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0786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36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docx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报告

摘要

本报告从宏观经济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和地方债务状况等方面,对全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级政府的信用能力进行评级。

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相应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授信行为提供参考。

一、政府信用等级的设置和含义

信用评级是对地区政府债务如约还本付息能力和偿还意愿的评价。

我国本币主权信用等级为AAA,因而最高的政府信用等级也为AAA级。

我们采用三等十级制来标记地区政府长期债信用等级。

一等为投资级,二等为投机级,三等为倒闭级。

从第一等到第三等风险逐渐加大,还款付息能力逐渐减弱。

政府信用等级的设置

等级

含义

投资级

AAA

最高级债,其还本付息能力最强。

AA

属高级债,其还本付息能力很强,基本无风险。

A

还本付息能力较强。

尽管其还本付息能力易受内外部环境和经济条件不良变化的影响,但风险较低。

BBB

还本付息能力一般。

内外部环境和经济条件的不良变化易弱化其还本付息能力,投资风险一般,是正常情况下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最低资信等级。

投机级

BB

BB、B、CCC和CC级债属于投机级债。

BB级债的投机性最低,CC级债的投机性最高。

投机级债的还本付息能力在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

B

CCC

CC

倒闭级

C

濒临破产,其还本付息的能力极弱。

D

破产。

二、意义与局限

第一,各省由于面积、人口不同,在经济总量上存在天然的差距,我们在评分时恰恰是针对总量来进行,并没有回避这种差异。

因而不排除有的省份可能具备不错的经济发展前景,但由于现阶段经济规模小而得分偏低;有的省份可能由于经济增长点不稳定的因素,未来面临一定的风险,而它得益于总量上的优势仍能得到不错的评级。

尽管如此,本报告对于给予各省多大的授信额度仍是有参考意义的,毕竟,经济规模越小,给予其大额授信时须承担的风险越大。

第二,现行的政府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线性评分的方法。

在该方法体系中,最佳值等于地区前5名的平均值;平均值等于全部地区的平均值;最佳值对应100分,平均值对应60分,其他信用等级对应的得分由(最佳值,100)和(平均值,60)两点确定的直线决定,最低得0分,最高得100分。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评分是渐变的,给分的随机性小。

坏处在于,必然有相当一部分省区的相关指标在平均值之下,从而信用被低估,与实际不符。

另一种是加总式的。

对于每一个指标,根据经验划分若干给分等级,再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赋予其相应分值,最终将其加总。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各省在全国经济中的相对位置不会影响对其评级。

坏处在于,首先,等级的划分由于具有随意性而要求评分者必须细致、客观;其次,两个等级间存在“突变”,即两省可能在相应的指标上差别不大,却因为恰好处于不同的等级而使其得分不同。

经过权衡,我们采用了加总式的评级方法,在阅读本报告时需加以注意。

三、宏观经济环境

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可概括为:

经济触底反弹,国民经济总体情况向好;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进出口总额下降,贸易顺差减小;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改革取得新进展。

宏观经济政策可概括为:

加大财政支出;出台多项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快产能结构调整,抑制产能过剩;抑制房价过高和过快增长,土地财政降温;多次调高出口退税税率;地方债获批发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陆续出台。

未来政策的发展趋势为:

宏观政策基调不变、经济结构继续调整。

四、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我们从GDP、GDP增长率、人均GDP、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及战略地位几个方面分别对各省进行了评估,汇总如下:

2009年各省区域经济形势综合评分

省份

GDP

GDP增长率

人均GDP

产业结构

资源禀赋及战略地位

总分

排名

北京

7

3

5

10

10

35

3

天津

3

5

5

7

8

28

8

河北

7

3

3

3

6

22

14

山西

3

3

3

0

8

17

23

内蒙古

3

5

5

0

10

23

13

辽宁

7

3

5

3

8

26

10

吉林

3

3

3

3

6

18

21

黑龙江

3

3

3

3

7

19

19

上海

7

3

5

10

10

35

4

江苏

10

3

5

10

8

36

1

浙江

10

3

5

10

8

36

2

安徽

7

3

1

3

6

20

18

福建

7

3

5

7

8

30

7

江西

3

3

1

3

7

17

24

山东

10

3

5

3

10

31

6

河南

7

3

3

3

8

24

11

湖北

7

3

3

7

8

28

9

湖南

7

3

3

3

6

22

15

广东

10

3

5

7

10

35

5

广西

3

3

1

3

8

18

22

海南

0

3

1

7

10

21

17

重庆

3

3

3

3

10

22

16

四川

7

3

1

3

10

24

12

贵州

0

3

1

0

9

13

27

云南

3

3

1

0

8

15

26

西藏

0

3

1

0

8

12

29

陕西

3

3

3

0

10

19

20

甘肃

0

3

1

0

7

11

31

青海

0

3

1

3

6

13

28

宁夏

0

3

3

3

7

16

25

新疆

0

3

1

0

8

12

30

35分及以上:

35分及以上的省份包括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和上海。

其中,江苏、浙江和广东并列最高,达35分。

不难看出,上述五省都是目前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处在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从GDP增长速度来看,步伐稳健而又不激进,所以在GDP增速一项皆为3分。

江苏、浙江两省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值以及产业结构上看均无可挑剔,为全国翘楚。

但是在资源禀赋及区域经济战略中的地位来看,两者又略落后于同一级别中的北京、上海和广东。

在目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地带的绝对中心的地位是不容挑战的。

也正因为此,在该项评分中必须体现出苏浙两省同上海的差距。

同苏浙两省相比,广东的不足之处则表现在产业结构上。

从第二节的列表中可以看出,广东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为45.7%,比这一级别中最高的江苏省(28%)高了近18个百分点。

这说明目前广东省三次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率还不配套,产业调整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实际上,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支撑广东经济发展的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制造业。

但是随着周边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内地省份的兴起,近年来这部分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高投入、低利润的发展瓶颈也日益显现,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同上述三省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劣势在于GDP总量,而这是由面积和人口规模决定的。

25分~35分:

在20和30分之间的省份包括山东、福建、天津、湖北、辽宁、河南、四川。

山东最大的劣势在于产业结构,仅为3分。

如下图所示,山东省的产业结构是典型的“二一三”型,第二产业过于突出,第一产业仍然过高,而第三产业则比重太小。

同9.7%的产出相比,37.4%的从业人数太高,第一产业产出效率低,剩余劳动力转出的任务还很大。

福建的各项得分比重平均,都处在中上的水平,因而其总体得分也相应位于中上。

天津和福建的情况相似。

从产业结构上看,同样存在第二产业过于突出、三产比重低的问题;而在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战略中的地位上,相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和环渤海经济带中的辽宁、山东,仍然有一定差距。

辽宁和湖北情况相似。

湖北的人均产值低于辽宁,而辽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比湖北更高。

总体而言,两者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似。

河南最大的特点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人员过多、效率低,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四川情况相似,不同的是,由于四川在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资源禀赋也不错,得益于西部大开发,其未来的前景更为明朗。

15分~25分:

包括内蒙古、河北、湖南、重庆、海南、安徽、黑龙江、陕西、吉林、广西、山西、江西、宁夏、云南。

其中,内蒙古的最大优势是资源禀赋和GDP增长率,两者都可以说是领跑全国。

但是其劣势也与此分不开。

内蒙古面积广大,资源丰富,而人口相对稀少,因而即便其经济总量居于全国中游,但是人均产值却位居前列。

也正是因为资源优势过于明显,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太高,该项评分为0这是造成其和其他省份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河北、湖南、重庆与河南情况相似,最大的特点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人员过多、效率低,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不同的是,由于重庆在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资源禀赋也不错,得益于西部大开发,其未来的前景更为明朗。

海南、安徽、黑龙江、陕西、吉林、广西、山西、江西、宁夏、云南的状况则颇为相似:

GDP总量和人均量无不处于全国后列(仅安徽省GDP过万亿,名列第14位,但是由于其人口总量巨大,人均GDP仅名列第26位);GDP增长率不高,仅大约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不知是出于有意无意,或者是统计口径的不同,历年各省的GDP增长率大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云南、山西、陕西该项评分为0;而总体上,资源禀赋和战略地位并不低于其他省份。

15分以下:

15分以下的省份包括:

贵州、青海、西藏、新疆、甘肃。

这五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尤为巨大,该项得分为0。

可见,其产业结构组合相当不合理,仍处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

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而后者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五、财政收支状况

我们从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建设性支出比例、财政支出弹性、财政自给率几个方面分别对各省进行了评估,汇总如下:

2009年各省财政收支状况综合评分

省份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增长率

建设性支出比例

财政支出弹性

财政自给率

总分

排名

北京

10

3

1

3

10

27

3

天津

3

5

5

3

7

23

7

河北

7

3

1

1

3

15

15

山西

3

5

5

0

3

16

14

内蒙古

3

5

5

3

3

19

9

辽宁

7

3

3

3

7

23

8

吉林

0

3

3

3

3

12

22

黑龙江

3

1

3

3

3

13

18

上海

10

1

5

3

10

29

2

江苏

10

5

3

3

10

31

1

浙江

10

3

3

1

10

27

4

安徽

3

5

3

1

3

15

16

福建

3

3

1

3

7

17

10

江西

3

3

3

1

3

13

19

山东

10

3

3

3

7

26

6

河南

7

3

3

1

3

17

11

湖北

3

3

1

1

3

11

23

湖南

3

3

1

3

3

13

20

广东

10

3

1

3

10

27

5

广西

3

3

1

3

3

13

21

海南

0

5

1

0

3

9

26

重庆

3

5

3

3

3

17

12

四川

7

3

1

3

3

17

13

贵州

0

3

1

1

3

8

28

云南

3

3

1

1

3

11

24

西藏

0

3

5

3

0

11

25

陕西

3

5

3

1

3

15

17

甘肃

0

3

3

1

0

7

30

青海

0

5

3

0

0

8

29

宁夏

0

3

5

1

0

9

27

新疆

0

3

3

0

0

6

31

30分及以上:

江苏省以总分31分名列第一。

除去建设性支出比重和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外,其余项得分均为满分。

其中,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过大,GDP增长率提高依赖的财政支出过多是当前各省面临的普遍问题。

建设性支出比重为35%,排在第九位,属中等水平。

总体而言,江苏省财政实力雄厚,增长稳定,财政支出结构合理,未来面临的财政风险很小。

20分~30分:

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天津、辽宁7个省市。

其中,上海位列第二,它和江苏的差距主要在财政收入增长率上。

上海的GDP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已处在较高水平,目前的增长趋势比较稳定;北京的财政收入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弹性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建设性支出比重过低;浙江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过高,经济增长耗费的财政支出太高,投资拉动型增长迹象明显;广东的建设性支出比重过低;山东、天津和辽宁各项分值分配比较均匀,都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总体而言,这些省市的财政收支合理,经济基础也比较雄厚,未来面临的财政风险不大。

10分~20分:

包括内蒙古、福建、河南、重庆、四川、山西、河北、安徽、陕西、黑龙江、江西、湖南、广西、吉林、湖北、云南、西藏17个省区。

内蒙古的各项指标较为平均,主要问题在于财政收入总量和财政自给率水平偏低;福建和四川的突出问题在于建设性支出比重过低;河南的突出问题在于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过高,经济增长的财政代价过大;山西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太高,是总分在10分以上的省市区中唯一一个该指标得分为0的;河北、江西、广西的建设性支出比重过低;安徽、陕西、江西、湖北、云南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过高;吉林和西藏的突出问题在于财政收入总量过低,此外,西藏的财政自给率太低,仅为6%,排在全国最末位。

总体而言,这部分省区随着总体得分的递减,面临的财政风险越来越大,值得特别关注。

10分以下:

包括海南、宁夏、贵州、青海、甘肃、新疆6个省区。

这些地区最大的共同点首先是财政收入总量太低;其次是财政自给率低,除了海南和贵州,其余的财政自给率都在30%以下;此外,海南、青海、新疆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太高,均位列全国倒数前四位,该项得分为0分。

这6个省区面临的财政风险很大。

六、综合信用评级

各省综合信用评级汇总如下:

2009年各省信用综合评级

省份

宏观经济环境

区域经济状况

地方财政状况

总计

评级

排名

江苏

20

36

31

87

AA

投资级

1

上海

20

35

29

84

AA

2

浙江

20

36

27

83

AA

3

北京

20

35

27

82

AA

4

广东

20

35

27

82

AA

5

山东

20

31

26

77

A

6

天津

20

28

23

71

A

7

辽宁

20

26

23

69

BBB

8

福建

20

30

17

67

BBB

9

内蒙古

20

23

19

62

BBB

10

河南

20

24

17

61

BBB

11

四川

20

24

17

61

BBB

12

湖北

20

28

11

59

BB

投机级

13

重庆

20

22

17

59

BB

14

河北

20

22

15

57

BB

15

安徽

20

20

15

55

BB

16

湖南

20

22

13

55

BB

17

陕西

20

19

15

54

BB

18

山西

20

17

16

53

BB

19

黑龙江

20

19

13

52

BB

20

广西

20

18

13

51

BB

21

吉林

20

18

12

50

BB

22

江西

20

17

13

50

BB

23

海南

20

21

9

50

BB

24

云南

20

15

11

46

B

25

宁夏

20

16

9

45

B

26

西藏

20

12

11

43

B

27

贵州

20

13

8

41

B

28

青海

20

13

8

41

B

29

甘肃

20

11

7

38

CCC

30

新疆

20

12

6

38

CCC

31

投资级的省份有12个,它们是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山东、天津、辽宁、福建、内蒙古、河南、四川。

其中,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广东是AA级,山东、天津是A级,辽宁、福建、内蒙古、河南、四川是BBB级。

AAA级空缺。

江苏省以87分的总分位列第一;四川、河南总分都是61分,在投资级中排名最末。

投机级的省份共19个,它们是湖北、重庆、河北、安徽、湖南、陕西、山西、黑龙江、广西、吉林、江西、海南、云南、宁夏、西藏、贵州、青海、甘肃、新疆。

其中,湖北、重庆、河北、安徽、湖南、陕西、山西、黑龙江、广西、吉林、江西、海南是BB级,云南、宁夏、西藏、贵州、青海是B级,甘肃、新疆是CCC级。

湖北重庆总分都是59分,距投资级的临界值仅一分之差;甘肃、新疆总分都是38分,排名最末,距离倒闭级的20分关口还是有较大缓冲空间的。

总体而言,从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来看,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山东、天津七个省市区评级在A以上,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风险较小;辽宁、福建、内蒙古、河南、四川具有投资价值,但需面临一定的政府违约风险;对于湖北、重庆、河北、安徽、湖南、陕西、山西、黑龙江、广西、吉林、江西、海南十二个省区,投机性较大,政府违约风险较大;云南、宁夏、西藏、贵州、青海、甘肃、新疆七个省区则面临很大的政府违约风险。

七、政府信用风险

政府信用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可以概括为:

外部风险:

全球经济有可能步入“长衰退、缓复苏”格局;各国政府面临财政困境再次启动大规模刺激计划空间不大;未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高风险因素依旧存在。

内部风险:

回调不充分经济增速仍存在再度下滑可能;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明显弱于资产部门;高信贷高投资难以为继结构性矛盾将在两三年内凸显;经济回升态势强劲指标显示局部出现过热苗头。

地方财政风险则主要指由于目前我国财政体制中财权和事权不对等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国企亏损、“三农”问题、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欠账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地政府的财政收支普遍处于较紧张的状态。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很大,土地出让收益不像税收等收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

八、投资及信贷建议

2010年,对各省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的总体原则是:

关注经济发达省份的信贷需求,选择经济增长稳定、财政收入有保障的省份,在具体授信之前对该省的负债状况进行系统评估;信贷应优先用于具有稳定收入或者能为当地政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或经济增长预期的经营性项目或建设性支出项目。

附表

附图

第一章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

第一节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基本状况

一、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背景

我国的《预算法》、《担保法》等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列赤字、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也不得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规模不断扩张,地方政府客观上需要通过债务融资来解决短期内财政资金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公开或隐蔽地举借债务或为地方企业融资作担保。

目前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仍处于快速变革时期,财政体制还不完善,使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有很大不同,政府信用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对于保障政府债务的债权人利益,维护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省、市级地方政府通过注册成立各种名目的投资公司或建设公司等,搭建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借款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公司债或项目债。

现有的法律规范并没有对这种变相的举债作出实质性的硬性约束。

银监会于2009年底发出通知叫停了商业银行对县级融资平台的放贷以防范信贷风险,城投债的发行也逐步收紧,而财政部则于2010年2月发通知严禁财政部门和人大继续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提供担保,以切断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的链条,国家发改委则随后表示要保持项目资金的连续性,以保证投资及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

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2009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政策趋势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对于金融机构把握地区信用风险,在地区间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负债风险已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2010年初,财政部对地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

从初步反馈的结果来看,不少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已经相当巨大。

尽管具体数据并未公布,从图1历年地方财政支出中的付息支出来反观,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经历了快速的上升。

数据来源: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图1历年地方财政支出中的付息支出(万元)

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现状

如上所述,地方政府受法律限制不能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但自2002年起,地方政府通过有实际控制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发行企业债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各大评级机构对此类企业债券的评级标准也不同于一般经济主体的评级标准。

中诚信资信评级有限公司在相应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企业债的评级中,将评级要素确定为宏观经济总体态势、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果的评级等方面。

大公国际资信评级有限公司在相应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企业债的评级中,将评级重点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规模与增长状况、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效率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与结构等方面。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校区中国财务金融与企业研究中心教授陈超等人通过Logit回归模型对已发行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企业债券的信用级别与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论是各大评级机构的对此类债券的信用等级与此类公司的资产规模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高度相关,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较弱。

总体而言,随着地方政府负债风险日渐引人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热炒以及地方政府通过市场化渠道发行债券被提上日程,不少评级机构开始尝试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评级。

但至今为止,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有影响力的评估结果。

第二节评级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政府信用等级的设置和含义

信用评级是对地区政府债务如约还本付息能力和偿还意愿的评价。

在开展地区信用评级之前必须确定主权信用等级,地区信用等级一般不高于主权信用等级。

我国本币主权信用等级为AAA,因而最高的政府信用等级也为AAA级。

我们采用三等十级制来标记地区政府长期债信用等级。

一等为投资级,二等为投机级,三等为倒闭级。

从第一等到第三等风险逐渐加大,还款付息能力逐渐减弱。

如表1所示。

表1政府信用等级的设置

等级

含义

投资级

AAA

最高级债,其还本付息能力最强。

AA

属高级债,其还本付息能力很强,基本无风险。

A

还本付息能力较强。

尽管其还本付息能力易受内外部环境和经济条件不良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