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篇.docx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篇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不同的家庭形态、不同的教养态度、不同的家长素质,对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体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少年儿童的自身素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调查法、辅以访谈法。
访谈了学校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的学校领导、教师,并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调查
我们对56位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其要点有:
(1)你平时管孩子吗?
怎样管?
(2)你们是怎样起示范作用的?
(3)当孩子做出成绩时,或做不正确的事情时,你们怎么做?
(4)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
其中“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
”家长回答的汇总见下表: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12377 由表可见,在56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仅占%,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
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表中显示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占大多数,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此表还可看出,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这一小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
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父母参与家庭教育不平衡。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原因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隐性的,非正规的。
在现今高考体制影响下,很多人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对教育狭义理解,简化了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义。
社会上的一些主要舆论讨论的是学校教育如何重要,择校的意义重大,而对于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的问题,却是很少有人或无人谈起。
这种不健康的舆论促使家长重视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不否认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教育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对其的影响。
有人曾对那些学业优秀、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家长原因
(1)农村不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缺乏了解,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单一,“在表示对孩子的爱意时,往往不关心他们想些什么。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培训,又不愿参加;参加的也只是为了应付,目的性不强。
(2)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几年,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最大的愿望。
但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进入学校后,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
孩子成绩的好坏,靠的是老师。
很多家长到学校,与教师讲的最多的就是:
“老师,我们孩子全靠你啦!
”言下之意,孩子的成绩好坏,责任在教师。
尤其是受高考体制的影响,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
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受应试教育影响分数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他们把教育简单化,他们把学校看作是教育的唯一阵地,他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岂不知,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息息,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思想上的认识、定位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疼爱,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
孩子的独立性很差,而依赖性却很强。
也有一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阻力。
因为有了他们“坚强的后盾”,家长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显打了折扣。
(3)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
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
见到那些屠户、包工头、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
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
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
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
(4)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与家庭分裂。
近十年,农村中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离婚率上升,无形中使农村家庭教育形成真空。
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代理家长抚养。
三、对策思考
1、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
(1)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家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力度,使家长切实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学习成功的家教经验,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教存在的四个误区,即:
过渡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和过重压力,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
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思想教育,帮助孩子分辨是非,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自觉地磨炼自己,经得起成功的喜悦,抗得住失败的烦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严爱结合,以身作则,家长以自己的良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
(3)教育家长担负起教育监护孩子的责任。
家长忙是事实,但再忙也不能忘了一件最忙的事——教育子女。
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教育。
因此,家长要担负起教育监护的责任。
(4)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家教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要经常组织一些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新颖活泼、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教工作的生机和活动,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创造一个家家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创建和谐家庭。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社会化网络。
必须各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一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交流、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经验的路子。
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及在家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做到正确引导。
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组织的作用,推动家庭教育社会化。
总之,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促使家庭教育趋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是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已处于人生的关键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朴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的孩子,由奶奶爷爷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们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就是读好书上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总收入。
这些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做了一些尝试。
一、“六个一”机制——让关爱工作常态化
望直港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外出打工的父母较多,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看管。
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每年开学初都会按上级要求,学校部署,组织全体教师与有关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健全了关爱留守儿童“六个一”机制。
为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与有关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健全了关爱留守儿童“六个一”机制。
(1)建立一套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
从去年开始,学校建立了一套“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电子档案”,做到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五清楚”。
(2)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或进行一次义务家教。
结对教师每周安排一次专门的时间,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
(3)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
利用书信、网络等途径,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
(4)每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一次温馨家访。
通过定期家访,使孩子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问、难有人帮”,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关爱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5)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教方法指导。
除了对学生营养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每年陪同留守儿童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
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日,都有我们老师和同学陪着共同度过,赠一张贺卡、写一篇感言、送一句祝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每位留守孩子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
二、“留守儿童之家”——让关爱工作特色化
为了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慰藉心灵的港湾和展现才智的大舞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五个艺术室、一个图书室、三个微机室等教学资源,着力打造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墙上贴着孩子自己写的、画的画,创作的手抄报,配有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做到温馨、祥和、人性化。
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学校安排专门老师值班,让留守孩子来“家”活动,学校的700多名留守儿童几乎全都参加了学校的社团项目,纸浆画、京剧班、棋类等特色项目组里都有留守孩子忙碌的身影。
“红蜻蜓”纸浆画工作室里,孩子们用收集来的废纸制作纸浆画,用南瓜、山芋及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手工作品;在“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中,近100名成员为清一色的留守儿童。
去年九月份,有幸参加了扬州市中小学师生艺术团演出;在留守儿童京剧兴趣班,专门聘请县城有特长的退休老同志担任老师,指导孩子演唱京剧。
六(5)班王佳慧同学父母均长年在兰州打工,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她,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自参加京剧兴趣班后,性格越来越开朗。
去年暑期参加省少儿京剧大赛,获得新苗奖。
学校的围棋兴趣小组,有多名留守儿童参加。
在县围棋比赛中获得第五名,是获奖学校中的唯一农村小学。
打工的父母节日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下围棋,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欣喜和激动。
还有儿童画、腰鼓队、口琴班等等,这些特色项目在县评比中都获得了一等奖,这当中也有许多留守儿童的功劳。
孩子们在参加社团活动中,愉悦了身心,培养了技能,也为学校品牌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
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让远离父母的孩子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培养了他们交往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使孩子们的心灵有了可以依靠的港湾,多了一个幸福的快乐家园。
三、家校沟通让家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地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自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
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不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父母最好留一个人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愿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有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让她们知道父母都爱你们,让他们心里也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会有积极主动向上的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四、多交朋友增强自信快乐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不善于交际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性格抑郁,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因此也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甚至遭受孤独的煎熬。
这些孩子长大后容易心理脆弱,缺乏耐受性,不懂得克制自己、说服自己,而是处我为中心,有一点不顺就想报复。
相反善于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大多性格比较开朗。
乐观的孩子人际关系和谐,他们更容易吸引同伴的注意。
有了朋友,他们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在互朋友的交往中学会如何相互适应,懂得关心别人,克制自己。
所以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
让孩子在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过程中健康活泼地成长。
新的目标,新的征程。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我们将借全社会都关注解决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更加务实的措施做好扶贫助学“百千万”工作,为实现“学有所教”、办人民满意教育再作新努力。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每一个孩子在健康和谐的大家庭中健康、活泼、快乐成长。
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
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23°29′—24°28′,东经104°31′—105°36′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在建的衡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16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485公里。
**历史悠久,5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1913年设置**县,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县辖18个乡、174个村委会、2958个自然村,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境内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平均气温℃。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
XX年末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8人。
全县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
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14万元,财政总收入13632万元,财政总支出54643万元,教育总支出19979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
目前,全县尚有绝对贫困人口14万人。
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XX年-XX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X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42所,其中:
普高5所,职高1所,中心学校21个,幼儿园17所。
全县教职工总数6314人,其中:
代课教师66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100%。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5220人,其中:
高中在校生5394人,初中在校生34482人,小学在校生93144人,幼儿园2200人。
全县校舍建筑面积643661平方米,中学生均平方米,小学生均平方米,全县危房面积39600平方米。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辍学率为%;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年辍学率为%,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年,“普九”人口覆盖率100%。
、X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08所,其中:
高中5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中心学校23所,完小494所,教学点362个,民办幼儿园21所。
全县共有教职工6601人,其中:
在职在编教职工6008人,代课教师593人,代课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比XX年下降了个百分点。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完中47%,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100%,均比XX年有所提高。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28660人,其中:
高中6357人,初中34273人,小学85217人,幼儿园2813人。
入学率:
高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小学%,幼儿园%,分别比XX年上升、、、9个百分点。
辍学率:
初中%,小学,分别比XX年下降、个百分点。
全县有校舍建筑面积673724平方米,比XX年增加30063平方米,其中:
危房面积40817平方米,比XX年增加1217平方米。
全县初中学生均校舍面积平方米,比XX年增加平方米;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比XX年增加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XX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59所,其中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职高1所、民办高中1所、初中24所、小学501所、教学点365个、幼儿园27所。
有小学教学班3105个,在校生83987人;初中教学班622个,在校生35679人;高中教学班144个,在校生7546人。
有小学专任教师354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有初中专任教师1955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7—15周岁“三类残疾”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现有青壮年总人口435146人,其中青壮年文盲人口3197人,文盲率为%,抽考复盲率%。
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429124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85584平方米,生均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从以上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县教育发展发展势头较好,响应了国家提升教学质量集中办学的政策,校点逐年减少,教师逐年增加,校舍逐年改善,入学率逐年提高,教育的各项指标均呈良性发展,去年年末“普九”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是全州最后一家实现了“普九”验收。
三、**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情况
根据我县“县大、财困、民贫,人口多、基础差”的实际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云南省实施办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云南省“两基”攻坚计划》,在认真算清实施普及教育的“总人口帐、贫困学生人口帐、普及帐、校舍帐、教师帐、资金帐”的基础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县两基攻坚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暂行规定》、《**县普九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县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普九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各级、各部门明确了“普九”工作的责任。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顺利实现“普九”,我县各级各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讲解实施“普九”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普九”。
一是全面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义务教育法》宣传活动。
县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法》印制、张贴到学校、村寨、集市、街头醒目位置,并将《义务教育法》摘要印成册发到各乡镇学校和村寨。
二是利用有线电视播放《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致全县适龄儿童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努力营造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外出打工的社会氛围;以“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大打‘普九’攻坚战”为主题的宣传动员;每天滚动播放“普九”宣传标语,及时报道“普九”专题快讯。
三是利用标语的宣传功能,在公路、学校、村寨等醒目位置制作宣传牌100多块、宣传标语1万多平方米,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国家、省、州有关义务教育和“普九”的要求。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九”宣传活动。
几年来,县、乡召开“普九”工作专题会议515次,宣传、研究和布置“普九”工作,各乡镇利用标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车、派出“普九”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普九”文艺演出等形式,对“普九”工作进行宣传,全县仅出动“普九”宣传车辆就多达2100多辆,“普九”专题文艺演出378场,“普九”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60000多人。
宣传工作基本上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墙壁上有文”。
“普九”工作在我县深入人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社会各界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氛围较为浓厚。
如珠街镇老山坡村小组长魏仕才看到本村8名学生开学两周后还没有上学,他挨家挨户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卖了自家的耕牛帮助8名学生解决生活费,并帮学生扛着行李走了10多公里的山路将8名学生送回学校;篆角乡沙牛村张昭福积极配合“普九”工作,经常到村民家宣传《义务教育法》,每年还组织村民举办“普九”文艺演出,在他的宣传动员和教育下,该村70户人家65名适龄少年,几年来无一人辍学。
在**,像魏仕才、张昭福这样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四、**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为使我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管好、用好,切实保障贫困学生学有所助,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管好用好义务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用在学生的身上,做得专款专用。
财政对教育的拨款:
财政经常性收入,XX年为5255万元,XX年为6034万元,XX年6804万元,XX年为7513万元,增长比例三年分别为%、%、%;财政对教育拨款XX年为10803万元,XX年13135万元,XX年1543万元,XX年18407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
年生均教育事业费:
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XX年元,XX年元,XX年元;初中年生均教育事业费XX年元,XX年元,XX年元。
财政拨发的年生均公用经费:
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XX年元,XX年元,XX年元;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XX年元,XX年元,XX年元。
城市教育费附加:
XX年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223万元,并全部用于教育。
XX年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共2071万元,用于教育980万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980万元,做到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