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3093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廉洁读书征文范2000字文12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以法为本”的治国理念,用严苛的法制来保障廉政的推行,为强秦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此外还有道家庄子的“清廉自守”、墨家墨子的“兼爱节用”的等清静无为、尚简非攻等思想,倡导节俭清正为人、以民为本治国的理念,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涵。

汉代以降,随着封建一统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廉政体系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发展。

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征辟,在繁多选举科目中,“孝廉”一科最为重要,跻身于孝廉成为读书人入仕做官的最佳途径。

正是因为对具有贤良廉品人才的拔擢重用,王朝的发展和巩固成为可能。

西汉政治家董仲舒主张“食禄者不与民争利”,道出了为官当以廉养政,不以权谋私的道理。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内贤外王”、“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念,主张以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官吏的廉洁品德,增强其抗御腐化的能力,人君尤其应该以身垂范。

宋元之际思想家邓牧主张精官简政,强调为政者应懂得节俭自处、宽厚待民的道理。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深谙腐败的官场大环境对官员价值取向的影响,他曾感慨,一旦形成贪官得意,清官受气的官场氛围,即使有廉能的官吏也难以持久,实在是社会的悲哀!

他提出的“清官逆淘汰”理论,对于当今我们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尤具

警示意义。

到了近代,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挽救民族危亡,在吏治腐败透顶的政治环境里,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中兴之臣卓然独立,清廉勤政,希望挽救大厦将倾的清政府。

曾国藩的“崇俭抑贪”,康有为的“涤旧布新”、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等集中地反映了近代“以民为本”的廉政思想。

二、传统廉德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1.廉政源自民本

纵观传统廉德思想的发展和传承,其核心始终没有偏离民本思想。

“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一个为民的政府,必以民众为根本。

民众是腐败的对立物,是廉洁的主力军。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历史事实已经明示我们,只有以民为本,廉政勤政,国家才能兴旺昌盛;

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违背民情民意,必将遭受败亡的结局。

2.廉德胜于能力

被誉为晚清中兴之臣的曾国藩,曾被其同僚认为天资愚钝。

他一生经历坎坷困顿,以一介儒生立世,却不得已肩负带兵对抗强悍起义军的重任,其成事之难可想而知。

但就是凭借他“崇俭约以养廉,崇廉让以奉公”的执政理念,加之务实求真的治军原则,为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被委任以朝廷要职。

曾国藩一生的经历是对“廉能养德,勤能补拙”的最好阐释。

黄宗羲曾感慨说:

“天下能吏多而廉吏少,求其才德兼优者,戛戛乎难之!

诚以德胜于才,终不失为君子;

才胜于德,或竞流为小人。

此无他,心术固殊,学问亦异也。

认为廉德比能力重要。

正如当今品评人才的俗语所说:

“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对人才的判定,最首要的是品德,一个具有廉洁品质的干部,哪怕才能资质普通,也能以其清廉的风范净化周边的为政氛围;

如果再辅以卓绝的才能,就更是国家和人民的大幸;

而无德且贪婪的人,任何时代都不堪重用,他们或许可以显赫一时,但终会自掘坟墓,古有和珅,今有谷俊山、徐才厚之流,贪官污吏的下场古今同情。

3.无为也是腐败

为官不为、因循守旧也是官场腐败的一种形式,“庸、懒、散、慢”的官衙作风自古有之。

曾国藩曾总结官员办事的四大弊病:

“退缩”、“琐屑”、“敷衍”、“颔顶”,指出这些为官不为的官僚习气将会导致的恶果:

“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拒,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近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严打腐败的一系列重拳出击,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由此而来的为官不为的“太平官”现象却有所抬头。

据调查统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相对于那些在本职岗位上曾为人民、为区域发展做过一定工作的贪官,人们更痛恨的是那些为官不为的庸官。

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用手中的公权做实事,实际上是在降低社会能效,浪费公共资源,甚至导致重要发展时机的丧失,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应当时刻铭记手中权力来自人民的赋予,为官一任,当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争取将自己打造成为廉而有为、廉而多能的干部,方不愧人民的信任和委托。

4.智慧可以守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古今参悟大智慧的人,往往能自觉秉持清廉自守的品格,因为他们知道,世人争相追逐的权力、金钱、美色固然美好,但它们也是柄双刃剑,若取之非道,这些美好事物就可能变成杀人武器。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个人在享受这些美好事物的时候,需先扪心自问:

这些东西是否是凭借自己的德行、能力和辛勤付出所得?

历览古今兴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足以让每一位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清心自警。

与此同时,选用廉洁智慧的人才也是打造清廉政府的重要举措。

“知者不惑”,拥有大智慧的人,不会为“权钱色”所迷惑,而是安贫乐道,以廉养志。

清代政治家魏源曾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总结出古今治国用人的大道:

“至治之世,士在公孤;

小康之世,士在僚采;

倾危之世,士在游寓;

乱亡之世,士在阿谷。

”作为古代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的正直知识分子群体的“士”,其在不同政局中的不同际遇,反映着当时社会朝政的清明程度:

在太平盛世时,士在政权中处于高位;

在小康之世,士只能沉浮于中下级官员之列;

在政治腐败的倾危之世,士只能在地方做做小官;

在天下大乱之世,士无用武之地,只能归隐山谷以独善其身。

由此可知,一个善于选贤任能,让有智慧有品德的人才担任要职的政府,必将成为卓越的政府。

近年来,在中央严惩腐败的一系列措施下,官场伦理道德的败坏和丧失得到了极大的扭转,但是反腐倡廉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如今我们重新学习和体味传统廉政文化中蕴含的宝贵思想,因势利导,深化研究,在继承中去粗取精并发扬光大,使传统廉德思想在新时代条件下能够继续荡涤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空气。

君子而时中,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行路难,做人做事更难,那么提起如何做人就必须会提到“中庸”之道。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即是做人处事的,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根本理论。

学会去看清何为“中庸”

大多数人不解何为“中庸”,甚至错解“中庸“。

“中庸“不是消极保守,不是缩头乌龟,更不是和稀泥。

大多数人看到”中“就会想到”中间人“,”不得罪人“,而”庸大家就会想到“平庸“,这些都是对“中庸”之道的误解,“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

书里有几句话总结下,大概是这样的,就做人来说,表现为:

既不纵欲,也不禁欲;

既不愚忠,也不奸诈;

既不轻生厌世,也不贪生失节;

升了迁不专横跋扈,丢了职不低三下四;

发了财不要为富不仁,收了穷不要人穷志短;

即不让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

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几句话虽短,可确涵盖了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做人道理,我们有很多的做人道理都是都是老一辈的总结而来,而这些恰恰都是由“中庸”演变而来。

学会用“中庸”提升自己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是没有,不要的意思,针对做人处事,要毋意假设有更好的意见就不要一直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

不要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必然的,就是毋必,天下之事没有一件事是必然的,所以要知道即使你希望是怎样的,但是事情未必是那样的;

毋固不固执己见;

毋我,不任何事都只为自己着想,而改为别人着想,为事着想;

有了这四个“毋”,天下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呢?

懂得用“中庸”克服自己

孔子说:

“君子做事不自大,有功不自傲”,虚己对人是我们在这个社会的成事基础,自谦是受人尊敬的阶梯。

人是群居的,没有谁离开谁活不下,但如果个人离开了群体,即使能够生活,也活得很辛苦。

“中庸”之道中有句话这样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有才能,得天独厚者,不能心高气傲,这是做人之道。

而普通人也有可能遇到不平凡事,学会克服自己的傲气,尽善心换善果,并且让自己远离那些没必要的争辩。

“中庸”如何面对自己

“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能战胜任何人的也只有自己”。

尽人之性,学会面对自己,“中庸”写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每个人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所以怀疑自己力量都是自卑的人,如果将自己的能量充分的开发出来,不仅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很可能还能影响他人。

可是想完全发挥出来,那就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

只有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

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

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

能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自知其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该说不知道,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弄虚作假。

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无知,并且为自己的无知付出百般的艰辛从而踏实肯当。

那么无论男人女人,还是穷人富人,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成就。

倘如一路顺风,一直无所不知,那么他就是自以为自己已经达到“知”的程度,那么就不能再有所突破了。

“无欲则刚”,刚坚定不移,欲则是人人皆有的。

但是“欲”要有是正常的,不影响他人的,一旦超出正常范围,那就是要批判的,是贪婪之欲,无良之欲,即使是看起来是“美好”的,超出了正常欲望界限,就都是非分之欲,同样是要舍弃的。

而“刚”确实很难做到的,任何人都会有种想法,想做好任何事,对任何人都好,所以人都喜欢你,可是事实是很难做到的。

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面面俱到,往往是自己辛苦,麻木,最后把自己累死,换来可能还是对方的不满意。

那么怎样尽量去做到让大家都满意呢?

无欲则刚,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自己认为对的,并且毫不动摇,参考别人意见看的是意见而不是对方的脸色,即使有些人不高兴你的做法,但如果你可以好不动摇,事后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人存的是公理,那么我们便绝不能全为了私心。

“中庸”就是做好自己,影响别人,看清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

做成大事者,做真诚者,做天下公理者。

刚刚读完一本《神奇的腐朽——晚清吏治面面观》(任恒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版),掩卷沉思,深感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