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154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docx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4单元

4 曹冲称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曹冲称象”的故事广为流传,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学习本文时,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清楚称象的步骤就可以了。

因此,以“观看视频”“观察试验”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学生能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难点)。

能读出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难点)。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难点)

4.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

(教师)

2.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随文识字

1.课件播放菜市场买卖的热闹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菜市场里衡量轻重的器具——秤。

(1)注意读准翘舌音。

(2)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秤,并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2.出示大象的图片,引出疑问:

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准备做什么?

3.引出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

(1)认识“称”字。

比一比,“称”字和我们刚刚认识的“秤”字有什么不同?

(2)认识“曹”字。

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秤能不能称大象?

(不能,因为装不下。

5.过渡: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下面请同学们端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以菜市场里的秤导入,让学生了解称重工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新课《曹冲称象》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

利用现代的秤都不能称大象,那么,古时候的那个小孩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可以向同桌或同组的人请教,也可以用自己的办法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倾听。

3.重点指导因句子较长,学生可能会断句不当的句子。

(1)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4.在课文中画出本课生字。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看拼音读一读,教师纠正字音。

6.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进行学习。

(1)根据各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生字。

(2)将自己认读困难的字画出来,在小组内重点学习。

①先独立对生字的音、形进行分析,再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②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3)轮读生字卡并组词。

(4)小组内学习评价。

7.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1)各组说一说学习的收获。

(2)认读字卡,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3)组织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①说一说哪些字识记起来比较容易。

“根”和“柱”都是形声字。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理解“柱子”指什么,起什么作用。

理解“四根柱子”的意思。

“议”和“论”都是形声字。

出示开会场面,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意见。

引导学生练习扩词。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用上这个词语,练习造句。

杆:

形声字。

出示图片,与“柱”字进行比较,说出它们粗细、作用的区别。

练习组词。

线:

形声字。

与“钱”区别开。

止:

独体字。

字谜法:

上多一竖。

讨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说一说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并组词。

②识记较难的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帮助学生完善识记方法。

8.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快乐的交流,丰富识字经验。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生字按照容易识记的、较难识记的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识记生字进行更为理性的指导,并适当地进行知识拓展。

三、再读课文,理清前因

1.自由读文,想一想: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用笔在段落前标出序号。

2.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1)读词语,巩固识记。

(2)师生简单介绍曹操、曹冲,并互相补充。

3.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一说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为什么要称象。

(1)画一画象腿,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理解“一边……一边……”这组关联词语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3)讨论:

当时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4.自由读课文,大概了解称象的过程。

设计意图: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

在阅读中一边理解词语的意思,一边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则为学生开辟了创新思维的舞台,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称、柱、底”。

(1)小组研究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2)找写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范写,学生针对字的结构进行评议。

(3)教师范写“底”字,强调最后一笔点不要丢掉。

(4)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先试着写“称、柱”字,然后大家评一评。

设计意图:

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以学生在黑板上范写的形式鼓励学生写字,并在互评、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玩一字开花游戏,给一个字组几个词。

3.读全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字词,增强对生字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在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细品方法,感悟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说一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1)鼓励学生扮演曹操来发问称象的办法,想一想这句话要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

(2)读第二句话。

说一说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根据官员说的第一个方法,画一画,把秤设计出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大树做秤杆。

(3)巩固生字:

杆、秤、砍。

(4)读第三句话。

①课件出示大象与人的图片,比一比,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你如何理解“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③你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5)看来这个方法不能让曹操满意,因此,曹操听了——(直摇头)

①对比句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②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说一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讲的是曹冲想出来的办法。

(2)学习第一句话。

鼓励学生演一演曹冲,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

①先自行练习读,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表达。

②展示交流。

③带着自信的语气全班齐读“我有个办法”。

(3)老师范读曹冲想出的办法,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笔标记,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一共有几步。

(4)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出示步骤。

(5)按照整理出来的步骤,先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接着……”读一读。

然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6)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称象的过程。

引导学生一边看,一边复述称象的步骤,并在语境中巩固生字“线”和“止”。

(7)现场做试验,引导学生观察。

①容器装了东西之后下沉,沿着水面在容器上画线。

②拿掉东西后,容器浮起来。

比较水面和线的位置。

③放入其他物品,直到线与水面重合为止。

④用秤称重比较。

⑤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曹冲称象的办法。

(8)引导学生思考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

体会曹冲的办法是源于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勤于积累。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此刻曹操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微笑着点一点头。

)巩固汉字“量”。

(2)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你想对曹冲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从两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以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称象的整个过程,有总体的印象;第二,做试验让学生直接了解用船称象及“画线”的意义。

简化难点,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一边读,一边看,一边演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的图片,并出示问题:

你们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

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考新方法,也可以完善曹冲的方法。

(1)创新的方法。

①课件展示学生们玩的游戏。

(滑滑梯、打悠悠、玩跷跷板等)引导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能否因此受到启发。

②演示用“跷跷板”的方法称象。

③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这方面的书来读一读。

(2)改进的方法。

①引导学生想一想,曹冲称象的过程中哪个步骤可以改进?

②设计改进方法。

(将石头换成羊,它们可以被赶上船,省些力气。

2.结合课文体会:

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进行创新方法与改进方法的尝试,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体验动脑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指导学习“船”和“然”。

(1)小组研究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找“小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四点底的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自己试着写“杆、秤、做、岁、站”,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演示笔顺。

(2)学生练习书写,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

在指导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时,教师引领学生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探究写字方法。

通过观察结构,了解如何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本节课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在写字指导中,针对生字的不同类型、不同特征,帮助学生掌握写字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活用教材空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官员们一边看大象一边如何议论;想象官员、曹冲、曹操说话时的语气及动作;想象更为完美的称象方法。

给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5 玲玲的画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学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关于本课,我们更应该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玲玲的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以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蕴含的道理为突破口,揭示课文主题。

因此,设计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自主读书,自悟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课件的帮助和教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并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同时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将书上的插图、课文中爸爸说的话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师)

2.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启思

1.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

她非常可爱,还画得一手好画。

可她现在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大家愿意帮助她吗?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齐读。

3.理解题目:

(出示预先准备的符合文意的两幅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4.质疑:

再读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5.小结:

其实这两幅画都是玲玲画的,围绕这两幅画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玲玲的画》。

设计意图:

先出示两幅不同的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

读课文时,要做到:

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还要读通句子。

2.指导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识记生字活动。

3.检查效果。

课件出示生字。

(1)导学:

平时我们都做过哪些识字游戏?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2)如果有学生说出一个识字游戏,就让该学生主持这个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开火车读字。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再读要求:

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指读。

2.学生试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

读准生字的读音。

4.理解“端详”一词。

(1)做一做动作。

(2)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5.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汇报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内容。

7.推荐组员在全班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因此,从初读读准、读通到再读读顺,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难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在看似简单的教学流程中,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懂得道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指导观察,认真练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画、幅、评、奖、候、报、另、及、拿、并”。

(1)学生齐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以及其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师范写“画、幅、奖、候、拿”,边范写边指导学生。

重点指导:

(1)“画”的下框上面宽,下面略往里收。

(2)“奖”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长点。

(3)“候”的中间不要丢掉短竖。

3.学生练习描红,再临写。

4.引导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通过认真观看老师的范写过程,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再读课文

1.板书出示生字,指读、比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回顾课文,相机提问: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个人物?

3.指名朗读两个人物的对话。

4.举行朗读课文擂台赛。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复习方法、多种形式的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对话、举办朗读擂台赛都是低年级孩子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情绪饱满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读第1自然段,悟高兴之情。

1.指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你读懂了什么?

2.表演理解:

“得意地端详”。

“端详”就是干什么?

(看)指名表演“端详”这个动作。

3.(课件出示:

得意地端详 得意地看)比较理解:

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词语的区别,知道“端详”表示看得更认真,欣赏的时间更长。

4.启发想象:

如果是你,画了自己满意的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5.有感情朗读:

用你体会到的心情读这段话。

(师生共同点评)

(二)表演读第4~6自然段,悟难过之情。

1.过渡:

当你正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瞧!

(出示第4自然段,指学生读)

2.角色换位:

辛苦一晚画出的令自己得意的画变成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

(难过、焦急)

3.分角色朗读:

师生配合分角色读。

4.发展语言:

哭能解决问题吗?

你想怎么安慰玲玲?

(同学甲:

玲玲,别哭了,画脏了,哭也不能变干净啊!

同学乙:

玲玲,别哭了,咱们想想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吧!

(三)展开辩论,感悟满意。

1.指名读描写玲玲又笑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2.导学:

玲玲为什么又笑了?

我们再读读想想!

(出示两幅图:

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

3.导学:

玲玲为什么画小花狗?

爸爸的主意好吗?

你觉得好在哪儿呢?

4.开动脑筋想想看:

还可以画什么?

5.出示了三幅画:

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狗的画。

导学:

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6.学生展开辩论:

明明是一件令人伤心的坏事,怎么变成好事了呢?

(四)分角色表演,体会含义。

1.自由读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指名答。

3.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五)分角色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读课文。

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紧紧围绕玲玲的情感变化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读中表演,读中感悟,读中思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关心人物心情。

爸爸简短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通过让学生品读爸爸的话,使学生能够在品读中理解句子蕴含的道理,从品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件的适时展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分组讨论:

同学们,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现在就请大家分组,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把下面的问题变成好事情。

课件出示:

(1)小女孩摔了跤,裙子磨破了。

(在磨破的地方补上一朵小花。

(2)妈妈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可是还能穿。

(在裤腿下面加一道宽边又能多穿一年,很节约。

2.引导交流:

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玲玲这样坏事变好事的事情吗?

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你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同桌交流后和大家分享。

师小结:

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

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

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发。

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下,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将文本语言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轻松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外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主线,理清思路。

玲玲的情感变化:

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了)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并围绕这条线索展开学习。

2.联系实际,攻破“难点”。

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有读和悟的学习过程,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在阅读后的沉淀。

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动脑筋,有些坏事能变成好事。

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6 一封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道理,读出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重、结”。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引入,多元识字

1.教师出示信封实物,交流:

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信封或一封信)

2.课件出示“信封”“一封信”,并放大“封”字,引导学生认读。

3.点击课件,信封的“封”字变化成“封”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

你能根据这张有趣的图片讲一个关于“封”的故事吗?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

“封”左边的字形像一棵树下有一堆土,右边的字形像一只手,合起来可以这样说:

用手给一棵树的树根培土,把里面的水分封起来。

5.过渡:

古人造出“封”这个字,最开始就表示“给树培土”。

后来又引出好多意思。

6.点击课件,在“封”的旁边出示注释:

A.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B.量词,用于封起来的东西。

C.严密堵住或关住,使不能随便打开或通行。

“信封”的“封”是什么意思?

(A)“一封信”的“封”又是什么意思呢?

(B)“封”表示“严密堵住或关住,使不能随便打开或通行”的时候,又可以组哪些词语呢?

(封口、密封、封条)

7.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谁给谁写了一封信?

信里面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封”字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比较抽象,教师借助字理识字,引领学生感知其本义和引申义,并结合具体意义对应组词,丰富了学生的识字体验。

二、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努力将每个生字读准确。

(2)努力将每一句话读通顺。

(3)说一说,露西一共写了几次信?

2.课件出示第一封信,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交流识字。

 

 

(1)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

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

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2)引言:

这是一封没有写完的信。

请你正确、流利地读一读。

(3)指名朗读,教师纠正字音,相机认读“刮”“胡”“灯”“修”“冷”五张字卡。

(4)小组合作,商议识记“刮”“胡”“灯”“修”“冷”的方法。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动作识字——“刮”,做一做“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刮” 有关的词语:

刮风、刮胡子等。

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故事识字——“灯”,古时候用火照明,后来人们发现,不用在火堆旁照亮,只有一丁点儿的火也可以照明,这就是灯。

生活识字——“修”,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书空练习。

形声字识字——“冷”,“冫”(冰),表义,“令”,表声。

组词:

冷清、冷气。

(6)自由朗读第一封信,然后齐读。

3.课件出示第二封信,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识字。

(1)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

太阳闪闪发光。

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

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还有,下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女儿:

露西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