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423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理论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D

2.“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这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D.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答案:

A

3.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致

答案:

C

4.列宁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这说明

A.社会形态更替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社会形态更替既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社会形态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

D.社会形态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答案:

D

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D.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关系

答案:

C

6.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见解是

A.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B.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处在不完善的社会主义阶段D.处在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答案:

B

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A.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答案:

A

8.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

A.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D.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

A

9.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

A.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

C.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答案:

A

10.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其中的第二步是

A.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C.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答案:

B

11.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客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条件

答案:

B

1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D.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侵略者的战斗

答案:

C

1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答案:

A

14.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

答案:

B

15.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是

A.人身自由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

C.平等权D.社会经济权

答案:

C

1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科技进步和创新

C.保障和改善民生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

ABCD

18.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答案:

ABCD

19.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

ABCD

20.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C.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D.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待于充分论证

答案:

ABC

2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C.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实现的

C.对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和又联系、又斗争的原则

答案:

AB

22.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第一次完整概括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ABC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是: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D.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答案:

AD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是

A.共同建设B.共同享有

C.安定团结D.民主法治

答案:

AB

25.党的十七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包括:

A.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B.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C.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D.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

ABC

26.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

A.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答案:

BCD

27.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但又有其特点,主要是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B.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D.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答案:

ABC

28.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条件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从此发展起来

D.中国近代化因此发端

答案:

AB

29.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

A.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

C.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

ABC

30.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答案:

ABCD

31.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A.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家

B.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C.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D.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

答案:

ABC

3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我国相继实现的历史性转变是

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C.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D.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ABC

33.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C.坚持发展优先,扩大开发,后治理、修整

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答案:

ABD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4.

材料1: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

“今日病矣,子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因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材料2: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摘自《列子·汤问》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和材料2的两则寓言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理。

(2)根据有关原理说明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34.参考答案

(1)材料1“揠苗助长”的寓言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

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因此,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这个寓言还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只有脚踏实地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

材料2愚公移山的寓言告诉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5.

材料1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2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

不坚持党的领导,就谈不上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

导。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如何理解两个先锋队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说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35.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党的领导。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

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月标,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这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当前改善党的领导,需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6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摘自2011年胡锦涛建党九十周年讲话

材料2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自2011年胡锦涛建党九十周年讲话

(1)“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指的是什么年代?

“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事实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有何重要意义?

从这三件大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哪些主要结论?

【答案要点】

(1)“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指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

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2)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党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

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这三件大事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37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

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哪些特征和基本原则?

(2)维护法律权威在当代社会具有何种意义?

联系实际,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

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第二,第二,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主权原则。

一般来说,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第三,公民权利原则。

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四,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领导者个人时,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兴衰就将寄托于领导者个人身上。

随着领导者的更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