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891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 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docx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课外诗歌鉴赏能力快速提升30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1.望夫石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王建诗中“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___  ”一句意思相近。

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2.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

①社日:

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

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

(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

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______(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春【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帘栊:

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

花瓣飞舞,像落花。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5.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问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注】①楼兰: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 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______。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7.咏    路

[宋]邹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

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

诤臣,敢直谏。

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

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

②赤路:

炎荒之路。

③伊:

句首语气助词。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_____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  琴

[宋]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

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

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

这里指曲调。

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1)______”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

(2)______”,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______;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

(1)用词中的字填空;

(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

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

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 和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

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

②初笄(jī)女:

刚成年的女子。

(1)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______。

12.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

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指代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14.阅读李商隐的《蝉》,完成下列各题。

蝉①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②,故园芜已平③。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①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

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②梗犹泛:

典出《战国策•齐策》:

土偶人对桃梗说:

“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

③芜已平:

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

(1)虞世南《蝉》中的“流响出疏桐”,写蝉居梧桐良木,响亮的鸣声连续不断的传向远方,李商隐《蝉》中与此意境相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下列描写声音的诗句运用以声衬静手法的一项是______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C.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划线的诗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5.颂钓者

〔唐〕德诚禅师

千尺丝纶①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注释】①丝纶:

钓鱼丝线。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

(2)诗的后两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

请结合内容分析。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3)题。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

距离很近。

比喻春天的短暂。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

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答到三点即可)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示例:

______。

(意近即可)

17.

两诗中分别以何物相赠友人?

           

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8.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②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

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高情。

②戍楼:

报警用的烽火楼。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月明羌笛戍楼间”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19.白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莲花的哪些特点?

请概括作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和周敦颐的《爱莲说》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②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③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体道:

是指体悟道理。

③更:

经历。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颈联化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典故。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试作简要分析。

“至今羌笛怨无穷”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1.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

为何“遥招手”?

2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啭:

鸟婉转地叫。

移:

移动,这里指飞翔。

向:

在。

(1)“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

(2)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3)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

24.古诗词鉴赏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5.《采桑子》二首

【甲】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乙】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乙词中运用了    、   等意象,描摹出一幅    (时分)清疏淡远的图景。

欧阳修在甲词中写道“隐隐笙歌处处随”,在乙词中写道“笙歌散尽游人去”,请分析这两句词中的不同情感。

26.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诗歌首句中的哪个字用的十分传神,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

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

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这首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诗人借墨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品格?

28.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根据诗中的菊初黄、_________和荞麦花开等景象,可知这首诗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9.诗歌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二句中“倚”字的妙用。

(2)全诗表达出作者的哪些情感?

 

30.浪淘沙

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①半欲沉。

 

宿鹭眠鸥飞旧浦②,去年沙觜③是江心。

注:

①罾舡:

装有鱼网的渔船。

②浦:

水滨,水边。

③沙觜:

沙洲口。

“觜”同“嘴”。

从写法的角度,对该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

化为孤石苦相思

【小题2】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要诗句的意思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诗句,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作答即可。

细读两首诗可知,王建诗中“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化为孤石苦相思”一句意思相近。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诗歌的重要词句、主题、写法、情感等,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选择即可。

本题采用排除法,B.理解不正确,“行人”应是指远行的丈夫。

其它选项的理解都正确。

故选B。

2.【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能力。

结合诗歌的内容即可。

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

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关键语句的理解,通过“醉”字感受村民们的高兴心情即可。

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答案:

(1)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

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译文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解析】

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

从诗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王驾的《社日》显然写的是春社。

全诗朴实、真切,无一丝刻意雕琢之痕迹,犹如一幅淳朴而又情趣盎然的乡村风俗画。

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田园生活。

可以说,它是晚唐诗中的别具一格之作。

3.【答案】幽

【解析】

解析:

(1)“深处”、“蜿蜒”、“掩映”都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深远、幽静的特点,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环境的特点就是“幽”。

(2)人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落花至”是用眼睛看到的,所以采用视觉,“流水”是耳朵听到的,所以采用的是听觉,“香”形容流水有花的香味,所以采用的是嗅觉。

答案:

(1)幽

(2)示例:

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这首诗句句写景,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1)此题考查诗中景物的特点,作答时要结合诗意理解。

(2)本题考查诗借助感觉器官写景的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4.【答案】风和日丽;春意盎然等

【解析】

(1)阅读全曲,抓住关键词语“暖日和风”“杨柳”“啼莺舞燕”等,来理解展示的画面;注意能表达出“风和日丽”“春意盎然”即可。

(2)在了解《天净沙•秋思》的基础上来分析,“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感是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了解这首小令的内容,“小桥流水飞虹”的意思是:

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抒发了诗人高兴的心情。

答案: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等。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译文: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

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长子里静悄悄。

院长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这首小令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令内容的基础上,分别理解句子表达的情感,然后分析不同即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诗歌的内容。

第二题是难题,要求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来分析情感。

5.【答案】单调、清冷;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解析】

(1)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解答。

做此题可着重体会“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一联中的“雪”与“寒”,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而在这塞下却常年被积雪覆盖,再加上“春色未曾看”,更突出了边塞生活的单调、清冷。

(2)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抱”字做出赏析。

首先“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由此可以想象将士们怀抱马鞍的目的应该是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想要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而“枕”不如“抱”程度深,不能更好的表现将士们的这种迫切心情。

(3)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主题及写作手法。

主题可通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则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笛中闻折柳”古代柳有特殊含义,有折柳送别之意,这里可引申为: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来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表现的是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直为斩楼兰”化用典故(不破楼兰终不还);“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实景与虚景相结合;“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以五月内地盛夏与边塞终年积雪衬托边塞的苦寒。

所以本诗主题和表现手法分别是:

主题:

①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②边塞生活的艰苦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写作手法: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

答案:

(1)单调、清冷

(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主题:

①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②边塞生活的艰苦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写作手法: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

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

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1)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古诗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来完成即可。

(2)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能力。

赏析词语时,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

(3)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古诗主题及写作手法的能力。

分析主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诗歌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化用典故、多角度描写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