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1403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昌平区回龙观镇居住及公共设施

项目市政工程

编制人:

审批人:

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昌平区回龙观镇住房与公共设施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0年8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昌平区回龙观镇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市政工程,本项目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朱辛庄西二路东侧,朱辛庄中路南侧、朱辛庄东路西侧、北京农学院北路北侧。

本次施工的范围为一期开发的A区和B区内的市政配套设施,包括雨污水、中水、给水、消防、热力及园区道路工程施工。

工程总造价975(万元)。

工程工期要求:

2010年10月5日园区地下管线完工,2010年11月15日道路工程施工完成,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0年08月01日,计划完工日期2010年11月15日,总工期107日历天,工程质量要求:

合格。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室外综合)

北京兴天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雨污水)

监理单位:

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北京市常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

(一)《中关村甲3号项目监理规划》

(二)国家及北京市颁发的有关建筑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050268-2008

2.《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程》DBJ01-94-2005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1-2004

4.《排水管渠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13-2004

5.《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DBJ01-90-2004

6.《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7-2000

7.《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84-2004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熟悉设计文件、施工操作规程、质量验评标准、有关合同及协议。

2、参加图纸会审、设计技术交底会。

3、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4、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审查内容包括:

(1)、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

(2)、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

(3)、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

5、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分包单位有关资格资料。

6、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

 内容包括:

(1)、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2)、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7、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材料。

8、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应资料。

四、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路基工程质量控制

1、预控措施

(1)、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组织机构是否落实,督促施工单位按已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探明地下管线设施走向,并加以保护;

(3)、对控制桩进行复测和施工放样工作予以抽查;

(4)、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杂物和障碍物;

(5)、排引处理影响施工的地面水和地下水;

(6)、依据进场压实机具性能进行实地压实试验,确定有效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7)、对填方土样作击实试验,以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的技术数据。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路基挖土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淘洞取土。

如有超挖,应按规定进行回填和分层压实;

(2)、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实沉降高度。

其数值可通过试验确定;

(3)、路基压实标准遵照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

(4)、路基压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

局部翻浆、“弹簧”可用换土法进行处理。

3、分项验收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申报检验并确认签证。

(1)、执行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见下表)

(2)、填土土样试验报告及全线压实试验报告;

(3)、测量记录、施工记录;

(4)、自检记录、检测报告;

(5)、质量评定记录。

(6)、督促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并予以签证:

1、  土样试验报告

2、  压实度试验报告

3、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4、  分项工程报审表

5、  路基基底检查表

6、  路基完成情况检查表。

7、  工序质量评定表

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号  项目  压实度及允许偏差

    土路床  石路床

1  △压实度(0~30)CM  快速路和主干路  重型击实  ≥95%  

    次干路  轻型击实  ≥98%  

      重型击实  ≥93%  

    支干路  轻型击实  ≥95%  

      重型击实  ≥90%  

2  △中线高程  ±20mm  ±20mm

3  平整度  ≤10mm  30mm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100mm

5  横断高程  ±20mm且横坡差不大于±0.3%  横坡差±0.5%

4、特殊情况的处理

 特殊情况:

(1)、路堤沉陷;

(2)、路基边坡坍方;

(3)、路基沿原地面坡滑动;

(4)、特殊地质水文情况的毁坏。

 产生以上病害的原因:

(1)、不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不利的水文与气候因素;

(3)、设计的不合理;

(4)、施工不合规范。

 发生以上情况后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查找原因,制定合理的补救措施,确保路基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工程质量控制

1、  预控措施

(1)、督促施工单位恢复和检查道路中线、路基边线,复核重要桩号及坡度变化处高程;

(2)、审查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配合比设计及有关试验报告;

(3)、铺筑试验路。

督促施工单位就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压实(不同厚度的不同碾压遍数)等工艺过程和数据进行系统整理。

2、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混合料应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摊铺平整,碾压密实。

当天拌合的稳定类(半刚性)混合料必须3h前铺完、碾压成型;

(2)、厂拌法施工:

混合料在拌和站拌好后运往工地,。

其材料配合比应予严格控制,必须保证配料准确,拌和均匀;

(3)、摊铺成型后,先用轻型压路机初压,再以重型压路机碾压,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低后高,直至全宽范围内都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4)、压实完成后应及时取样检验,每1000m2检验1处,路段压实合格率的标准是:

合格率达100%者为合格,不足100%者为不合格。

不合格者应及时处理;

(5)、碾压成型后,必须在潮湿状态下洒水养生,严禁用水管直接冲洒,养生期一般为7天。

养生期内应封闭交通,必须通行的工程车,车速不得超过15Km/h;

(6)、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基层,其混合料应拌合均匀,色泽调和一致,砂砾(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大于20mm的灰块不得超过10%,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无明显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实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并不得有浮料、脱皮、松散现象;

3、  分项验收及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申报检验并确认签证。

(1)、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主要内容有:

a、三线:

左、右边线、中线;

b、六度:

厚度、压实度、平整度、中线两侧宽度、横坡度、均匀度;

c、三量:

含水量、含泥量、含灰量。

(2)、审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3)、审查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

(4)、审查施工记录、自检记录、检验报告;

(5)、审查质量评定记录。

(6)、督促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并予以签证:

1、  测量复核记录

2、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3、  分项工程报审表

4、  基(垫)层完成情况检查表

5、  工序质量评定表

6、  道路弯沉值测量记录表

7、  压实度试验报告

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基层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及压实度  压实度及允许偏差

    垫层  稳定基层

1  △压实度  重型击实≥95%  重型击实≥95%

2  平整度  10mm  15mm

3  厚度  ±10mm  +20mm,-10mm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不小于设计规定

5  中线高程  ±20mm  ±20mm

6  横坡  ±20mm且不大于±0.3%  ±20mm且不大于±0.3%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控制

1、  施工前质量控制

(1)、原材料准备,包括:

a、沥青材料的品种和标号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技术指标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140~170°C,加热至施工温度后的保温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应当天用完;

b、粗骨料: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表面应洁净,干燥、泥土含量应小于1%;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以接近立方体多棱角的碎石为好;扁平细长颗粒不应超过15%;当采用砾石拌制混合料时,5mm以上颗粒中至少应有50%碎石或扎制砾石;磨耗率小于6%,吸水率小于3%;

c、细骨料:

石屑或砂应坚硬,有一定棱角,且有适当级配;砂最大粒径小于5mm,含水量小于5%;石屑最大粒径小于10mm,含0.074mm以下粉料不超过5%;

d、矿粉:

一般采用低标号水泥或磨细石灰石粉,应具有足够的细度,小于0.074mm的颗粒应不小于80%,且干燥,疏松,不结团,不含杂质,亲水系数不应大于1.0。

(2)、施工机具的准备;

(3)、测量放样结果及控制措施;

(4)、基层表面清理应平整、干燥、粗糙、无浮砂、杂物。

2、  施工中质量控制

(1)、施工现场应根据混合料组成设计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试铺,并对碾压12h后进行钻芯取样、报审;

(2)、计量装置必须良好,严格控制称量误差;

(3)、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视地区和温度而定,一般不宜超过130~160°C,改性沥青可提高10~20°C;

(4)、出厂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石子和粗细料分离、结团等现象,一般观察:

油多发亮,油少发散,过火焦红;

(5)、抽检摊铺温度110~150°C,改性沥青提高10~20°C;

(6)、注意压实顺序:

一般是先轻压后重压,先钢轮压路机后轮胎压路机,先边后中,两次碾压时要使轮迹适当重合;

(7)、控制压实温度:

初压不高于100~120°C,终压不低于70~50°C;

(8)、碾压成型后对压实度进行检查,不合格时应找出原因,予以调整;

(9)、成型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包括压实度,平整度,沥青用量等)和外形(包括宽度,厚度,中线高程,路拱坡度等)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现象,接茬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

3、  交工验收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申报检验并确认签证。

(1)、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包括:

a、表面平整、坚实,颗粒分布均匀,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拥动、烂边、搓板、粗细料集中、泛油等现象;

b、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不得有明显轮迹;

c、接茬应紧密、平顺、烫缝不枯焦;

d、面层与平石、检查井、雨水口等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e、沥青砼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压实度  ≥95%  5  宽度  ≮设计规定

2  ∆厚度  +10mm,-5mm  6  中线高程  ±10mm

3  弯沉值  不小于设计规定  7  横坡度  ±10mm,≯±0.3%

4  平整度  ≤5mm  8  井面与路面高差  ≤5mm

(2)、督促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并予以签证

a、测量复核记录

b、预检工程检查记录

c、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d、沥青试验报告

e、材料试验报告

f、配合比设计

g、沥青混凝土压实度试验记录

h、沥青混凝土压实度、厚度汇总表

4、特殊情况处理:

(1)、未经压实即遭受雨淋的沥青砼,应全部刨除更换新料;

(2)、到场温度过低,应运回重新炒制。

四、管道排水工程监理细则

(一)、施工前质量控制

1、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1)、测量放线成果。

(2)、施工方案。

(3)、配合比设计。

(4)、成品,半成品出厂合格证。

(5)、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单。

(6)、钢筋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7)、砖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8)、机械设备年检证明。

(9)、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证明

2、应督促施工单位完成以下工作

(1)、探明地下管线、设施情况,并加以保护。

(2)、探明地下水位、土质情况,并制定应对措施。

如:

坑槽支护、排水、降水。

(3)、与有关单位部门协商,组织好现场交通,因开挖可能造成现场交通受阻。

(4)、落实机械、设备、人员、材料的组织。

(5)、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环保的保证措施。

(6)、落实与其它管线施工单位的协调、沟通。

(二)、沟槽开挖,施工中质量控制

(1)、开挖断面应符合下表:

槽底宽度(工作位)  边坡

管径(mm)  每侧工作宽度(mm)  土质  坡度

      槽深<3m  槽深3~5m

200~500  0.4  砂土  1:

0.75  1:

1

600~1000  0.5  亚砂土  1:

0.5  1:

0.67

1100~1500  0.6  亚粘土  1:

0.33  1:

0.5

1600~2000  0.8  粘土  1:

0.25  1:

0.33

(2)、督促施工单位注意以下内容:

a、有地下管线、设施段避免使用机械开挖。

b、开挖可能影响附近建筑物,电杆等的安全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重要措施应合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确定。

c、弃土应堆放在距槽边1m以外,沟槽两侧不能满足堆土需要时,应即时清运。

d、机械挖土应即时测量槽底高程和宽度,并预留20cm不挖,待人工清挖以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或破坏,严禁超挖,防止少挖。

e、软弱地质情况地段,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开槽长度,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槽基裸露时间。

采用防雨水,排明水,降地下水,加强支护等措施,确保槽基不蠕动、不破坏、不坍塌。

(a)、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

排水井排水、井点排水及深井泵排水等。

(b)、沟槽支护方法有:

单板撑、井字撑、稀撑、横板密撑、立板密撑、企口板桩等。

f、沟槽内作业人员均需佩带安全帽。

g、沟槽内防水不得乱排,加强环保意识。

h、已开挖的沟槽边应设必要的防护警示设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及行人车辆安全。

(三)、施工后质量控制

(1)、沟槽充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序号  项目  充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砼抗压强度  >设计要求  100m  1组  规范要求

2  垫层  中线每侧宽度  >设计要求  10m  2组  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1点

    高程  0

-15  10m  1组  水准仪

3  平基  中线每侧宽度  +10

0  10m  2组  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1点

    高程  0

-15  10m  1组  水准仪

    厚度  >设计要求  10m  1组  用尺量

4  管座  肩宽  +10

-5  10m  2组  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计1点

    肩高  +20  10m  2组  水准仪,每侧计1点

5  蜂窝面积  1%  两井之间(每侧面)  1组  用尺量蜂窝总面积

(2)、施工单位应提交资料并签证。

a、沟槽开挖隐检记录。

b、沟槽开挖分项工程报审表。

c、工序质量评定表。

(四)、平基、管座施工中质量控制

(1)、检查沟槽开挖分项质量证明及签证。

(2)、检查沟槽是否清理干净,无烂泥、杂物、无积水。

(3)、督促施工单位复核中线及检验控制桩高程,并提交预检表。

(4)、检查支模是否符合要求。

(5)、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捣制平基砼管座,严禁带水浇砼。

(6)、施工单位现场制作砼试件。

(7)、雨天施工须有防雨遮盖.

(五)、平基、管座施工后质量控制

(1)、充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混凝土抗压强度  必须符合规定

2  垫

层  中线每侧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高程  0,-15mm

3  平

基  中线每侧宽度  +10mm,0

    高程  0,-15mm

    厚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4  管

座  肩宽  +10mm,-5mm

    肩高  ±20mm

5  蜂窝面积  1%

(2)、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及签证:

  a、砼试件试验报告。

  b、隐蔽记录。

 c、分项工程报审表。

d、工序质量评定表。

e、排水管道基底情况检查表

(六)、管道安装施工中控制

(1)、检查平基层有无因沟槽滑塌、涌泥等造成平移、扭曲、破坏。

(2)、检查进场管材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检查施工单位机械、人员及工艺落实情况。

(4)、检查施工单位对中线,高程的复核结果严禁出现反坡、倒流水。

(5)、管道安装必须从下游向上游进行,承插式砼管承口向上游,插口向下游。

(6)、检查管道是否垫稳,缝宽是否均匀,管道内有无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

(7)、检查相邻管错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8)、检查管道相交处,管道与检查井相交处,管道外露是否超长。

(9)、管道接口是否按规定进行。

(七)、管道安装施工后控制

(1)、安管充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2)、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并签证。

  a、隐蔽工程记录

  b、分项工程报审表

  c、工序质量评定表

(八)、闭水试验施工中质量控制

闭水试验一般要求:

(1)、在管道回填前进行。

(2)、在管道灌满水后24h进行。

(3)、上游水头2m或至井口。

(4)、两井间上游管口砌砖封口3天后进行。

(5)、允许渗水量符合规范要求。

(6)、闭水不合格时,查找原因,重新再做。

(九)、回填施工中质量控制

(1)、管道安装隐检记录。

(2)、闭水试验结果。

(3)、回填材料合格证。

(4)、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对称回填,用水冲插密实或分层压实。

(十)、回填施工后质量控制:

(1)、回填土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审查回填土的压实、实验报告。

(十一)、相关规范标准:

(1)、CJJ1-90(市政道路验评标准)

(2)、GBJ97-87(水泥路面)

(3)、GBJ92-86(沥青路面)

(4)、CJJ44-91(城市道路路基)

五雨水管道工程管道施工细则

(1)施工前质量控制

1.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1)测量放线成果

(2)专项施工方案

(3)水泥混凝土管材合格证,试验报告

(4)机械设备年检证明

(5)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证明

2.应督促施工单位完成以下工作

(1)探明地下管线,设施情况,并加以保护

(2)探明地下水位及土质情况,并制定对应措施

(3)落实机械,设备,人员,材料的组织

(4)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环保的保证措施

(二)监理工作流程图

承包商填报管道顶进

开工申请单

重做

 

监理工程师审批

不合格

工作坑开挖、支护与导航安装

合格

监理工程师旁站

下管、就位、顶进

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测

接管、顶进

承包商自检合格后填报顶管、接口质量验收报验单

返工

监理工程师审批

不合格

合格

监理工程师签认顶管中间交工证书

(三)监理要点

(1)对施工组织设计要全面,细致的研究并分析审查。

(2)对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要做好审核。

(3)对工程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做好审查。

(4)检查工作坑开挖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水和边坡支护。

检查工作坑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处理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5)检查工作坑结构工程的内容可按排水泵房的监理要求进行。

(6)检查工作坑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检查施工现场机头和工具管,必须和经过批准的所选定机头设备一致,特别是机头直径,纠偏设备,出土装置,动力等必须匹配,机头与工具的联结必须满足纠偏的技术要求,无渗漏。

(8)对顶管设备必须经维修保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开顶前对顶管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进行模拟操作,确保正常方可使用。

(9)检查顶管施工前的以下准备工作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1)顶管设备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是否良好。

2)顶管设备能力是否满足鼎立计算的要求,千斤顶安装位置,偏差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是否按施工方案准备。

4)当顶管段有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沿线附近有建(构)筑物基础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准备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10)检测第一根管的就位情况,主要内容为:

管子中线管子内底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穿墙措施全部落实后,方可开始顶进。

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顶进200-300mm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口测2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

(11)机头顶进入洞后,必须按土质情况调整操作,并监控各类技术参数。

监理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要求进行检查,在管节出洞前,监理对管顶整个系统的安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设备系统运转正常,才准许管节出洞,不经监理批准不准开顶。

(12)检查洞口止水圈,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应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的空隙,洞口前方的土体要稳固,以防因拆除洞口而产生水土流失,对地下管线,地面构筑物,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13)管节进洞前,监理必须严格监控机头的轴线及标高,并对准洞口,控制顶进速度平稳和纠偏量。

检查接收坑内支撑机头和工具,管导轨必须安装稳固,轴线与标高应与机头入洞方向一致。

(14)当机头端面临入洞口时,才准拆除洞口砖和开启洞口封板。

在洞口封门拆除后,应随即将机头顶入洞口,防止机头在洞口土体中长时间停滞。

管节入洞后,检查管壁与洞口间隙的封堵,防止水土流失。

(15)监理人员随时掌握顶进状况,及时分析顶进中的土质,顶力,顶程,压浆,轴线偏差等情况,对发生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给予解决。

(16)当管道超挖或因纠偏而造成管周围空隙过大时,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17)顶进过程中应监控接口施工质量,当采用混凝土管时,应控制内涨圈,填料及接口质量,采用钢管时,应控制焊接,错口质量。

(18)当因顶管段过长,顶力过大而采取用中继环,触变泥浆等措施时,应监控中继环安装及触变泥浆制作质量。

4.质量标准

(1)钢板桩工作的平面尺寸以及后背的稳定和刚度应满足施工操作和顶力的要求,基础标高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钢板桩宜采用咬口联结的方式。

平面形状宜平直,整齐。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100mm,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