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2000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docx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部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试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试题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景象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

 

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

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

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

需要知

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

提问:

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

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

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

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的?

提问:

15+20中的15表示什么?

是怎样得出来的?

20呢?

提问:

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

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

提问:

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

提问: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

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练一练

108页,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第2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直接引入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出示109页习题插图和问题,明题意尝试列出算式

(1)先让学生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2)根据大家的对题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该我们可以怎样运算?

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

【让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总结方法,并板书出各种方法。

2、交流探究结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计算,最后交流计算结果。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

两步混合运算算式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根据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先算?

【通过该教学点让学生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4、教学“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

(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5、总结运算顺序: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1)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2)加以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巩固提高

1、完成书本练一练

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四、适当总结,完成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剩余习题和第6题

(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要完成)

教学

反思

 

第3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

【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

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

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

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

解决例题中问应该先算什么?

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

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

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教学

反思

第4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

(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

=800÷100

=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

(1)小括号;

(2)乘或除;(3)加或减。

指出:

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

90-30÷3×5=40090-30÷3×5=100

建议学生:

(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

(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交流。

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

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

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

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

(比如:

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

什么没变?

(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

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

(比如:

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

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

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

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

“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

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块数=小面积”。

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要注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合适。

教学

反思

第5课时练习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检查口算本练习情况、布置今天的口算作业。

一、完成书上的练习:

1、第1题:

(1)学生看题后,把每个算式的第一步先划线,再交流。

(注意第1小题可以同时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这四题做在作业本上。

(3)补充75×12、280÷35的简便算法:

75×12=(25×4)×(3×3)=100×9=900

280÷35=280÷7÷5=40÷5=8

做完后交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

(2)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第2题:

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

审题:

要“直接”比,不是在计算之后。

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判断的依据。

3、第3题: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各算式的特点(如左边两题是连加,右边的是连乘),可以如何简便?

各是运用了学过的哪些运算规律?

指出:

不能随意改变运算顺序,而是要依据一定的运算规律。

交流后,把这4题写在作业本上。

注意小括号的运用。

4、第4题:

学生看懂题意,先说说这题要用的基本关系式是:

单价×数量=总价

再读第一个问题,说说在估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把单价看成某个接近的整百数)说说最后估计的结果是多少?

算一算:

学生在本子上完成这题的计算。

比一比:

把估算的结果和列式算得的结果比较,说说估算和笔算价值分别在哪里。

二、布置回家思考p.42的思考题

要求用脱式计算在自己的本子上。

(能做几题算几题)

教学

反思

第6课时练习十(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讲评昨天的回家作业(p.42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填写符号后,用脱式计算):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1、(3+3)÷(3-3)=6÷0=6

指出:

除数不能为0,“6÷0”这个算式没有意义;

2、(3×3+3)÷3=9+3÷3=12÷3=4

指出:

括号里有2步,先算乘,加没算,移的时候要把括号也移下来。

3、(3+3)+3÷3=6+3÷3=9÷3=3

指出:

看计算的过程,先算加,再算加,最后算除;但开始的算式应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加。

所以还应加上“[]”,变成“[(3+3)+3]÷3”

4、[3×3-3]÷3=[9-3]÷3=6÷3=2

指出:

在小括号的基础上,才有中括号,不能直接写中括号。

5、补充:

3+3-3+3=6-6=0或3×3÷3×3=9÷9=1

请学生说说上面两题对吗?

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算式怎么改得数就对了?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学生练习:

,请学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交流。

提醒:

第1题除和乘可以同时算。

三、布置作业:

第6、7、8题

其中第7、8题要求学生写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

反思

 

第7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老师整理成:

合唱组:

84人

航模组:

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

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

板书问题: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问:

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基本关系式?

板书:

合÷美=几倍

2、“对号入座”,对照关系式分别写上“84”、“(8+6)×2”。

问:

在它们中间添上“÷”行吗?

为什么?

(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发现最后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我们想要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

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忙。

老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楚它的写法。

指导读:

84÷[(8+6)×2]

3、说一说:

昨天我们讲到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一是括号、二是乘除、三是加减,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号,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

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巩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

540÷3+6×2,540÷(3+6×2),540÷[(3+6)×2]

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现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

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楚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

完成p.40剩下的练习。

 

教学

反思

第8课时练习十二

(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

教学重点:

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

(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

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

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

(120+150)÷90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

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

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

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

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

提问:

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

提问:

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教学

反思

 

第9课时练习十二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

(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

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

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

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十二、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两点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类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直线、角的特征,探索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使学生积极参与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角的分类方法;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只想的距离。

教学难点:

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感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时间安排:

第1课时认识垂直和平行

课时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

(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

(板书:

线段)

(2)线段应该怎样画?

要注意什么?

(板书:

两个端点)

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

线段有哪些特点?

(板书:

直的)

(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

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

(板书:

有限长)

(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2.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

提问:

这个城市美不美?

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灯。

提问:

这些灯光是哪儿来的?

说明:

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使这个城市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

(2)说明:

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

(板书:

射线)

(3)教师画射线:

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

射线是怎样得到的?

射线的另一端可以继续延长吗?

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

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

(板书:

无限长)

(4)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

直的,只有一个端点)

(5)教师介绍:

手电筒、太阳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学生举例。

(6)用直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