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891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docx

小学新课标必备古诗词115首含译文及文学常识

2018年鹤山市首届诗词大会

小学课标诗词命题范围(115首)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汉乐府: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唐代:

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

(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

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悯农(其一)

唐代: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

字公垂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咏鹅

唐代: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古朗月行

唐代: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一作:

白云)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唐代: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静夜思唐代: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池上唐代: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小池宋代: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春晓

唐代: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赠汪伦

唐代: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寻隐者不遇 

唐代: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画鸡明代: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作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登鹳雀楼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望庐山瀑布唐代: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夜宿山寺唐代:

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敕勒歌北朝民歌:

乐府诗集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梅花宋代: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小儿垂钓唐代: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江雪

唐代: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村居清代: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 

唐代: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绝句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花影宋代: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舟夜书所见

清代:

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作者: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

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山行

唐代: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

宋代: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宋代: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

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望洞庭

唐代: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一作:

山水色)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所见清代: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早发白帝城 

唐代: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

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采莲曲

唐代: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绝句

唐代: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宋代: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元日

宋代: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清明

唐代: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滁州西涧

唐代: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大林寺桃花

唐代: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暮江吟唐代: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其一

宋代: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出塞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