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学年高一语文元月调考试题.docx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学年高一语文元月调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学年高一语文元月调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学年高一语文元月调考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元月调考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大学者,他的《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极有价值的著作。
《人间词话》虽是词论,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逸出词的范围,而具有普遍性的诗歌美学意义。
尤其是王氏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意境思想之集大成者。
王国维吸收、学习了德国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尤其是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并把它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境界”说便是这样的产物。
“境界”(也可称之为“意境”)是在内心和外物相契合的基础上,诗人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并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自然、人生画面。
它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境界”(意境)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并非从叔本华美学中来的,也并非王国维的首创,而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批评中早已有之的。
在诗学范围中,金圣叹批评杜诗,偶尔用过这个概念。
叶燮和刘熙载也都在其诗学论著中使用过它,但都较为零散,且并未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
王国维之所以堪称“境界”说的“集大成者”,在于他将“境界”从诗的功能论上升到诗的本体论,同时又予以系统的理论构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篇即称: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不惟是词,这也是王国维对诗的根本看法。
他认为自己“拈出”的“境界”,比严羽的“兴趣”和王士祯的“神韵”更能说明诗的本体。
“境界”并非仅指景物画面,同时也指诗人的“真感情”。
在“境界”说中,王国维反复论述了“心中之境界”,使诗歌创作鉴赏不只停留在状物写景。
他说: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特地指出了“境界”也包括“真感情”这个方面的内涵。
何者为“有境界”?
何者为“无境界”?
在王氏诗
学中,“不隔”与“隔”是关键的分野。
在他看来,诗词“不隔”,方可称为“有境界”。
王国维说: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
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
,山谷则称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两句,妙处唯在不隔。
”在王氏看来,自然天成者“不隔”,而镂金错采者为“隔”。
“不隔”的作品,还应是“语语都在目前”,意象鲜明生动。
所谓“有境界”的诗词佳作,便应是“不隔”的。
王国维的诗学,当然还有很丰富的内容。
但最突出的便是“境界”说,这里只阐释了其中最主要的内涵,大致可以看出其在中国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近代美学性质了。
(摘编自汪涌豪、骆玉明《中国诗学·第一卷》)
1.下列对“境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境界”是产生于诗人内心和外物相契合基础上的,带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自然、人
生画面,它是诗人主观理想和客观现实的和谐统一。
B.“境界”这一概念,并不是王国维首创的,也不来源于西方哲学,而是来源于中国古
代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只是历史上的论著使用得比较零散。
C.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是其吸收借鉴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并使之与
中国本土古典诗学传统结
合后的产物。
D.“境界”不仅是词范畴的理论,也是诗范畴的理论。
有无“境界”是王国维评判一首诗词品格高低的标准。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对意境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将历史上散见的“境界”理论加以系统的整
理建构,并使之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B.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尤其是他提出的“境
界”说,可以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C.王国维认为诗词创作与鉴赏不能仅仅停留在状物写景上,还应写出诗人“心中之境界”,要在自然景物中融入诗人的喜怒哀乐。
D.王国维认为诗词“不隔”不仅指诗人创作自然天成,不会刻意雕琢文词,还指创造的意象要鲜明生动、宛在眼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王国维的诗词理论中,倘若诗词“隔”便不会产生“有境界”的佳作,而只要做到
“不隔”诗词便能自然天成,进而成为“有境界”的佳作。
B.之所以说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大学者,是因为他在对中国古代诗学文化整理加工的基
础上,大胆地吸收了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提出了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学理论。
C.在王国维心中,苏轼、陶渊明、谢灵运的诗词大多“不隔”,且“有境界”,所以其品
格普遍要比颜延之、黄庭坚的来得高些。
D.除了系统地阐释了“境界”说,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诗学价值还有很多内容,由
此可以看出王国维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其诗学理论的影响十分巨大。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
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
“夫为其君动也。
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
“若何?
”鲍子对曰:
“请诸鲁。
”桓公曰:
“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
若之何?
”鲍子对曰:
“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
“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
“若何?
”施伯对曰:
“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
“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
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改动)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B.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C.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D.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回国坐稳君位后,随即任命鲍叔牙为太宰辅佐自己。
鲍叔牙却历数自己的不足加以推辞,同时极力举荐管仲。
B.鲍叔牙举荐管仲的过程中,历数管仲在得民心、理国家、讲忠信、制礼法和治军队等五方面的才能,桓公未被说服。
C.齐桓公对管仲辅助公子纠且曾用箭射杀自己一事耿耿于怀,鲍叔牙以各为其主的理由,成功说服了齐桓公捐弃前嫌。
D.施伯一眼便看穿齐桓公想把管仲带回国的真正目的,认为这将更会严重威胁到鲁国,因而他一再坚持就地处死管仲。
6.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为其君动也。
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5分)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琅玡溪¹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²。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1、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2、槎(
):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7.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8.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6分。
)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举出了两种不同生活方式:
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
;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0.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
(1)~(3)题。
小丑的眼泪
约•马-齐默尔(奥地利)
圣诞夜的前一天上演的马戏开演了。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引人入胜的。
他们满心喜悦地坐在巨大的帐篷里。
当黑色的矮马跳舞时,他们欣喜若狂;当雄狮怒吼时,他们毛骨悚然;当穿着白色紧身衣的漂亮女郎在半空中荡秋千时,他们惊恐得大叫。
啊,小丑出场了!
他刚在跑马道上跌跌绊绊地出现,孩子们就欢快地扯开他们的嗓门尖叫起来。
孩子们大笑着,帐篷在他们的笑声中颤抖。
他们笑得那么厉害,以至眼泪蒙住了视线。
这个小丑可真了不起!
他的滑稽表演是那样扣人心弦。
这个小丑根本不说话。
他用不着说话就妙趣横生。
他在孩子们面前表演他们想看的哑剧。
他一会儿装小猪,一会儿装鳄鱼,一会儿装跳舞的熊。
装兔子的时候,他简直滑稽透了。
突然,这个年迈的小丑紧张起来。
他发现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
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坐在跑马道的第一排。
她是一个长着聪明俊秀的面庞的漂亮姑娘。
坐在她身旁的父亲在笑,母亲也在笑,只有这个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不笑。
只有她一人不笑。
于是他又专为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小姑娘卖力地表演起来。
年迈的小丑从来没有表演得如此精彩。
然而,无济于事。
那姑娘仍然毫无笑意。
她瞪着滚圆而呆滞的眼睛看着小丑,连嘴角都没有动一下。
年迈的小丑正突然感到一阵不知所措的悲戚和束手无策的恐惧。
他真想中断表演。
他觉得,如果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小姑娘还是那样瞪着他,他就无法再继续表演了。
于是他走到小姑娘面前,有礼貌地问:
“告诉我,你不喜欢我的表演吗?
”
小姑娘友好地回答:
“不,我很喜欢。
”
“那么,”小丑问,“你为什么不笑呢?
”
“请您原谅,”她回答,“因为我看不见你。
我是瞎子。
”
当时,整个帐篷里就像死一般的寂静。
母亲解释道:
“爱丽卡从来没有看过马戏!
我们给她讲了不少关于马戏表演的情况。
所以这一次她无论如何要来。
她想知道马戏究竟是怎么回事!
”
小丑郑重地问:
“爱丽卡,你现在知道马戏是怎么回事了吗?
”
“是的,”爱丽卡高兴地回答,“我当然已经都知道了。
爸爸和妈妈给我解释了这里的一切。
我听到了狮子的怒吼和小马的嘶鸣。
只有一件事还不清楚。
”
“为什么大家对你发笑?
”
“那么好吧。
如果你的父母方便的话,明天下午我到你家里去。
”
“到我家里?
”爱丽卡激动地问。
“是的。
我将表演给你看,同意吗?
”
当夜大雪纷飞,第二天仍然下个不停。
他准时到达。
她握着他的手,激动地结结巴巴地说:
“真……真……真太好了。
您真的来了!
”
“当然,我答应过的。
”小丑说。
他牵着爱丽卡的手,把爱丽卡安顿在圣诞树前的沙发上,自己在她的面前跪下。
“那好,我们开始吧!
”小丑说,“但是请不要让手离开我。
你要不停地摸着我,这样你才能知道我在干什么。
”
于是年迈的小丑开始表演。
他把在马戏团表演的全套节目从头做起。
“现在小熊开始跳舞。
”当他模仿熊跳舞时,爱丽卡细嫩的小手抚摩着他,但是她的面容仍然呆滞不变。
虽然这是他毕生最困难的表演,但是小丑一点儿也不畏缩。
他又开始学鳄鱼,然后学小猪。
渐渐地,爱丽卡的手指从他的脸上滑到了肩上,她的呼吸急促起来,嘴巴也张开了。
仿佛爱丽卡用她的小手看到了其他孩子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她在小丑装小猪的时候哧哧地笑起来,笑得短促而轻柔。
年迈的小丑更有信心地表演起来。
爱丽卡开始欢笑了。
“现在是兔子。
”小丑说,同时开始表演他的拿手好戏。
爱丽卡大笑起来,声音越来越响。
她高兴得喘不过气来。
“再来一遍,”她兴奋地喊,“请再来一遍!
”
她的父母面面相觑,爱丽卡还从来没有这么快活过。
她笑得气喘吁吁。
她高喊:
“妈妈!
爸爸!
现在我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了!
现在我什么都知道了!
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圣诞节啊!
”
她细小的手指仍在跪在她面前的老人脸上摸来摸去。
突然爱丽卡吃了一惊。
她发现这个伟大的小丑哭了!
10、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圣诞夜前一天上演的马戏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节目,而在整个马戏节目中,小丑的表演是最受欢迎和最受期待的。
B.小丑一会儿装小猪,一会儿装鳄鱼,一会儿装跳舞的熊,一会儿又装兔子,他的表演不需要语言,他滑稽的模仿就足以让孩子们欢笑。
C.小姑娘虽然坐在第一排,因为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表演,所以与听到矮马和雄狮的表演时不同,在小丑表演时没有发出笑声。
D.小丑了解了小姑娘的困惑后,就决定到她家里专门为她表演,因为他只是想让小姑娘知道大家为什么对他的表演发笑。
E.小说通过一个滑稽演员和一个失明小姑娘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无私的爱的赞美。
(2)小说前半部分着力突出孩子
们看到小丑表演时的喜悦和兴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4分)
(3)结尾“小丑的哭”这一情节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学者兼艺术家的饶宗颐
李然
①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从小便有“神童”之称的他,自学成才。
他出身富裕之家,父亲虽然经营钱庄,但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②父亲壮年离世,饶宗颐继承其志,不足20岁时已完成父亲的遗志,续编《潮州艺文志》,
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③饶宗颐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广,成果之多,在同时代学者中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以时间来讲,饶宗颐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
以地域来讲,除我国本土外,还涉及印度、西亚、东南亚等。
以语言工具来讲,饶宗颐懂梵文、法文、德文、英文、希伯莱文等。
④饶宗颐既注重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的研究,又对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不懈求索。
在1956年《敦煌本老子注校笺》中,他将伦敦所藏的这部早期天师道思想秘籍公之于世,并作出笺注,从而引发了当年欧洲学界对中国古代道教研究的热潮。
饶宗颐是第一个把古印度河谷的图形文字与汉语系材料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他发现古印度这种不明语系的图形文字竟然与中国古代的陶文、甲骨文有着许多类似的迹象,为揭示该古老文化演进秘密和中印文化交流历史开辟了新途径。
他又比较屈原《天问》与印度、伊斯兰古文献,发现“发问”文学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进而提出文字人类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新课题,主张把史学研究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上来。
因为他了解本民族文化、也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因而他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⑤提起饶宗颐,必须要
提到他的艺术,因为在近代学者中,像他这样以学者兼而为艺术家的突出人物极罕见。
“我对已经在艺术上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因为我还有潜力可挖,希望接下来能腾出更多时间发挥我的艺术潜能。
”
⑥饶宗颐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
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
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金农、邓完白之长,自成一格,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息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⑦对于饶宗颐来说,年龄从来都不是绊脚石,90多岁高龄的他对书画艺术探索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
2006年,91岁的饶宗颐在《敦煌研究》第100期发表《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
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即陇坻(今陕甘宁交界地区)以西的大西北地区。
饶宗颐通过旷远、窎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气魄,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
他还在继承传统
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叠经试写,以为可用
乱柴、杂斧劈及长披麻皴,定其轮廓山势,然后施以泼墨运色,以定阴阳。
用笔宜焦干重拙,‘皴法纯以气行’”。
饶宗颐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⑧除了书画,饶宗颐在音乐上也有着一定的造诣。
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建树甚多。
然而,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
也许是早年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20世纪50年代在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那里学习指法,终有所成就。
他还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趣,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饶宗颐出身富裕之家,自小便声名远播,有“神童”之称,在学问上自学成才,可
见一个人的出身和才学资质是成功的两大要素。
B.文章从时间、地域和语言工具三个维度,分析并展开了饶宗颐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广,
成果之多,以至于同时代的学者无与之比肩者。
C.饶宗颐搞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和国内历史文化的源
头探寻并重,体现了他的比较研究的学术思路。
D.饶宗颐充满了“士夫气”,是当今难得的“学者型”的书画艺术家,他秉承了中国
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作品充满书卷气。
E.91岁的饶宗颐在《敦煌研究》发表观点独到的文章,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
论,阐述了旷远、窎远、荒远的“新三远”主张。
(2)简要分析文章第五段的作用。
(3分)
答:
(3)饶宗颐在书画方面有哪些建树?
请简要概述。
(3分)
答:
(4)请结合全文,谈谈饶宗颐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5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①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_________,宁波商帮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航运集团。
②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_________,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③《红楼梦》表面看来写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却能够_________,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表现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
A.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以小见大B.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以小见大
C.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D.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家公司的利润
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滴滴”打车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都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________,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C.⑤②④③①D.⑤②④①③
15.“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3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立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 ①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
为了记忆方便, ②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的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 ③ 。
六、写作(60分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时候跟随父亲上山挖一种叫做桔梗的药材,上山不久就找到了一片,于是父亲带着我挖。
挖了一会儿,父亲看看还剩下五六棵没挖,就告诉我不要再挖了。
我不解,问父亲为什么不把那几棵挖掉。
父亲说:
“要留下一点,让它们结出种子。
如果全挖光了,明年再来就一棵也挖不到了。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2016—2017高一年级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l.D此项混淆了“刑”和“令”的作用。
原文说的是:
“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
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
2.C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治国”应该是“礼法合治”,选项中强调的是礼治。
3.B“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D
5.C(籍吏民:
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
)
6.C(“不知如何是好”错,张良给刘邦出了关键的一计。
)
7.
(1)项伯连夜赶到刘邦驻军地,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完整地告诉了他。
(记分点:
之,到;私,秘密;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每点1分,语意通顺2分,共5分)
(2)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记分点:
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每点1分,语意通顺2分,共5分)
8.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
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2分)
9.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
(2分)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1分)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2分)
10.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