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3083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二主要目标 3

三、工作过程和保障条件 4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

2、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4

3、构筑工学一体化平台 5

4、创新专业教师培养机制,打造跨界教学团队 6

5、健全制度,改革评价方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

四、实际成效 6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6

2、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7

3、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7

4、促进区域内相应专业市场的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升级” 7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7

工作过程导向,工学一体实施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当前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经“不适应”要求:

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的要求,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为此,学校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调研了行业、企业,毕业生及兄弟院校,确定并实施了“主动融入产业,工作过程导向,刚柔并济组织,工学一体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中专高技衔接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成了校内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和市场化工程项目实践平台,锻造了一支“讲师、技师、课程开发师”组成的一体化专业团队。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形成“高技能学制教育、高质量社会培训、专业化技术技能服务”的专业特色。

一实施背景

当前现代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现代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原先大量需求车间一线操作工人开始转变为急需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解决一般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具有职业精神、团队精神、掌握专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毕业生对“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不再限于谋求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更要求有一份能成长、有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的职业。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总是存在一热一冷的现象,这样学校一元下的教学资源软、硬件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出现了上述的“不适应”,职业教育要服务企业、行业发展,适应岗位、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提高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就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主要目标

学校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调研的行业、企业,毕业生及兄弟院校,确定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目标为:

“主动融入产业,工作过程导向,刚柔并济组织,工学一体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中专高技衔接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构筑校内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和市场化工程实践平台,锻造一支“讲师、技师、课程开发师”组成的一体化专业团队,打造“高技能学制教育、高质量社会培训、专业化技术技能服务”三业并举的专业特色。

三、工作过程和保障条件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组深入企业、行业、兄弟院校、充分了解毕业生工作岗位现状、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我校数控专业实际情况,拟定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企业、行业、权威部门等专家、学者,对数控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论证,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主动融入产业,工作过程导向,刚柔并济组织,工学一体实施”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在中专阶段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流程,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

高技阶段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现场管理,能独立完成常规性工作并能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技能职业人才。

2、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和分析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数控专业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

职业素养养成与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并重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明确岗位能力的要求和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规范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实施“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方法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图: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构筑工学一体化平台

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专业教学改革总要求:

一方面,对已有的数控技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行功能升级:

由专项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升级为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学习工作站;

同时按一体化教学要求新建了数控维修学习工作站。

另一方面,围绕专业设立对应的工程项目部,采取“专业+项目”方式,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

大胆进入市场,以跟随者身份完成专业教师、工程项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深度融入市场,以竞争者身份完成本专业师资团队及工程项目资源的积累;

可以引领市场,成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率先应用者,拥有良好的服务品牌、稳定的服务市场。

构筑起以“6个校内学习工作站和1个市场化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平台,开发出与该领域技术发展同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合。

4、创新专业教师培养机制,打造跨界教学团队

按照真实应用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要求,支持专业教师面向市场、融入产业开展技术技能服务,在服务市场的工程实践中、在服务教学的教改实践中反复摸爬滚打,打造出了一支具备“按市场要求组织管理和实施实际工程项目”能力的一体化跨界教学团队:

核心成员——充满激情、各具特长的专业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团队;

关键成员——聘请业内高手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

重要成员——能够独当一面,现场负责项目实施的能手级学生组成的“学导”团队。

由三类人员组成的跨专业、行业、师生的专兼职团队,支撑“刚柔并济组织、工学一体实施”专业培养模式的有序化、规模化运行。

5、健全制度,改革评价方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在一体化教学运行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校内一体化项目部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改革单一的重考核结果、轻考核过程的传统方法,建立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注重过程评价和总结性相结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第三方评价的多元化评价。

不仅评价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态度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列入评价目标。

评价的内容既有量的评价,又有质的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和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评价更为真实、科学。

多元的评价既增强评价的诊断性功能,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实际成效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把企业的产品开发成学习内容,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中做、做中学”。

学生不仅学到了所需知识、技能,更提高了职业综合能力,形成了“主动融入产业,工作过程导向,刚柔并济组织,工学一体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校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组织编写一体化教学指导方案,构筑一体化教学平台,创造一体化教学环境,统筹安排一体化教学时间,实现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能力要求。

2、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根据示范学校建设要求和学校教师培训规划,通过校内外多种形式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和学校的工程实践平台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企业兼职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校企的深层合作。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初步形成了一支“跨界教学团队”。

3、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新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其综合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也得到企业的认可。

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频获大奖,如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数控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大赛,其中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56项。

学生对口、满意就业创业比例逐年提升。

近两年毕业学生337名,初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78%、就业满意率80%。

高级技工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技术负责人、生产管理、自主创业的就业创业典型。

数控专业的高技学生对口满意就业率88%、创业率6%。

4、促进区域内相应专业市场的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升级”

数控技术项目部已发展为集“产品加工、维护维修、技术服务支持”多元化服务于一身的综合项目部,该项目部长期为周边企业提供零部件的配套加工服务;

经常帮助小企业解决精密、复杂零件加工的工艺、工装、编程、刀具等技术难题;

长期承担区域内企业员工、学校教师、高校大学生等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工作。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将工程项目迅速转化为学习任务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亟待提高。

学校将聘请课程开发专家加入团队,在指导一体化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中迅速培养出自己的课程开发设计师。

2、必须形成一种良性运行机制。

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形成一种良性运行机制。

只有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才会形成合力,工学结合才会更有生命力。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