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新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新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阅读理解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
“一定是饿坏了!
”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
“同志,快吃点吧!
”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不,没……没用了。
”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
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
“走,我扶你走吧!
”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
“这……这里!
”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
“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
“看明白了?
”
“是,看明白了!
”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
这下子可好办了!
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
“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
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
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1)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2)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看明白了!
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
“看明白了?
”
②“是“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
为什么?
【答案】
(1)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
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2)①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
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②比喻。
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3)不矛盾。
“模糊”是因为眼眶里满是泪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雾蒙蒙的;“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不朽精神,这在卢进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解析】【分析】
(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
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2)①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
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②比喻。
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3)不矛盾。
“模糊”是因为眼眶里满是泪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雾蒙蒙的;“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不朽精神,这在卢进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点评】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词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2.阅读理解
草地上的担架:
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
“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
“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
“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
“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
“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
这个战士:
“不!
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
“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
“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训练。
我真爱这一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好的故事”是指________。
(2)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答案】
(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阅读训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________。
(2)“碰壁”指的是________。
(3)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答案】
(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解析】【分析】
(1)、
(2)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点评】
(1)、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按《花之歌》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答案】
(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作者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zh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sǎn sàn)。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讲课本竖在面前当屏(píng bǐng)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的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dìng zhà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兴——________ 搏将——________ 知趣——________
(3)“一圈黑脑袋”、“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什么?
(4)“竖在”、“不便”说明了什么?
(5)“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这句话是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
【答案】
(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4)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7.课内阅读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 )自制的烟卷,( )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深思着。
(1)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划着________ 双膝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在文中找出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
【答案】
(1)zháo;xī
(2)夹着;拿着
(3)战斗英雄、为了美好的明天甘愿牺牲自己。
(4)坐着、夹着、拿着、划着、注视、默默地。
【解析】【分析】
(1)考察易错字的读音。
“着”是多音字,划着 zháo;双膝xī,不要读成qi。
(2)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3)结合原文理解人物品质。
郝副营长是一个战斗英雄、为了美好的明天甘愿牺牲自己。
(4)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
坐着、夹着、拿着、划着、注视、默默地。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概括能力。
8.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1)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2)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触目惊心”的意思是________。
(3)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什么语气。
【答案】
(1)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
(2)过渡(承上启下);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
(3)强烈谴责
【解析】【分析】
(1)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的词语有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
(2)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現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的含义:
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3)下列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青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这样青山就焕发青春,永远不老
B.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他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点亮智慧灯
【答案】
(1)表面上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还指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点明中心
(3)B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另一种东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呢?
要联系上下文,从老人改造山沟、创造绿洲,以及老人绿化家园的精神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2)这道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要读读这句话,了解这句话表述的内容和含义,这句话与题目相呼应,直接抒情,赞美了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功绩;然后,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老人改造山沟、植树造林的事迹来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青山”上的绿树不会老,老人植树改造山林环境、绿化家园的精神也不会老。
【点评】
(1)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10.阅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本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
(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五壮士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1)顶峰歼敌
(2)坚强不屈、顽强斗争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映入眼帘
纹痕
(3)用“________”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