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0615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概论讲义.docx

心理学概论讲义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科学性质

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以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一)理论心理学。

研究关系到整个心理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问题的一个心理学分支,也称体系心理学。

理論心理学主要包括:

1.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基本原理原理的研究有两类:

一类是心理的实质问题为核心,另一类是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

2.社会心理学。

·

3.发展心理学。

4.生理心理学。

5.比较心理学。

6.实验心理学。

(二)应用心理学。

包括: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自然科学的性质。

讲究逻辑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测量性。

(二)社会科学的性质。

(三)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三个特征:

客观性,可验证性,系统逻辑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包括四个层次:

1.描述,指可将研究的问题做表明事实的陈述。

2.解释。

不但可以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还可以说出为什么。

3.预测,经过研究发现,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

更好的预测事情的结果。

4.控制,在预测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

(四)综合交叉的性质。

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可以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得人们能搞好的领会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

(一)一般方法论。

(二)心理学研究原则。

基本原则为: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伦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具体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更具观察的场所,可以分为自然场所的现场观察与人为场所的情境观察。

根据观察实践的长短,分为长期观察和短期观察。

2.实验法。

按研究目的的控制或者创造性条件,主动引起或改编被试的心理互动,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方法。

可以分为:

实验室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主要在时隔方面进行控制:

一是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二是严格控制被试,进行随机抽样和随机安排。

三是:

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和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和顺序出现。

四是:

控制被试的反映,用指导语指导其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范围。

3.个案研究法。

分为两种类型:

个人为单位的个案和以社会群体为单位的个案。

两个特点:

一是这种方法注重对跟个案有关的具体事实和细节作深入研究,其次是要求对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特征以及相关的因果关系作客观分析和正确推论,改进和推广建议并予以实施。

4.调查法。

指的是抽样调查,从某以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定抽取一定的样本,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推论总体的情况。

根据调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调查目的与任务不同,分为一般调查和专题调查。

调查的内容性质不同,分为事实特征调查与征询意见调查。

按照调查所提出问题的格式不同,分为结构式调查与非结构式调查。

调查才去的资料收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面谈法,邮寄问卷与电话查法。

5.内省法。

一般有两种方式:

指個體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深入审视与思索,探究自己的思维与感觉等的心理现象活动,认识自己。

另一种心理学研究中用的,要求被式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口头活着书面的报告出来,加以研究,得出结论。

三.常用研究技术和手段。

(一)实验和研究设计。

(二)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法

(三)逻辑思维推理法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研究者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

第一,实验的条件最好与日常生活中的条件相似。

第二,被应试志愿参加研究第三,尽可能的情况下,不给被式留下比受试前更痛苦的感觉。

在研究中,常用动物来和人作为研究比较对象。

其好处有: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在进化过程中所有物种都在生物学上有彼此的联系,行为方式也有联系,人与动物在很多方面仅仅是复杂程度上的区别。

●对人的研究有诸多伦理道德的限制,使得许多研究不能以人为实验对象。

●对动物的研究有时候更为方便可行。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

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孕育阶段。

亚里氏多得的《灵魂论》中把灵魂分为三个部分:

植物灵魂,动物灵魂。

理性灵魂。

(二)确立阶段。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主张: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观点。

二.心理学的流派。

(一)精神动力学派。

是由奥地利医生非罗伊德,在1896年创立。

(二)行为主义学派。

(三)人本主义学派。

(四)认识学派。

三.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主要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个学派之间由最初的长久激烈轮转、相持不下、甚至相互对立和敌视,演变成今天的彼此和谐共存,互相包容。

其次,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新的分支学科与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存在两种形态:

一种是整体化的综合性把握。

一种个别化的分析性把握

(二)发展趋势。

未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综合化的趋势。

2.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趋势渐趋明显。

3.心理学将朝更为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4.跨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心理过程

第一节.感觉:

信息输入和登录。

一,感受器。

二,___限(P37)

三,感觉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中感觉刺激的丰富性,调节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第二节.知觉:

信息的识别。

一.知觉组织。

守恒是知觉组织的重要形式。

二.对象识别。

群魔殿的四类小鬼分别为:

映像小鬼,特征小鬼,报告认识小鬼,决策小鬼,

三.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由符号识别的加工受上下文的语义背景或我们对知觉对象的知识知道,成为自上而下的加工。

第三节注意:

信息的选择。

一.注意的概念。

二.无注意意和有注意意。

无注意意是么有预订目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候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一定活动人物的注意,受到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三.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

注意第一项品质的特点是注意广度,注意第二项品质特点是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第三项品质特点是注意分配,注意的第四项品质特点是注意的转移。

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

三个因素:

先天因素,后天训练,兴趣。

五.自动化。

了解自动加工的好处是:

可以明晰教师,家长自己安排学习训练人物的目的以及利弊。

第四节记忆:

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一.记忆的分类。

按照记忆内容分类可以分为: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

按照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按照有误自觉的目的分类:

有意记忆,无意记忆。

记忆的地位分类:

机械记忆,逻辑记忆。

记忆是否努力分类: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二.记忆系统

三.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组织。

即便是记忆一些无联系的单次,人们额也会试图对它们进行组织,证明了记忆是个主动的过程。

四.长期记忆信息的遗忘。

1.遗忘理论。

看待遗忘的积极的一面:

一是记住的信息不一定是正确的,改正错误需要忘记,重新储存正确的信息。

二是,客观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人对自然以及社会等都不在发展学习,改变旧观点。

三是,每个人都会有坎坷与失败,很多都是赖于忘记不良情绪的体验,摆脱阴影。

2.遗忘旋律。

表现有几个方面:

艾宾斯曲线,前摄仰制,倒摄仰制,位置效应。

第五节思维:

信息演算。

一.思维以及分类。

可以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二.类别和概念学习。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问题的解决含有准备期,潜伏期,明朗期,验证期。

同时还包括:

表述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作出决策几个阶段。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呈现的方式。

2.多余刺激的干扰

3.定势的影响。

4.功能固着。

5.动机的作用。

第三章个性心理

第一节心理特征概述

一.个性心理结构简介。

包括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性倾向性。

主要有:

1.需要。

是人脑对各种身体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动机。

是指激励人去活动的心理方面。

3.兴趣。

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4.理想。

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理想有多种成分构成:

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5.信念。

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一是到的个性倾向。

6.世界观。

人对真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就是世界观。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主要有:

1.能力。

指的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为:

一般能力,指的是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特殊能力:

指的是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智力指的是:

个体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2.气质。

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专一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

指的是:

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中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

(三)个性与人格。

二.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

(二)身体因素

(三)家庭因素

(四)自然环境因素

(五)学校因素

(六)社会实践

(七)社会文化因素

三.心理特征在教育中的运用。

1.有利于因材施教。

2.运用于职业指导。

第二节个性理论与测验

一.主要个性理论简介。

(一)精神分析理论。

1、非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认为:

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2、荣格的理论。

人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包括:

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3、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如图:

(P81)

(二)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三)人本注意理论。

1.基本需要。

包括: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

低级需要比高级需要更为强烈。

3.自我实现者。

(四)类型理论。

分为以下几大类:

1.克瑞其米尔的类型论。

把人的体格分为三种:

强壮型,瘦长型,矮胖型。

2.谢尔顿的类型论。

基本分为三类:

内胚叶型,中胚叶型,外胚叶型。

3.荣格的类型理论。

提出人格分为:

内向型和外向型。

4.威特金的类型论。

人分为:

场依存的人和场独立性的人两种。

5.霍兰德的类型论。

分为六种类型:

社会性,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货易型,传统型。

(五)特制理论。

特制理论提出:

1.人格是由个体的一组特质组成。

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

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

2.人格特质在时间上有稳定性,在空间商具有普遍性。

3.对人格特质的了解,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

1.特质的概念。

2.特质的分类。

分为:

共同特质,个人特质。

二.常见个性测验简介。

(一)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种根据特征是:

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好强性,乐观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控制性,紧张性。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分为:

成人和幼年两种。

包含100个左右的题目,每一种问卷有4种量表:

精神质量表,外内向质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效度量表。

(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四)Y-G性格测验。

三种性格测验:

1.吉尔福特人格量表,2吉尔福特――马丁人格量表。

3。

吉尔福特――马丁人事调查表。

(五)投射测验。

1.投射实验介绍。

指的是:

个体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

2.投射实验分类。

分为5类:

1.联想法。

2构造法。

3.完成法。

4.选排法5.表达法。

3.主要投射测验简介。

有以下几类:

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和儿童统觉测验。

三.心理测验的有关指标与使用测验的基本原则。

(一)信度。

又叫做稳定性,可靠性。

指的是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试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再测信度。

分半信度。

(二)效度。

根据问题的不同侧重点,可以把效度分为两大类:

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三)常模。

心理测量中的比较标准,也就是说心理测量中常用的标准化样本分数。

(四)心理测验的基本原作。

1.对个人隐私加以保护。

2.心理测试以前要先做好预备工作。

3.主试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节性格特征

一.性格的概念。

含义:

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心理特征的总和。

可以听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

1.对现实态度的个性特征。

2.在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

3.性格的社会制约性。

二.个性的结构特征。

(一)现实态度特征。

1.对别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

2.对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

3.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1.自觉性。

2.坚定性

3.果断性。

4.自制力

5.勇敢。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1.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

2.情绪稳定性方面的性格特征。

3.情绪活动的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

4.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

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人事方面的个人特点。

(五)性格的可塑性。

第四节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其实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

第二.气质的天赋性。

第三.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气质的类型。

包括: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犹豫质。

三.其他气质类型介绍。

(一)柏尔曼的气质激素理论。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与分泌腺的种类相对应用不同,其功能也各有差异。

可以分为:

1.甲状腺型。

2.肾上腺型。

3.脑下锤体型

4.副甲状腺型

5.性腺型。

(二)巴浦洛夫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动物神经系统有三种特性:

兴奋型和抑制的强度,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

可以把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计划分为以下四类:

1.强而不平衡的类型。

2.强,平衡、灵活的类型。

3.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4.弱型。

四.气质的教学意义。

(一)在教育上的应用。

(二)因材施教,培养个性。

第四节能力

一.能力的概述。

能力是指的人们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认为有两种涵义:

一是已经发展出或者表现出的实际能力,二是潜在能力。

能力按照倾向性分为: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照功能分为: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二.天才。

天才机智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些能力品质。

1.观察问题的敏锐和机警,

2.良好的记忆力

3.独立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

三.智力

(一)智力的定义。

主要有以下四种解释:

1、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能的能力

2、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

3、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

4、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试的能力。

(二)能力和智力。

1、智力包括能力。

2、能力包括智力。

四.智力的结构理论。

(一)二因素论。

五类特殊因素:

口语能力因素,算术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

还有第六种:

智力速度。

(二)群因素论。

提出七个基本能力:

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五.智力测验。

1.比纳-西蒙智力测试。

公式为:

IQ=MA/CA*100

2.微克斯勒智力量表。

分为: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3.其他形式的智力测试。

包括有:

1.奥蒂斯独立管理心理能力测试。

2.温德克人事测试。

3.魏斯曼人事分类测试。

第四章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涵义。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的研究意义。

三.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和任务。

(一)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

1.在发展进程中遗传与环境作用。

2.在发展进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作用。

3.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

4.不同领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心理发展研究的任务。

四.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式。

1.横向比较研究。

2.纵向跟踪研究。

3.跨文化研究。

第二节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为:

直接作用与客体的个别动。

另一类是由个别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或认知格式。

(二)认识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三)认识发展与平衡化

二.心理测量流派的智力发展理论。

(一)传统智力理论。

(二)新智力理论。

分为:

1.智力三元理论。

2.多元智力理论。

三.信息加工心理学对认知发展的研究。

(一)注意的发展。

(二)记忆的发展。

(三)概念的发展。

(四)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

四.语言获得与机能。

(一)语言的获得。

1.语言发展的阶段。

包括有:

牙牙语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或者三词组合阶段。

完整句阶段。

2.语言获得理论。

分为:

强化说,先天决定论,相互作用论。

(二)语言的机能。

1.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2.语言对自我调节的影响。

3.语言对文化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情绪,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

(一)早期情绪发展。

(二)依恋、

1.依恋的出现。

2.母子的联系。

3.对依恋的评估。

有三大类:

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

4.依恋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害怕和焦虑的发展与克服。

二.自我意识以及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做为客体的自我。

2.作为主题的自我。

3.自尊:

自我评价。

4.自我调节的发展。

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体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能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内心所进行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性别角色的发展以及男女差异。

三.道德的发展。

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一.幼儿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与教育。

二.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与教育。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与教育。

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与教育。

第五章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与基本程序。

1.分析与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方法与媒体。

3.教学评价的实施。

(二)教学目的的分析与制定。

1.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

2.教学目标分类是跨学科的。

(三)学习者其实状态的分析。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力的分析。

一般包括:

学生的背景知识的分析,目标技能分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分析。

2.学生的学习方式分析。

(四)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

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教材编排的思想与特点、

2.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情境下认知学习分为:

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具体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组合应用。

2.选择合适学生思维水平的传媒符号。

3.发掘媒体醋精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

二.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现行组织者。

步骤包括:

选择材料,设想学习过程,呈现预备性材料,从抽象出新信息,运用活动强化。

(二)发现学习与掌握学习。

1.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法。

优势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第二,有利于培养内部动机,第三有利于学会发现技能第四,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掌握学习法。

公式:

(P158)

(三)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常用的模式有:

1、应用计算机建立,存储学生的资料,提供教学管理与评估。

2、联系模式:

提供学生练习技能与知识的机会,不断给予学生强化,直至掌握为止。

3、个别指导模式。

4、模拟教学模式。

(三)头脑风暴法。

遵循的原则是:

1.对提出的观点先不要做任何评价,鼓励产生更多的想法

2.鼓励自己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想象。

3.以获取想法的数量而不是质量为目标。

4.鼓励改进或联合他人的设想。

三.情感与教学。

三种情感状态区分:

对学科的态度,对整个学校学习的态度,对自我的态度。

第二节认知教学。

一.认知教学基本原理。

(一)认知教学的基本特征。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1.皮亚杰的恶人之发展教学理论。

2.信息加工的心理学理论。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认知教学强调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2,认知教学强调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认知教学致力于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能力。

(二)行为主义教学观与认知教学观。

特征:

1、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学应辅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构建。

教学不是灌输,而是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对知识深刻的个性化理解。

2、从教学任务来看,教学应该提供更多高认识水平的任务,让学生获得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机会,而非重复低层次机械训练。

3、从教学环境来看,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充分沟通,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发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4、从教学方法来看,更多采用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课堂学习领域中知识构建的主人。

(三)构建注意教学与情境教学。

1.搆建主義教学理论。

基本观点有:

第一,知识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由具体认知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主动构建的。

第二,学习是自我组织的过程,不是去发现客观世界,而是主动将新知识荣誉原有知识结构。

2.情境认知教学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教学。

(一)问题解决的特征。

第一.问题解决是一个认知过程,发生在人的头脑中,是内隐的行为,不然你喔工艺直观地表示。

第二.问题解决需要应用先前的知识。

第三.问题解决是目标指向性的活动。

(二)问题解决过程与策略。

5个步骤:

1.产生困难2.对困难的界定3.借住已有的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4,验证假设5.产生迁移。

问题解决过程归纳以下四阿哥相互联系环节:

1.认知问题与任务。

2.表征问题。

3.产生与执行策略。

4.反思结果。

(三)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问题解决的“专家”有一些特征:

1、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组织信息。

2、专家记忆容量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3、专家善于应用直觉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4、专家花更多世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而且在更深层面上表征问题。

5、专家有比新手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注意以下几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问题解决需要的储备知识的质量。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来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信念。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表现形式为:

1、联想思维。

2、直觉思维。

3、灵感思维。

适应学生创造力需要的教师应具有以下特征:

1.自己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