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docx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作用。
教学中如果结合富有特色的乡土历史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从校延伸到校外。
必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开有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呢?
这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在学校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的课题,意在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至少有以下几个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马站,原名“浮云”成“蒲门”。
相传很久以前,蒲门原是一片汪洋,素有“沉东京,浮蒲门”之称。
后来经过桑海沧田的变化,慢慢演化成现在的马站。
苍南的马站,依山面海,多姿的地貌与特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马站特有的文化。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方面,我们有充分的条件。
如:
蒲壮所城(国家级文保单位)是浙南明代抗倭重镇。
有圆山仔烈士陵园。
人物有明代抗倭英雄公道,解放战争时期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农王培农等英雄事迹,自然景观有“蒲江十景”、渔寮金沙滩等。
从丰富的有着地方历史的真人真事入手,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化的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目前各学校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就马站而言,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由于地理的特殊原因,光靠学习别人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符合当前我校德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更形成不了马站小学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结合乡土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国外同类课题已有研究的综述分析,以及本课题的初期研究成果、深化研究方向
(一)、国外同类课题已有研究的综述分析
国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早。
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
美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他们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搞“德育投入”,而且都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其中一项最根本的重要容。
因此在美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政府与学校都非常重视,美国不仅一贯对其国民,而且包括儿童在,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
在美国,每逢一年一度的爱国节日庆典,并非只是狂欢热闹一番,而实为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好时机。
学校利用这种好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政府担心青少年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致使美国的精神遗产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学校就千方百计利用各种节日从不同角度,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历史,热爱自己的祖国。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容就是他们实施的成就教育。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精心筛选形成符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并不把美国发迹史的全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科书不论述评价美国的社会制度,而向学生灌输美国是一个伟大、强盛、、自由的国家。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容、途径、方法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
旨在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让美国精神及爱国理念随之沁人心脾。
在国,由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
虽然各地各学校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从形式上没有创新,学生只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体系中,而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的实践当中。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
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临平一小等学校。
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乡土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
如某些地区编制的《乡土教材》就是知识性的教材。
如果只重视乡土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那就无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的知识性校本课程确实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二)、本课题的初期研究成果、深化研究方向如下
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
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这是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特长等。
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而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这是我们对本课题初期研究并总结出的经验。
本课题提出的“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就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研究方向。
本课题强调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游戏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构建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爱国主义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乡土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3、使学生了解马站的文化历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
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
(二)、研究的容及操作措施
1、课程规划的研究
(1)课程目标规划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目标的规划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
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目标是:
使学生了解地方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各年段的校本课程目标。
低段(1-2年级):
初步接触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培育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中段(3-4年级):
初步了解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了解家乡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历史;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态度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体验,培育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高段(5-6)年级:
使学生感受家乡的地域风貌和文化历史,体验地方风情,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地活动计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人格,使学生关心社会历史现状,初步形成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课程容规划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对容进行规划。
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
这些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2、方案设计的研究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的方案有两类,即校本课程的总方案和教学案例。
校本课程的总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设计了校本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项目。
要重视总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实际及时进行修正。
完整的校本课程总方案包括:
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设想,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容。
教学案例是校本课程的个案,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容、组织与辅导方式、评价与展示方法等。
要研究校本课程的案例的设计格式。
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辅导教师、课程容、课程类型、活动时间、活动对象、活动目标、课程安排、评价展示等。
要根据教师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校本课程的案例,探索案例的设计模式。
3、组织与辅导的研究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的校本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根据教学的容合理匹配辅导教师和教学媒体,灵活应变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教学的场所,为达成校本课程的目标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
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如:
主题活动模式,就是通过围绕乡土资源中较重大的问题开展活动,达到各科知识的综合,按照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活动容;综合活动模式,围绕一个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学生围绕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问题中心模式,围绕某个乡土资源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后进行综合,选择一个涵比较丰富有一定价值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去研究。
4、评价与展示的研究
以乡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档案袋式、社会式等。
在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成果的展示方式。
可以通过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也可以运用文本、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
(三)、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
研究准备阶段运用文献法、调查法。
结题阶段运用问卷法、测试法、调查法、行为观察等方法。
四、研究实施:
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11年2月——4月
1、收集、整理乡土资源,汇编成学习包。
2、查阅文献,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3、调查分析学校外情景,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
4、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
2011年5月——2013年8月
1、开展实质性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各项研究。
2、完善校本课程总方案,设计校本课程案例,并组织实施。
3、对校本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
4、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研究方案。
(三)结题阶段:
2013年9月
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册;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报告,申请结题。
人员分工
负责人:
林新利。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方案、报告的起草,课题的实施指导等工作。
重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的设计、研究容及措施的确定及乡土资源学习材料的制作。
课题组组长:
开恩(主持)
课题组副组长:
林新利(执笔)、旭东(课题实施指导)、郭汗青(乡土资源学习材料的编写)
课题组成员:
郭女、林悦、华青华、华、苗、千红、君誉、郭海明、游芳锦、尤燕燕、永力(已退休教师)。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社会自然地理——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人文历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名人众多。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浓厚。
师资状况——踏实好学、刻苦钻研,动手能力强。
学生特点——为人朴实、学习努力,活动能力强。
马站小学就坐落在马站片区的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学校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的领导班子。
专任教师67人,绝大多数家住农村,虽专业知识与城镇教师有一定差距,但工作踏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28个教学班,学生1400多人,都为农村孩子,虽然在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上与城镇孩子有一定差距,但为人朴实、学习努力,而且活动能力强。
结合地方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鉴于此,对本马站丰富的人物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分析。
(一)、探寻历史渊源,接受文化熏
马站镇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小”之称。
家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家乡蕴涵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如“蒲江十景”中之岑山花井、十八孔奇、铁场瀑布和蒲江九九,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别有一番风致,令人叹为观止。
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马站试验站,具有南国园林特色,终年树木茂盛,鸟语花香。
座落在积谷岭脚的古遗迹琴墓,矗立于园山仔巅的马站革命烈士陵园,分别被列为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陵园、下峰宫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蒲壮所城”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防御体系,于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500多年前,来此搭寮垦荒的先辈取蒲叶编织为门而得名“蒲门”。
为抵御倭寇侵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首任千户总驻守夏积在龙山脚下主持修建蒲城城墙,3年后竣工,此地便改名为“蒲城”。
正统八年(1443年),雾城“壮士所”并入后,合称“蒲壮所城”。
这一片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朝气蓬勃的现代文明交融的土地,遍布着社会进步的足迹,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春游、秋游、爱国主义教育周等开展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马站片区版图展示,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组织学生实地调查,让学生看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游览家乡美景,聆听老抗倭的英雄事迹,参观明城墙宏伟建筑,了解革命烈士的坚贞不屈。
学生一定会被英雄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通过故土寻踪,冶了情操,又锻炼了意志,更激发了对大自然,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播下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
(二)、建立教育基地,开展特色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学生仅靠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知识是远远不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品德课和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如此。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全面发展的今天,更应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的课堂资源理念。
我们早在1995年就把“浦壮所成”、老纪念馆、烈士陵园、下峰宫等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把有“蒲江十景”中之渔寮金沙滩、岑山花井、十八孔奇、铁场瀑布、蒲江九九、笔架夕照和鹤峰积雪等资源作为“绿色”教育基地。
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挖掘特色资源,开展实践体验
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环境教育的起点是生态和环境问题,落脚点却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问题,着眼点必然是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开拓性工作。
2000年,我们就引领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岑山花井、十八孔奇、铁场瀑布的“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里,开展植小树、爱大树、保树木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绿色的课堂”,增加动手实践机会,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学生用勤劳的双手编织优美的自然环境,又保护了马站的生态环境,学生美好童真的行为更呼唤人们爱护家乡的环境。
我们还成立了马站小学“绿色小卫士”中队,通过“绿色小卫士”的实际行动,既提高少年儿童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从中学会了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和他人,学会了负责,学会了超越,养成了正确的审美意识并迸发出爱乡爱国的情感,增强了环保法律意识,这是学校的课堂无法学到的知识。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积极合理地利用家乡的资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再整合教育教学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就能冶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而且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书目:
1、《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学平、周广强、主编
2、《校本课程开发:
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允漷著
3、《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团结中华人民国教育部编
4、《教育科研过程》大学章宏著
5、《校本课程论》教育王斌华著
6、《利用乡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方案》平湖市乍浦镇第一小学屠园中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