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676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docx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应用社会学文献综述本科论文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

《应用社会学》

任课老师:

xx老师

班级:

社会工作1201班

姓名:

xxxxxx

xxxxxx

学号:

日期:

2015年4月26日

目录

一、前言1

二、研究概况1

(一)国内相关研究1

1.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标准的相关研究1

2.社会工作介入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相关研究2

3.不同视角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分析研究2

(二)评价2

三、研究理论3

(一)宏观层面的研究理论3

1.社会系统理论3

2.教育公平理论3

3.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4

4.学校改进理论4

(二)微观层面的研究理论4

1.符号互动理论4

2.拒绝认同模型4

3.人本主义理论5

(三)评价5

四、研究方法5

(一)文献法6

(二)问卷法6

(三)访谈法6

(四)比较法6

(五)案例研究法6

(六)参与观察法7

五、研究成果7

六、代表性应用研究8

(一)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困境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8

(二)广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9

七、参考文献10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献综述

——社会学视角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的分析

一、前言

自1987年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以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吸纳众多的农村务农人员组成农民大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举家迁移到城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也开始了在城市的生活。

但是受到我国的城乡二元以及户籍制度的影响。

流动人口的子女入学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但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农民工子弟学校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对现实有更好的研究指导意义。

我们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出总结得出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研究内容,阐明我们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一)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标准的相关研究

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众多学者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环境有大量的研究,以此来分析其达不到政府办学标准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不被审批通过的主要原因有:

安全不过关,加上软、硬件设施不齐全,因此,这类学校很难取得合法的办学资格。

有些学者认为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之所以很难取得合法办学的资格是因为法律规定的民办学校设置标准过高,农民工子弟学校难以达到。

因此,应该降低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门槛,以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

陶红和杨东平认为,为了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政府除加强对流动儿童学校的扶持外,在学校审批环节上,在安全、卫生达标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教育供求状况,降低办学标准,满足适龄流动儿童入学需要。

从以上整理的观点来看,学者们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主要集中在标准的设定上,因为现状是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过高,而学校现状不能满足当前政府设立的标准,致使许多学校陷入非法办学的境地。

所有多数学者主张政府设置办学标准的灵活性,以免影响农民工子女就读。

2.社会工作介入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相关研究

一些学者从歧视知觉等角度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比就读于城市普通公立学校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感受到更多的歧视,对于歧视的主观感知和体验也更严重。

而崔学华从融合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

他认为,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面临文化冲突、社会排斥、经济压力、教育边缘化问题,建议围绕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体五方面的主体支持,借助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构建完善的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刘慧涵论述了打工子弟学校的缘起及其存在的内外困境,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参与的实务工作,探讨出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模式和方法:

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促进个人和集体共同成长、以一对一的方式为基础促进个人和家庭共同发展、以社区合作为基础拓展统筹资源。

这些学者从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从微观的具体实施的角度来解决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他们主要是通过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解决农民工作子弟学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

3.不同视角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分析研究

有些学者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下论述了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同时结合教育公平理论、组织发展理论和学校改进理。

有些学者从战略管理的视角下通过案例分析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轨迹,深度挖掘扶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利用战略管理理论为分析框架,提出符合扶壮学校自身特点的战略备选方案并从中做出正确抉择,经过战略开发之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战略,为农民工子弟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合理的展望。

同时有些学者试图从新公共服务角度来分析。

他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共服务中问题与对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等相关理论的研究。

同时,希望通过研究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之间的责任边界,对现有制度完善提供些许理论借鉴。

(二)评价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很多的学者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做出了理论与微观的研究。

但是理论的研究仅仅是理论的研究,并没有真真的付诸于实践。

我国的北京市在2014年的今天还是为了城市的建设关停了很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对这些学校的孩子进行了分流。

这就说明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并没有研究深入。

同时学者们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触动农民工子弟学校真正的症结,这些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将农民工子弟学校从现有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只是缓解了社会矛盾而已。

而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分析的学者,他们大多数是从社会公平、管理、公共服务等视角分析,而且他们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充实相关学科的学科知识,并没有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更别说对这些学校的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

笔者通过对这些学者研究方向的整理。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农民子弟学校现状的分析,而是要通过现状,分析与之相关的众多的其他的相关方面,从一个大的背景和环境结构中去分析这个现状,将众多的社会因子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和分析。

从而指引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

三、研究理论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有关的研究随着社会问题的凸显也越来越多。

其中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像C·莱特米尔斯认为的,分析一个社会现象的时候,不要仅仅沉迷一个又一个的小情景研究,要关注将各种情景组织起来的社会结构。

根据不同学者运用的众多理论,调研组在进行简单的分类后,将其分为:

宏观层面、微观层面。

(一)宏观层面的研究理论

1.社会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与环境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遭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张美以这个理论为基本的视角、来分析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相关的各种元素之间的互动,调查之间存在的问题。

这个理论,如前面提到的,是分析所有问题最基础的视角,防止问题片面化,主观化,具有条理,将这个现象至于整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大结构中进行分析,探究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2.教育公平理论,是指教育机会平等,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成就的机会。

胡森将“教育机会平等”分为三种含义:

其一,教育公平是一个起点的公平,即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受歧视的开始。

其二,教育平等可以用于“对待”,即每个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同等的对待,不因人种差别和出身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三,教育平等是一个“总目标”,即为了使入学机会更加平等,进而使学业成功的机会更加平等,在制定和实施的教育政策要加入一些措施时,教育平等可被视作一项目标。

曾庆吉根据这三层含义,将该理论作为一种调查中的评估手段,评估农民工子女是否享有公平的教育权,非常具有参考性。

3.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该理论描绘了“个体能动”和“社会结构”,亦即微观个体和宏观社会之间的张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会学理论长期以来或偏重能动(微观个体)或偏重结构(宏观社会)的取向。

之前学者们运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开展对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

其一是高等教育层面,如分析大学作为文化符号的生产者在社会分层与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透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之争等。

其二是弱势群体层面,如解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困难之缘由探讨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等。

但是许斗斗、何燊将这个理论运用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文献立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宏观社会事实,在此基础上探讨微观客体:

政府部门、农民工子弟学校创办者和农民工群体这三方的惯习是如何型构出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一社会事实。

4.学校改进理论,学界现在比较认可的学校改进定义是由国际经济合作组织(ISIP)作出的:

“学校改进是一种系统、持续的努力,旨在改善一所或多所学校的学习条件(learningconditions)和其他相关条件(relatedinternalconditions),最终能让学校更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

而这个教育目标包括:

一是服务学生(指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提升),二是服务社会(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

曾庆吉认为,该理论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可检验调查中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目标实现情况,并且为学校改进提出建议,是建议框架的来源。

(二)微观层面的研究理论

1.符号互动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人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来反观自身,从而形成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并完成自我评价。

郑司若认为对于还没有形成成熟价值观的青少年而言,以流动人员的身份在城市对于个人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内化一些来自他人的消极观念。

2.拒绝认同模型:

该模型表示,歧视知觉展现的是受歧视一方对外界群体的拒绝行为,存在两种不同的反应:

第一个方面,面对歧视,受歧视者的个体歧视知觉可以提高其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削弱歧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二个方面,由于歧视的程度不断地加深,歧视知觉也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的弱势地位,认为不仅是自己甚至是整个群体都遭受着来自外群体的严重歧视,从而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郑司若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分析,了解农民工子女在歧视方面的心理认知,并通过归类,根据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3.人本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发挥个人潜能,注重每个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社会工作的出现就是为了从制度上保证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尊重,甚至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人道主义。

王淼在提到北京采取的关闭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事件上指出,不能够简单的站在城市本位上去考虑农民工的处境,不能因为影响城市化等因素而直接关闭,农民工子女作为事件的主体,民办学校存在的必然性应该多加考虑。

(三)评价

有关农民工子弟学校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有很多:

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介入等视角。

以上提到的已有的文献理论研究,对本命题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例如在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下,可以看到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屡屡被关,屡屡迁移的现状下,对于小孩子们内心来说,所接收到的信息是不被当地城市接纳的漂泊感。

此外,就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被关闭的情况,以北京这个事例来看,2014年6月关闭了24所,但是还有200所学校未被关闭,其中关与不关的利弊,还有关闭是否是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是否真的就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关了之后所引发的其他问题,也将是未知数。

由此看,除了上述的理论,课题组希望运用社会冲突论,来研究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利益关系。

社会冲突论认为社会总是处在对稀有资源的争夺之中的。

其中最主要的稀有资源之一即是权力。

因此社会最好是被看做一个持续展开权力之争的竞技场。

由此来看社会资源竞争中的弱势者和霸权者,在冲突过程中的博弈,更全面的运用社会学看待这一社会现象。

四、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上述及其他作家学者的文献不难发现,为了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与发展,并且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他们都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既包括定量研究,也包括定性研究。

因为定量分析是建立在大量样本的情况下来进行分析的,其结果也就更能推及总体,让研究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相对于定量分析,定性研究是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能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郑司若,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对学习的影响效应分析及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04)那么,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和案例研究法和观察法等。

(一)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文献研究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它既为研究提供了选题的依据,又为研究的继续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在农民工子女教育、学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更加全面地把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情况。

(二)问卷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以书面形式来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偏重于调查对象对某事物、现象或行为的意见、看法和态度,便于整理归类,可以做量的统计处理,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以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主了解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状况。

通过调查统计与分析,可以获得农民工对其子女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第一手资料,可信度较高,可以从侧面为研究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问题,提供事实依据。

(三)访谈法

访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来搜集其对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研究性交谈。

访谈非常方便,不仅利于节约时间,而且有助于深入交谈,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

访谈对象包括农民工家长、农民工子女、学校老师和管理者,访谈方式包括个案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形式。

目的是了解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日常基本情况。

(四)比较法

比较研究法就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已揭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而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通过将某城市和全国其他城市的有关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以及较优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和较薄弱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比较。

从而,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将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法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案例能为研究者提供最鲜活的研究载体和观察情景。

并且许多案例都具有相似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其它对象,节省资源,实现研究效益的最大化。

客观地主要选取了某城市比较典型的几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对象,从而了解该城市农民工子弟接收学校的生存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本研究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六)参与观察法

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观察对象包括学校老师和学生。

社工深入学校服务,在日常生活及访谈过程中,注意观察调查对象的行为举止,获取更加直观的感性资料,丰富研究内容。

要集中在师资情况、办学经费等学校自身构成的角度和政府、社会的支持等外部视角展开。

五、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的研究非常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该研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地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到了相对比较准确且可靠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多以了解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实际现状为开端,多角度地分析产生该现状的诸多因素和原因,最终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对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未来趋向进行深刻思考。

在探讨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现状时,由于传统的城乡户籍制度及义务教育的学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限制,几乎剥夺了农民工的市民待遇,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都无法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愈来愈严重。

面对这样的窘境,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多是基于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

他们从政府的提出政策与落实政策的实际情况层面、农民工子弟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农民工子弟家庭的频繁流动性、农民工子女需求等方面进行献策。

与此同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对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C·莱特·米尔斯认为,对一社会现象的研究分析,不仅仅沉迷一个又一个的小情境研究,要关注将各种情境组织起来的社会结构。

通过对这些大的结构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情景以从事细节研究,并要从理解情景与结构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研究。

所以,我们必须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要善于将其置于时代潮流及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的大结构中。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从根本上解决尚需时日,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有机组合成一张立体的关爱教育的网络,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环境。

六、代表性应用研究

(一)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困境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以北京石景山HA打工子弟小学为例刘慧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农民工的人口流动在结构上发生了了变化,由单身打工变为把家庭一起带出农村,他们的孩子被称为农民工子弟。

打工子弟学校面临内外困境:

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一般都是私人办学且没有合法的办学手续,面临被取缔的危险;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打工子弟没有其他的交往群体和社会活动范围,对于成长不利。

从微观和中观的层面或从学校社会工作的层面,用社工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为很多打工子弟学校带来了有益的影响。

我们采用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和专业方法开展工作,就打工子弟本身而言,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社会;就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而言,能够使他其由偏重注重知识传授而着力关注学生们的内在成长;就打工子弟的家庭而言,则是能为打工子弟的家庭关系、亲子交流和沟通的改善提供帮助。

我们选择的介入模式:

从“学校--社区--学生”关系模式出发,运用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服务。

采用的方法:

A.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促进个人和集体共同成长

B.以一对一的方式为基础促进个人和家庭共同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在大陆联合各高校倡导开展“成长向导”,HA也开展了此项目,目的在于让社工专业的大学生和打工子弟结成朋友,形成一对一的关系,互相帮助互相成长。

在一对一成长向导项目中,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以个别化的方式和这些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往,也会通过专业的技巧,与打工子弟一起探索自己与自我、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升对生命的认识等。

一对一不仅指对一名打工子弟,同样也指向一个家庭,通过家庭为基础的工作才能够使打工子弟有一个更为健康和全面的成长环境。

我们的家庭工作包括去打工子弟探访,与他们的父母保持交流和沟通,邀请父母、学校老师一起参加互动,期望一方面促进家庭融合,另一方面促进家庭与学校、社区的融合。

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打工子弟的家长引入学校教育和管理事务中,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减少打工子弟及其家庭对城市的疏离,产生对社区、学校的认同感。

以社区合作为基础拓展统筹资源学校与社区关系密切,而打工子弟学校和周围城市社区联系不多,会导致打工子弟和城市社会之间产生距离感。

所以一方面要促进学校和当地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和沟通,是学校能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是不局限在本社区内寻找资源,动员更广的社会力量加入,如我们联系到了中央电视台团委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他们一起开展了合作服务。

HA学校相对于其他打工子弟学校来说和社区的联系还是较为密切的,也拥有一些其他资源,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政府办学许可的打工子弟学校之一,社区对学校并没有什么歧视,也同样有其他外来的项目和社会支持资源愿意投放在这里,但这里所谓的“较多”资源相对公立学校来说还是少的,由此可见其他打工学校的艰难处境。

而打工子弟的教育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通过自己专业的价值观和方法,为打工子弟学校发展,也为了打工子弟成长,做出独特的贡献。

(二)广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以白云区10所学校为例调查分析陈蕴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广东省作为全国民工最多的省份,其农民工问题也就是需要更多地关注和解决。

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采用访谈调查、抽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观及对子女上课地点、就读学校类型等方面的行为选择,通过对广州市一些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公立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领导、教师的访谈,了解这些学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在分析问题原因方面,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广州农民工对其子女接受学校教育等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哪些因素对农民工子女中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较显著,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白云区公立学校在农民工子女求学大门上设置了“高门槛”,这些门槛主要包括赞助费(借读费)、录取分数过高等,不利于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对于他们来说很难跨越,经济上的负担不说,入学后的压力迎面而来:

老师的忽视,同学的歧视,学习跟不上进度等等,因此入读公立学校并不一定是农民工子女的最佳选择。

在调查白云区10所民办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民办学校完全有能力成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主渠道。

所以要采取多方面实实在在的措施促进民办学校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

民办学校的缺陷和弥补措施:

1.政府对民办教育支持不够。

由于资金的不足,一些民办学校必须租赁旧的厂房、仓库甚至把学校选在嘈杂的市场或马路周边。

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由于某些学校经费有限或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开实验课程。

3.师生比例失调。

广州地区中民办学校实际比例是17:

1,而教育部规定国家中小学师生比例是12:

1。

4.民办老师的科研机会少,职称不被承认,待遇不公造成了教学队伍的不稳定。

5.政府应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政策支持,公立学校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降低入学门槛,尊重农民工子女学生,与民办学校一起承担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任。

6.民办学校努力成为另一条主渠道,在学校方面,保证教师基本收入稳定,保障教师基本利益。

7.政府要为教师资源的流通提供便利,在户籍制度上给予优惠从而吸引外地优秀教师,强化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8.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的宣传和干预,促进公立学校的教师对民办学校进行支教活动。

9.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提升这类学校各类教学设施,提高他们的办学水平。

七、参考文献

[1]吴铎思.农民工子弟学校成“黑校”背后的困境[N].工人日报.2007-01-10.005版

[2]刘声.政协委员建议降低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门槛[N].大众科技报.2007-3-15.第B01版.

[3]陶红杨东平.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科技.207

(1):

63

[4]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9,41:

967–979。

[5]崔学华.2010.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社会工作(下半月),12:

57-59.

[6]刘慧涵.2010.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