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544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岛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岛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岛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岛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实习报告.docx

《青岛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实习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实习报告.docx

青岛实习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青岛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实习

专业班级:

地科1102班

姓名(学号):

江丽2011119010208

 

2013年7月7日

一、实习时间

2013年6月7日—2013年6月13日

二、实习地点

地区:

山东省青岛市

具体实习地点包括:

青岛港,前港,黄岛区政府大楼,CBD中央商务区,金沙滩,第一海滨浴场,香港中路,中山路,青岛滨海建筑群,八大关别墅群,五四广场,市政大楼,青岛城市规划馆,海军军事博物馆,德国胶澳总督府,江苏路基督教堂,浙江路天主教堂,青岛奥运帆船基地,青岛崂山。

三、实习目的

在此次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的实习实践活动中,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我们不同于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和地理历史双学位专业的同学,我们的实习目的更加偏重于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在此总结几点。

1、通过对青岛城市环境的感知,城市风情的体验、城市文脉的解读去认识规划对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性;

2、从人文地理角度了解城市的职能,性质,规模,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置等;

3、通过实习使我们更加了解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内外交通规划,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形成演变,港口码头及风情化建筑单体等,加强有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并能够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去分析解读。

四、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报告的撰写,主要是根据本次实习路线,择取的重点的能够代表青岛城市特色的实习点,进行介绍和分析探索,其中不乏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和理解信息进行解答,但在问题的深度上,理解上还有许多欠缺,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进行补充。

(1)青岛港,前湾新港

1、青岛港介绍

青岛港的组成:

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

我国重点国有企业,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

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港内水域宽深,四季通航,港湾口小腹大,是我国著名的优良港口。

各港码头均有铁路相连,环胶州湾高等级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相接,腹地除吸引山东外,还承担着华北对外运输任务。

2、前湾新港概况 

青岛港前湾新港区位于前湾新港区南岸,是青岛港集团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码头岸线全长3420米,规划建设10个水深负18米至负20米大型顺岸集装箱泊位,同时配套建设一个国内最大的铁路多式联运物流中心。

青岛港成为我国北方矿石中转大港。

青岛前湾新港城位于胶州湾西海岸,总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东起澎湖岛街,西至江山路、团结路,北起淮河路,南至南港一号路、连江路,沿前湾港区、薛家岛湾一线展开,与新开通的胶州湾隧道道路通联,主要包括港口物流区、汽车产业区和造修船产业区三大区域。

3、问题思考:

前湾新港选址的考虑因素是什么?

前湾新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货物集散地。

作为青岛西海岸“以港兴城”的核心功能区,前湾新港城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具有国际航运枢纽“陆海联运”复合优势。

前湾港区已建成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等各类码头35座,72条国际航线辐射世界400多个港口;铁路运输经由胶黄线与石太线、石德线、津浦线和京九线等全国干线相连;公路运输经胶州湾、济青等高速公路联通本省,经同三、青银等高速公路连接全国路网;管道运输经东黄管线与全国管网贯通,形成了立体式物流运输网络。

当今世界第四代港口的港航物流竞争力各具特色,但大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重集疏运一体化、港城一体化、航运交易金融一体化、物流物联一体化,也是第四代港口城市的主要标志。

前湾新港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由二代半向第四代的跨越,其跨越路径就是实现上述四个一体化。

拥有能够实现四个一体化的条件,也是它选址的因素之一:

集疏运一体化。

开发区提出了码头、物流园区和集疏运的相互匹配的发展思路,将综合考虑汽车滚转码头、邮轮码头、大宗物资业主码头和多功能码头等功能需求,实现与周边港区错位竞争和港口整体功能的提升。

港城一体化。

港口对城市的经济拉动和港区对港口的服务支撑相互补充是发展重点。

开发区除规划发展高端航运集聚高地外,正计划在具有商务优势的区域规划建设航运中心,通过一关三检口岸服务平台,打造航运总部企业、贸易龙头企业集聚区。

航运与交易金融一体化。

这是第四代港口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这方面,开发区计划统筹考虑航运、贸易与金融产业关联,除结合航运中心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建立大宗商品交易所外,还将引入专业性交易交割平台,推动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

物流物联一体化。

将前湾新港城定位于物流物联示范区,加快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和信息整合,具体抓好南港高端物流园区和北港物流园区提升。

(2)八大关别墅群

1、八大关介绍

八大关别墅区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西邻汇泉湾,南接太平湾,最初因有8条以关隘命名的路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

这八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称“八大关”(现已增到十条),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

 

建筑多为欧美建筑的各式别墅,依照地形,体积小,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每栋建筑一般都能看到大海,四周皆为花园,内植花草树木。

建筑体积小巧适中,建筑材料主要取自本地产石料、砖瓦和木材,建筑大都为砖木结构。

建筑设计力求突出个性,有平面对称中轴线突出,装饰细微的德国仿古典式;有圆型或角型石质墙石,尖塔坡顶的哥特式;有南设敞廊,装饰粗简的西班牙式等。

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建筑具有20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因此,八大关又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2、问题思考:

青岛建筑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八大关建筑群为例)

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建筑基调已然确立,如建筑肌理因山就势、建筑尺度与环境的协调等,并出现了一些优秀建筑,它们不但有着以上特征,还有着折衷主义或德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与细部,这些特点对青岛当今的城市风貌影响很大。

但是如果超越形式这一层次,不难看出德国建筑师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青岛的地域特色,如对自然环境、地方材料的考虑。

建筑是人类改造生存环境的产物。

这其中,必然含有对地方资源(材料、景观等)的利用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而这正是建筑创作的源头。

故试将形式风格之外的青岛建筑地域特色归纳并分述如下:

1 利用自然景观,对应地势变化,塑造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

2 对山海地景元素进行抽象,在建筑形体中得以再现,实现与环境的契合;

3 注重使用地方材料,运用不同的建构手段,表达材料的美学特征。

其中前两点主要来自于建造者对青岛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反映,第三点则是源于当地的材料特色。

在山势与建筑的关系上,一是建筑的总体布局方面,结合山的走势来确定建筑的肌理、尺度与形状,以达到环境与建筑的呼应。

二是建筑单体的外部空间设计方面,利用山地高差所形成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变化,巧设建筑对景,烘托建筑气韵。

在海景与建筑的关系上,滨海建筑的平面布置要考虑人们观海、近海的行为要求,同时应保证滨海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大致统一。

建筑中山势元素的摹形

青岛建筑中攒动的坡顶与高耸的山墙有力的表达了建筑的动势,与起伏的山峦形成呼应。

建筑中海景线条的抽象

八大关礼堂地处沿海一线,周围少有地势起伏,因此形体构成颇为舒缓,以水平线条为主。

在材料与建筑的关系上,地方材料的使用,是建筑地域特征最直观的体现。

青岛地区多产石材,人们尝试用不同的工艺来表达石材的美学特征。

同时石料之间材质、色彩的对比,以及与砖、木、土等其他材料的结合也很有特点。

历史文化价值与建筑关系:

德占时期建筑明显地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带形城市”和“花园式住宅”规划思想的影响,还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文化景观价值与建筑关系:

德式建筑形体高大,高耸的尖顶与山势相映、片片红瓦与绿树环绕、凝重的花岗岩与大地的色彩相融,构画出“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天”优美的城市画卷

(3)青岛崂山

1、崂山简介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的崂山区,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

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

崂山海拔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2、问题思考:

崂山旅游产品特色是什么?

1)旅游资源特色

仙道,灵树,异石,神窟,沧海,奇云,农家宴

2)生态崂山

位置: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距青岛市中心40余公里。

地处北纬36°05′~36°19′,东经120°24′~120°42′。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

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4)德国胶澳总督府

1、简介

胶澳总督府,又称青岛总督府、提督府,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沂水路11号的一座德式近代建筑,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马立克(Mahlke)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具有中轴对称的平面和略为突出的四角与中间的特点。

大楼坐北朝南,背靠总督山(观海山),面向青岛湾,因依托地势而显凝重威严。

平面呈“凹”字形,高四层,总面积7132.3平方米,砖石钢木混合结构。

外表面由花岗岩砌成,大坡度屋顶采用红色筒瓦覆盖,主入口采用扁圆大圆券门廊,由连接城市道路的宽大石阶直接通往二层。

2、问题思考:

青岛德式建筑风格特色是什么?

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行成?

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充分反映了欧洲和德国当时的建筑流派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青岛是在中国大地上的欧洲特别是德国近代城市规划与建筑风貌的缩影;是西方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延续;又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体现。

青岛作为德国殖民者独占的殖民地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使青岛在城市风貌上的独特性表现为德占时期建成的高质量的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等风格的建筑。

殖民时期风格 

即日本学者所称“外廊样式”。

当时德国殖民者仿效了英国在其印度殖民地颇为成功的这一建筑形式,每层均有遮荫的大面积敞廊环绕。

古典主义 

建筑多使用西方古典柱式,讲究对称,突出轴线,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比例严谨的立面构图,但也能根据基地地形作灵活处理。

建筑用材讲究,多使用花岗石贴面,花岗石柱式;或作水刷石面层,坚固耐久,典雅华贵。

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 

青岛的德式建筑几乎是德国本土风格的原样移植,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风格占据主流。

德意志传统折线式屋顶陡高奇特,举架很高。

为了使建筑物表情丰富、生动,往往把墙壁做成抹灰,而将壁柱、上楣、窗户四周、拱门、柱子等用红砖装饰;

折衷主义 

集各种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局部有意或无意地融入了其他建筑文化要素的折衷主义建筑华丽新奇,引人注目。

特别是巴洛克建筑手法的掺杂很受欢迎。

总之,德国在青岛建成了许多建筑类型,如宗教、行政、居住、文教卫生、交通、金融等建筑,可以说是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开端,对青岛以后的建筑和城市风貌的形成,起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同时,也正是这些历史建筑,才使青岛城市魅力更加璀璨夺目。

(5)教堂

1、江苏路基督教堂

青岛基督教堂建筑面积1167.18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入口至于南侧,整个建筑立面造型强调其绿色式弧状塔尖,并以其作为构图中心。

建筑物西侧林路处,为一高差约10米的自然石壁,近道路交叉口处采用拾级而上的处理手法,愈显建筑之高大。

墙面底部采用高凸蘑菇石,深凹缝嵌边的设计形式,令人倍感建筑之雄浑。

前面采取波纹状水泥抹面处理手法,质朴中含精致,配以米黄色基调则愈显典雅。

外观雄壮,内堂宽敞,室内为巨大的拱圆式吊顶。

采用黑色的大门结合厚重的建筑基调,显得格外沉稳、庄重。

整个建筑构图严谨、尺度适宜,建筑风格中留存着拜占庭时期的遗风。

建筑的机构体系为砖石混合式,同时配以钢木屋架,是德占时期建筑中之精品。

2、浙江路天主教堂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北端高岗上的天主教堂,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圣爱弥尔教堂”。

从外立面和相关资料来看,建筑材料主要是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建筑风格是欧洲天主教堂一贯的哥特式风格,美观且威严。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虽然没有进去参观,但是宗教建筑的大厅一般是跨度很大,窗明几净的,给人以威严庄重的感觉。

3、问题思考:

青岛城市老建筑的回顾与思索 

纵观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从规划布局到建筑单体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城市,青岛堪称典范。

特别是作为殖民地城市,青岛更可谓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这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有两点:

一是城市的发展自开始就有完整的总体规划,并能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

而且这个包涵西方理念的规划,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变革般的改造。

其规划的精准性、合理性和全新视觉与观点的展现,对这片土地,甚至是全中国,都是一次强烈的撞击。

随后,围绕这张规划图纸进行的建设与管理,引进西方体系的运作模式,都给这座城市注入了生气。

二是经典地展现着欧洲风情的建筑,从点、线、面三个不同的层次对城市进行着装点。

其布局的严谨,对环境的融洽与协调,伴着别致的造型与和谐的构图,给城市的街道,广场和社区平添景致。

特别是部分重点建筑,从设计、施工到细部的推敲,无一不显示着创作者的精心与睿智,使得这些建筑成为百年的精品、瑰丽的国宝。

 

(6)青岛城市规划馆

1、青岛城市规划概况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特色:

“山、海、城、河、岛”有机交融 

依托主城:

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

拥湾发展 

 组团布局:

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

轴向辐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5、实习小结

最开始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提出过一个问题“青岛旅游城市的特色体现在哪?

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我们以这个问题为开端,去审视这个城市的每一面,踏过它的每一个角落,感受每一寸海岸线的魅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丽的认知,而我觉得青岛这座城市带给我最大的震撼正是在于他的建筑底蕴,海滨山,光,水,色,人的和谐。

还有就是让我们津津乐道的饮食特色。

青岛古建筑给我的感观带来了新的冲击,相比较于现代的建筑以高度和装饰豪华带来的震撼不同,那些退出历史舞台的古建筑却在构造的细节上同自然的巧妙结合,而给我们带来震撼,并不由得赞叹往昔的能工巧匠们。

我也都用手机拍照记录了一些相关的细节。

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才让人更能感觉的建筑的细腻与精巧,形成恒久的印象。

老师在沿路的讲解中也多次提到青岛的“五色”——黄墙,绿树,红瓦,碧海,蓝天。

这个特点不仅在滨海的八大关别墅群得到验证,同样在胶澳总督府,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等特色建筑中有所体现,鲜明生动的特点浸润着我们的感官,如同身处在建筑艺术的博览会上,可以尽情的欣赏,享受,震撼,铭记。

说道饮食,在我们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啤酒辣蛤蜊。

由于得天独厚的拥有大海条件,青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菜系“青岛菜”,创造青岛特色的淡雅、爽口脆嫩、原汁原味、健康养生的特点。

随机走在青岛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大街小巷的小吃店还是小酒店,门口无一例外的都摆放着大号的酒罐,以青岛啤酒而闻名,扎啤便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而海产品则是搭配啤酒的最佳选择,我们有幸能够亲身体验当地的特色饮食,在啤酒海鲜中品味青岛,品味人文风情。

此次青岛之行,总有些意犹未尽之感,颇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也看不完青岛这座城市,此次实习相信每一个人的收获都是巨大的,这次实习也有些做得不足的地方,就我而言,在前期准备做得并不充分,所以在到达一个实习点的时候,不能综合的完整的理解它的内涵,达到实习的目的,在这一点,我有作出反思,在下次庐山实习之前,我会总结这次的教训,务必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新的学习机遇。

在此还要感谢带领我们的老师,在你们的带领下,我们得以充分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你们的讲解中,我们品味城市的内涵底蕴,一路上有你们,才有了我们坚定地脚步,丰硕的收获,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