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317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0科学探究题

1.(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

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 糖类 。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

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 N2 (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 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

【分析】

(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解答;

(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成分解答;

(3)根据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解答;

(4)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

(2)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

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答案:

(1)糖类;

(2)N2

(3)不能;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点评】本题趣味实验为背景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题目信息的提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2018•江苏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

铜粉;乙组:

氧化铁粉末;丙组:

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方案1: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从下列试剂中选择:

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

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

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铜粉和氧化铁粉末

(2).稀盐酸(3).无明显现象(4).3CO+Fe2O3

2Fe+3CO2(5).排尽硬质玻璃内空气,防止爆炸(6).5.6≤m <8(7).③

【解析】

(1)丙的猜想可能是氧化铁和铜的化合物;

(2)铜不与酸反应,故可加入稀盐酸,如固体不溶解,则说明只有铜,猜想甲正确;

(3)硬质玻璃管内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硬质玻璃内空气,防止爆炸;管中剩余固体可能是单质铁或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当完全是铁的时候,8个的氧化铁可以生成铁的质量为5.6个,当完全没有反应时,固体的质量为8g,故m的范围为5.6≤m <8;

(4)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收集一氧化碳需要用排水法收集,故导管也要插入集气瓶底,故选③;

3.(2018•安徽)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质量/g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氯化钠浓溶液

氯化钙浓溶液

1天

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

2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 D (填字母序号)

(图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 CaCl2 (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1g)

(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 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氯化氢的蒸发量 。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

 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滴加相同滴数的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当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即可判断久置盐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

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溶质质量分数=

×100%,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

【解答】解: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D,这是因为水蒸发时,液面以上的单位体积的水分子个数应该小于液面以下位体积的水分子个数。

故填:

D。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故填:

Ca(OH)2+CO2═CaCO3↓+H2O。

(3)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不安全;

由表中信息可知,浓氯化钙溶液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干燥剂,因此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CaCl2。

故填:

CaCl2。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2.6%,

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100%=26.5%,

由计算可知,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故填:

不饱和。

(5)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氯化氢的蒸发量。

故填:

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氯化氢的蒸发量。

②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方案:

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滴加相同滴数的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当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即可判断久置盐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故填:

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滴加相同滴数的酚酞试液,再分别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当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即可判断久置盐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6)由于只知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及其质量分数和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因此不能判断溶质组成;

实验方案:

将18.8g溶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是ag,通过计算可知a的取值范围;

没有变质时,固体质量为:

20.00g×20%=4.00g,

设完全变质时,固体质量为x,

2NaOH+CO2═Na2CO3+H2O,

80106

4.00gx

=

x=5.30g,

a的取值范围是:

4.00<a<5.30,

故答案为:

不能;将18.8g溶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是ag,通过计算可知a的取值范围;4.00<a<5.3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018•北京)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

取质量比1:

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

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

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

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

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

12

无黑色物质

2﹣5

1:

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

 1 C+ 2 CuO

 2 Cu+ 1 CO2↑。

(2)实验1﹣2中,证明此事了CO2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实验1的目的是 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

(4)实验2的结论是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

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

12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

14的实验,理由是 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

13时,氧化铜已过量 。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稀硫酸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使溶液变蓝,据此解答。

【解答】解:

(1)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故填:

1;2;2;1。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证明生成了CO2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1中实验1﹣1混合物的受热面积大于实验1﹣2中混合物的受热面积,故是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故填:

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实验2提供的数据以及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

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

12,故填: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

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

12。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

14的实验,是因为当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

13时,氧化铜已过量,故填:

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

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额硫酸铜反应,故所需试剂是稀硫酸,故填:

稀硫酸。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实验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5.(2018•甘肃白银)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

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 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Na2CO3+CaCl2=CaCO3↓+2NaCl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分析】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因此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酒精,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故填:

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

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故填: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

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故填: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2018•广西)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裝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 浓硫酸 ,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 a→c→b→d 。

(3)活动小组对

(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

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在氮气环境下。

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支试管后,密封。

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

分 。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

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不同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

(1)装置A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浓硫酸,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a→c→b→d。

故填:

a→c→b→d。

(3)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

分。

故填:

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

分。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即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之差就是氧气的体积。

故填:

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反思交流】

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大,原因是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故填:

偏大;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2018•重庆)

(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

某同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

①反应物的浓度②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

A.稀盐酸B.浓盐酸C.块状石灰石D.碳酸钠溶液E.粉末状石灰石

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控制速率的方法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灭火器反应原理

 B 和D

CO2的实验室制法

 ② 

A和C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2)已知:

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

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

SO2 > (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成 红 色。

实验二:

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 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 。

【分析】根据控制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的状态进行分析解答,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分析物质的溶解性的能力大小,根据反应生成物推断反应的现象。

【解答】解:

(1)灭火器中需要快速产生二氧化碳,故盐酸不能使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不能过快,故使用的是块状的石灰石,故填:

B;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硫的这支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明显,故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强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填:

>;红;

根据二氧化碳与镁的反应可以推知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硫,氧化镁是白色的,硫是黄色的,故会观察到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故填:

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2018•贵州安顺)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氢化钙

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探究斯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

 加入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NaOH、

     猜想四:

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成立

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写出氢化钙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向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______。

登山运动员携带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写一条即可

【答案】

(1).

(2).二;(3).产生气泡;(4).

;(5).氨气;(6).携带方便

【解析】【提出问题】猜想四不合理,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共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验证】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故猜想二不成立;

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反思与拓展】

氢化钙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向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氨气,故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氨气;

登山运动员携带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方便(体积小)、安全(不易爆炸)。

9.(2018•黑龙江哈尔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填符号)。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从宏观角度回答)。

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符号)。

【归纳总结】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

一般来说,常根据___________,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1).H2SO4+Ba(OH)2=BaSO4↓+2H2O

(2).H+、SO42-(3).A黄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D试管中出现红褐色沉淀,溶液黄色逐渐变为无色(4).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同时存在碱与酸和碱与盐的反应时,酸碱反应一般是优先于酸与盐的反应(5).Cl-、Fe3+、SO42-、H+(6).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

【解析】【收集证据】酸碱反应比较快,所以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是:

H2SO4+Ba(OH)2=BaSO4↓+2H2O,向C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试管C中无稀硫酸,即无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