为13、14,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C。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2.24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B.1L1mol·
L-1Na2CO3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3NA
C.将0.1molFeCl3滴人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
D.1mol硝基(—NO2)与46g二氧化氮(NO2)所含的电子数均为23NA
【详解】A.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标况下2.24L氧气即0.1mol氧气时,转移0.2NA个电子,故A错误;
B.1mol碳酸根中含有3NA个氧原子,但是溶液中有大量水分子,水分子中也有氧原子,故B错误;
C.氢氧化铁胶粒为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所以将0.1molFeCl3滴人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0.1NA,故C错误;
D.硝基(—NO2)与二氧化氮(NO2)分子中均含有23个电子,所以1mol硝基(—NO2)与46g二氧化氮(NO2)所含的电子数均为23NA,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硝基(—NO2)与二氧化氮(NO2)分子所含电子数相同。
4.某同学想了解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浓度有0.1000mol/L和0.0100mol/L两种)对其进行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用0.1000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误差更小
C.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放人洗净的锥形瓶中后,可以再加少量蒸馏水后开始滴定
D.滴定时,眼睛一直注视着刻度线,以防止液面下降到滴定管最大刻度以下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白醋,由于白醋中醋酸浓度较小,用浓度较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误差较小,又由于醋酸是弱酸,滴定终点生成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故应用酚酞作指示剂,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实验滴定终点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故A错误;
B.由于白醋中醋酸浓度较小,用浓度较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误差较小,用0.0100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误差较小,故B错误;
C.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放人洗净的锥形瓶中后,可以再加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
D.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5.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由图判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A→F,△H=一△H6
B.△H1+△H2+△H3+△H4+△H5+△H6=0
C.C→F,△H=△H1+△H2+△H6
D.若A→C为放热过程,则△H3+△H4+△H5+△H6>
【详解】依据盖斯定律来分析判断。
A.A—F和F—A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A项正确;
B.由
A循环到A,能量变化为0,△H1+△H2+△H3+△H4+△H5+△H6=0,B项正确;
C.由C—F,△H=△H3+△H4+△H5,由F—C,△H=△H1+△H2+△H6,二者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故C项错误;
D.若A→C为放热过程,则C→A为吸热过程,即△H3+△H4+△H5+△H6>
0,D项正确。
故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含义理解和计算应用,主要是焓变的分析判断,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各反应物的始态和各生成物的终态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途径无关;
注意反应的方向改变,焓变符号改变。
6.在含有Na+、Fe2+、Fe3+、Al3+、NH4+、Mg2+等的溶液中加人足量的Na2O2固体,再加人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上述离子的离子数目几乎没有改变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B
【详解】Na2O2溶于水会有NaOH生成,而Fe2+、Fe3+、Al3+、Mg2+均会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Fe(OH)2会迅速氧化成Fe(OH)3,所以再加入过量的盐酸后,Fe2+、Fe3+、Al3+、Mg2+离子数目变化分别为减少、增加、不变、不变,而NH4+与NaOH反应会生成氨气,所以NH4+离子数目减少,由于加入Na2O2,引入Na+,故Na+也会增加,故6种阳离子只有Al3+和Mg2+几乎不变。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7.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试题分析:
A、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装置①没有加热装置,错误;
B、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应用装置③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正确;
D、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余酸,氢氧化钠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8.下列图示不能说明某反应(或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的是()
A.AB.BC.CD.D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由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但不知道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故不能说明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由图可知,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判断温度T1>
T2,升温后,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温使平衡向逆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9.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分别在条件①40℃、pH=3.0,②10℃、pH=5.0,③30℃、pH=7.0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pH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40℃、pH=3.0时,所需时间在31min~158min之间;
10℃、pH=4.0时,所需时间>231min;
30℃、pH=7.0时,所需时间<15min,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②、①、③。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本题注意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注意易错点:
只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本题中pH值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10.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
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A+B=D+F,A+C=E+F。
常温下,0.1mol/LD溶液的pH为13。
A.原子半径:
W>
Z>
Y>
X
B.A、C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1.0L0.1mol/LE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lmolA与足量B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电子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为C元素;
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为O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则X和W最外层都是1个1电子,则W为Na元素;
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F为氧气或臭氧;
已知A+B=D+F,A+C=E+F,则A为过氧化钠,B、C为二氧化碳和水,则X为H元素;
常温下,0.1mol/L
D溶液的pH
为13,则D为氢氧化钠,因此B为水,C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
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
Y>
Z>
X,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二氧化碳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
C.1.0L0.1mol/L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lmol
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
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11.常温下,已知电离常数:
Kb(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