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0038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绥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

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3.《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地方自治的市镇

D.沿街开铺的晓市

4.“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人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诗中所描述的是

A.

B.

C.

D.

5.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朝贡贸易推动地区商业繁荣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D.市镇的政治色彩不断提升

6.《水浒传》中的一幕:

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

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7.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

这说明西班牙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B.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D.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8.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9.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18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0.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

C.工业革命促进了工厂制推广

D.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11.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殖民扩张和掠夺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2.南京浦口火车站是中国唯一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它也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变迁。

中国历史上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宝成铁路D.青藏铁路

13.近代有人作竹枝词描述南京富家女子结伴乘坐火车游上海的情景:

“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

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来去也从容。

”诗中反映的是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妇女地位的提升

C.汽车和飞机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传播

14.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大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

据此可知,洋务企业的创办

A.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D.开启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15.一五计划期间,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反映出我国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6.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主要原因是在农业领域

A.优化了人民公社体制

B.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立了商品经济体系

D.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17.1983年中央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

1997年起,“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更便捷。

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

这种放宽趋势

A.源于“一国两制”政策成功运用

B.标志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体现改革开放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D.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8.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

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较早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广州B.上海C.南京D.厦门

19.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20.《马斯待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因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使欧洲一体化

A.从彼此对立到开始走向了联合B.从自上而下推动到自下而上推动

C.成员从少到多,規模从小到大D.从经济联合到经济政治军事联合

2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20年建成社会主义”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2.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23.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

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跃升为14.4%。

材料反映英国的社会福利

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B.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扩大了社会消费

24.中国电影网的网址是“http:

//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纪念电影诞生B.中国电影事业诞生于1905年

C.电影传到中国D.中国影片首次获得国际荣誉

25.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

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山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

为了保证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稳,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

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

“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能长久吗?

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余量征集制,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

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层对粮食的需求。

——其余的粮食则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养,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

简要概括其实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

产生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

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回答,从以上经济政策的实施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材料二作为世界性则,保证了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

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2)材料三中,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

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3)材料三中,图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所述工具有利于锄地翻地,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正确;精耕细作很难缓解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A错误;材料没收涉及铁犁牛耕的相关信息,C错误;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不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错误。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土地制度。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专制王朝抑制土地兼并是为了维护小农经济,因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封建王朝赋税、徭役和兵役的主要来源,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小农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皇帝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的根本利益不一致,排除B;历代帝王大多信奉等级思想,排除C;D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故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专制王朝抑制土地兼并政策的原因

3.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宋朝以前,城市中设立“市”作为专门的商品交易场所,与居民区相分离,官府设立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因此白居易笔下的“市”是指长安城中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B选项符合题意。

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位于城郊和乡下,A选项排除,沿街开铺的街市出现于宋朝以后,地方自治的市镇兴起于明清时期,C选项排除。

晓市出现在宋代,D选项排除。

4.A

【详解】

根据“江南水轮不假人”可知诗中描述的是不借助人力的水利灌溉工具,A项中的筒车依靠水力驱动实现水利灌溉,符合题意,故选A;B项中是依靠人力驱动的翻车,排除;C项中是播种工具耧车,排除;D项是犁地工具曲辕犁,排除。

故选A。

5.B

【详解】

松江的棉布,景德镇的瓷器业,盛泽镇的丝绸业,可以看出区域专业化程度明显,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A错误;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逐渐被民营工业取代,C错误;从材料看出市镇的商业繁荣,但是没有体现政治色彩,D错误。

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判断当时(宋代)私营手工业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

由材料中描绘的场景可以判断“叮叮当当的去处”并非官营手工业作坊,排除A项。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7.B

【解析】

国王对于海外探险者提供一定的分成,不仅有利于海外探险者探险,主要是因为西班牙国王对于海外扩张的迷恋,故B正确;新航路探索的先锋是葡萄牙人,故A错误;西班牙的海外资本是通过殖民掠夺获取,故C错误。

材料中没有说明西班牙探险的效果,故D错误。

点睛:

“表明、反映”类题目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要依据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深层次挖掘。

本题中“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说明国王支持航海家的探险活动,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8.C

【解析】

1585年到1604年,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故A错误;英国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打败法国后,故B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列强的殖民竞争激烈,英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尖锐,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而是强调殖民扩张的矛盾,故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18世纪参与“中程”的国家,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可以知道16世纪最典型的国家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则是荷兰,18世纪应该是英国实力最为强大,故选D。

其它选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

10.B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蒸汽革命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1.A

【解析】

【详解】

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故A项正确;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垄断组织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D错误;殖民扩张和掠夺与人们普遍穿袜子无关,故C项错误。

12.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铁路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原为吴淞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不是中国自主修建,故A选项错误;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于1881年完工,故B选项正确;宝成铁路是沟通中国西北、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北起宝鸡,南至成都,1952年修建,故C选项错误;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市,2006年运营,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3.A

【解析】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没有根本提升,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西方政治思想,排除D;材料没有提到飞机,排除C;由材料“火车当日达吴淞…..沪宁来去也从容”,体现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故选A。

14.B

【详解】

开平煤矿的煤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的地位,湖北织布局成立后每年减少洋布进口10万匹,汉阳铁厂生产了卢汉铁路所用铁轨,说明洋务企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的作用,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经济瓦解的内容,排除A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

15.C

【详解】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薄弱的基础工业得到加强,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说明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工业部门的建立,没有涉及工业布局,排除A;我国此时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没有实现,排除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排除D。

故选C。

16.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9年至1961年中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灾难,既有客观的自然灾害因素也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直接相关,1961年开始党中央试图纠正“左倾”错误,所以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调整,至1965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以恢复,材料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项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出现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分析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需要掌握国民经济调整的措施和成效。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1960年国家首次提出对国民经济整顿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到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一次纠正,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左倾错误。

17.C

【详解】

1983年以来,中央对公民赴港澳旅游探亲的相关规定,从试点、放宽限制到全面展开,体现了改革开放成就斐然和影响深远,C选项正确;国家开放公民赴港澳旅游的限制不能说明一国两制政策得到成功运用,A选项错误;国家放宽赴港澳旅游限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也不能说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BD两选项错误。

1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上海是《南京条约》中最早被开放的城市之一。

近代的民族工业也在这里分布的较多。

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上海浦东也被开发开放,故B项符合题意。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表格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表格中时间是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数字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体现出固定粮食税的作用,故本题选择B项。

A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与题干信息不符合;D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20.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约》的签署和批准通过意味着欧盟的建立,相比较欧共体,欧盟进一步强化了欧洲的联合和一体化,使欧洲从经济联合项经济政治军事联合迈进了一大步,故选D;《马约》签订以前欧洲各国彼此不是对立的,排除A;《马约》的签订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欧洲的联合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合,无所谓自下而上或是自上而下,排除B;C项没有体现欧洲一体化的本质,排除C。

故选D。

21.C

【解析】

A是列宁时期的政策,B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C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体现出急躁冒进的倾向,故选C。

22.A

【解析】

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内容。

由题目信息中“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在促进欧洲经济复兴的同时也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不符合史实,所以B项错误。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和德国分裂的根源都在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而不是马歇尔计划,所以C、D两项错误。

【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马歇尔计划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欧洲一体化的认识和理解。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方案”,是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正式提出的援助欧洲的经济扩张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在冷战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稳定了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遏制了苏联,确保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在实行马歇尔计划时首次正式提出“欧洲一体化”的观念,为欧洲的复兴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欧各国在马歇尔计划的推动下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合作机构,使西欧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并为此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3.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可知体现的是英国的社会福利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英国的福利政策促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高福利待遇容易出现懒人经济,C选项排除。

材料无法得出英国的社会福利扩大了社会消费,D选项排除。

24.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影视业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1905年我国首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

所以选B。

25.A

【详解】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投资。

符合材料中美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表现,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6.

(1)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重农抑商;不利于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新乐园”指“人民公社”;不能长久,因为“人民公社”严重脱离了当时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得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结合所学可知,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不利于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根据“1958年10月”可知,“新乐园”指“人民公社”;不能长久,原因:

可从“人民公社”脱离当时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角度分析回答。

(3)根据“大包干”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

结合所学,可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

新生的苏俄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了巩固政权,国家统一调配有限的物资来支持保卫政权的战争。

(2)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3)罗斯福;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4)认识:

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依据国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用,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实行余量征集制”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

结合所学,可从新生的苏俄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物资缺乏,为了巩固政权等方面总结回答。

(2)根据“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得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从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